
第17章 封禁东宫
“这有何不可?”李承乾摆了摆手,随即俯身缓缓打开箱子。
就在箱子打开的刹那,李承乾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里面的物饰,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兄长,这...”李泰惊的后退半步。
当木箱完全敞开,箱内明晃晃的兵器,在这耀目的日光下显得异常刺眼。
李承乾周身战栗,一种前所未有的寒意从脚底升起,直透头顶。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显然是措手不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又被强行压制下去。
向内看去,武器上方还赫然放着一个金黄布兜。
李世民俯身拾起黄布兜。
“太子殿下亲启……”契丹狼头印鉴下,墨迹如蛇信舔舐着“甲胄三千具藏于渭水南岸”的字样。
李泰此刻站在李世民身旁,脸色一变,“这,是太子与外邦往来的信件?”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讶,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狡黠。
信件内容狂妄至极,乃是契丹几部与李承乾往来信件,信中所说则是支持太子造反,推其登基称帝!
李承乾纵使再傻,看着面前两人阴晴不定的脸色,也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但更多的却是恐惧。
“父皇,儿臣自知此刻辩白于事无补,但儿臣还是想说,此事儿臣确实不知啊!”李承乾重重叩首。
李世民作为从皇子时期一路成为皇帝的人物,自然能猜到此刻是什么情况。
但,既然来了,就要把戏唱到底。
到底是李承乾确有谋反之意,还是李泰设局兄弟相残。
这一切,还不能下此定论。
摩挲着帛书边缘,忽然注意到信件左下方微不可察的折痕,他的双眼微微眯起,这个印记,他当初好像在哪里见过。
随即,他缓缓开口,“太子,你可知东宫右卫率在宫门前自尽一事。”
李承乾微微一怔,这件事他还真的不知。今日他屏退了所有人,在殿中与称心‘玩乐’,完全不知外面所发生的一切。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茫然与错愕,显然无法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消息。
“父皇,这一切一定是有人在诬陷孩儿,请您明察啊!”
“哼!东西都摆在眼前了,你竟还在诡辩。”
“父皇,儿臣冤枉!”李承乾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他的身体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愤怒。
李治默默退至紫藤花架下,指尖捻碎了一片新叶,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深知背后的操作之人定是李泰。
只不过,他也不知今日竟有东宫右卫率在宫门前自尽。
看来李泰是下了大注,势必想要一举按死李承乾。
只不过,李治还是暗暗摇了摇头,李泰着急了。
东宫右卫率自尽,他完全可以等事情发酵,然后再导演今日之事。
然,他这么着急的想要将太子置于死地,恐怕与那枚失踪的鱼符有着莫大的关系。
丢失鱼符,到大朝会上被捅出来。
李治知道,李泰是心乱了,他怕了!
他怕事情败露,他自己所做的一切被李世民发现,那么往日的一切恩宠很有可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嘲讽与不屑,对于李泰的急功近利感到无比的悲哀。
“朕为何今日没带任何人陪同,就是想要给你一个机会,可是,你太让朕失望了……”
说着,李世民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李泰,眼神中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随即继续说道,“自今日起,东宫暂且封禁,待事情水落石出后,再行定夺。”
说罢,李世民拂袖而去,独留李治三兄弟,待在原地,不知所措。
李泰嘴角微微翘起,随即一脸难做的表情,缓缓蹲在李承乾身前。他的动作看似关心,实则充满了嘲讽。
“太子殿下,你不该如此啊!”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但眼神中却又闪过一丝得意。
李承乾跪在地上,表情狰狞。
许久,只见他缓缓抬头,脸上竟然闪过一抹狞笑,“李泰,你真是好手段,不过,你放心,只要我李承乾在这东宫一天,你就永远没有机会。”
说罢,他缓缓起身,神色恢复平静,“来人!送客!”
“不必,我自己会走!”说罢,李泰仰天长笑,转身离开了东宫之中。
然而,李承乾不知道的是,在李泰离开东宫之时,一名皮肤白皙,身上那套侍卫服饰有些松垮的卫士,悄然归到了李泰的队伍内……
目睹了今天戏剧性一幕的李治,在孤身一人离开东宫的路上,还在不断回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但又却漏洞百出。
这点李世民难道看不出来吗?还是说,李世民想要借此来试探李承乾?又或者说,他是故意这么做给李泰看的?
想至于此,李治只感觉周身一冷,他眺望着远处那巍峨的皇宫,一时间五味杂陈。
难道,帝王最终真的要这样吗?
……
就在李治和李泰相继离开东宫后,穿着便装的侯君集和李元昌从外快步走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无碍吧?”
“无妨,李泰他太急了……”
……
当回到晋王府的李治,直到翌日,他怎么都无法入睡,直至天亮。
“薛兄,我们去庄子上住两天。”
此刻李治感觉到,两人接下来将会不断出招,势必要有一方大败而归,而自己如果还留在长安,绝对会被那个眼神中总藏有的试探的李泰,拖下水!
所以,翌日,他便决定暂且躲到城外几日,隔岸观火……
两人就这样,换好便装,转眼间便翻墙,离开了晋王府。
当两人骑马踏出长安城门的那一刹,李治有着一股莫名的激动。
十五年来,他离开长安的次数屈指可数。
感受着自由的空气,李治满脸笑意,挥动马鞭与薛仁贵,扬长而去。
路上,薛仁贵从后方赶来,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公子,有两个探子,都解决掉了。”
李治幽幽的望向这没有任何污染的天空,笑道,“不管这些了,我们去看看庄子近些日怎么样了?”
大唐时期,但凡有些名望之人,或多或少都会在附近置办些庄子。
这些庄子或是朝廷赏赐,或是自己购买,用来雇佣佃户、收租收粮。而李治的庄子,则是李世民曾经赏赐所得。
当李治踏进庄外,忽然几名和他年龄相仿的孩童从一旁的灌木丛中出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童真的笑容,一脸欢快地与李治打着招呼。
然而,当李治不断笑着和路上的孩童打着招呼进庄内后,气氛却陡然一变。几名孩童对视一眼,随后目光扫向四周。
紧接着,几名青年从庄园内策马而出,很快便四散而去。
如果将视角从上空俯视而下,可以发现,这几名青年占据了庄外的所有制高点,只要远处有任何异动,他们第一时间便会发觉。
“公子!您来了!”一名管家模样的老者从庄内笑脸相迎,他缓缓开口,“近日这些孩子训练刻苦,公子是否要检阅一二?”
李治点了点头,“让他们去广场等我吧!”
不多时,只见许多在田地的农户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兴冲冲地跑回家中。他们快速地洗漱了把脸,便连忙向着庄中那片广场赶去。
当李治与薛仁贵来到广场上的看台之时,那群原本看上去懒懒散散的庄户,顿时气势一变。
如果让他们穿上盔甲,那么这里,无疑是一支庞大且气势摄人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