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没造反!我怎么当太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马蹄铁配军

当朝会散去之后,李恪本欲上前与李勣攀谈,想探探李治是否有什么特别的交代。

但见李勣被李世民召去,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赶往晋王府。

此时李治正在府后的一处校场,与薛仁贵交手。

“不打了不打了!薛兄,你这方天画戟还未用上,仅凭这杆长枪,我就根本近不了你身了。”

“公子,战场上形势多变,你的枪法已属上乘,只是今日对手是我罢了……”薛仁贵闻言笑了笑,‘谦逊’地回应。

李治索性将长枪掷于地上,“罢了罢了,练了一上午,算算时间,李恪那家伙也该到了。”

说曹操曹操到,远远就看见李恪快步向这面走来。

“看你脸色,今天朝上应该是拿到好处了吧?”李治迎上前去,目光戏谑地扫了李恪一眼。

李恪略显狐疑地盯着李治,试探性地问道:“你是不是和英国公私下达成了什么交易?”

“当然没有,算算日子,英国公也该将此物献给父皇了。”

李恪心中虽有些失望,但还是将朝会上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

“嗯——长孙无忌这一手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此刻李承乾那边恐怕已焦头烂额,你说,长孙无忌会不会……”

李恪话未说完,自己又摇了摇头,“不会的,他是太子一脉的人,若是李泰一脉的,大理寺那桩案子早就了结了,何至于拖到现在。”

两人也是一时间看不出头绪,李恪索性不再去想,而是拿起刚刚李治扔下的长枪,对上了薛仁贵。

结果显而易见,李恪根本不敌薛仁贵。

“兄长,一会我同你前去北衙七营,既然让你选一营,我们就首选飞骑营了……”

午后,三人骑马赶往北衙七营的驻地。

北衙七营驻地是在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之中,靠近左右玄武门之北的位置。

这是因为玄武门位于太极宫的北侧,是宫城的重要门户之一,对于保护皇帝及其处理政务的地方至关重要。

李泰出示令牌便带着李治与薛仁贵牵马走了进去。

当来到营帐中时,李治愕然发现此时,李勣、程咬金与高士廉正在议事。

李治微微一愣,卢国公不应该在边疆驻守吗?怎么回京了?

“我就说晋王会随吴王前来吧!”李勣笑着看向程咬金二人,随后几人客气的相互行礼。

待李治与李恪落座后,李勣便开门见山,“不知吴王准备选那支队伍进行初步装备呢。”

李恪看了一眼李治,随即说道:“就选飞骑吧。”

“如此甚好!我已让飞骑在校场集合。”说罢,众人随即起身前往校场。

而出门时,李治与李勣互相暗暗点了点头……

校场上,众人列阵肃穆,显然训练有素。

“来啊!牵一匹战马过来!”

李勣说完,李治适时提醒,“还需几名军中铁匠听用!”

不多时,一匹战马牵到台前,营内的铁匠几人带着打铁工具闻令赶来。

接下来便是指挥督造了。

只不过,李恪对此却是一窍不通。

当李勣、程咬金与高士廉将目光投向他时,他轻咳一声,看向李治,“雉奴,来时已将此物交于你看过,不如就由你来指挥铁匠打造吧。”

李勣嘴角翘起,此时他能确定,这位吴王的背后,想必就是这个十五岁的晋王李治了。

李治见状,也没有废话,命人抬起马腿,丈量过后,按照李勣提供的马蹄铁画出了一张图纸。

铁匠看完,叮叮当当的就上手敲打,不多时,淬水过后便送到了李治面前。

在李治的指挥下,几名将士便开始在刚刚抬起的那条马腿上开始钉掌。

叮当几下过后,四只马蹄已然穿上‘新鞋’。

只不过,从来没穿过马蹄铁的战马,在穿上这‘新鞋’后,走路倒是歪歪扭扭,极不协调。

然而,战马适应了一会,这马蹄铁就好像触发了其血脉一般,渐渐地,战马迈步便与寻常无异。

如果说不寻常之处,那就是没有钉马蹄铁的战马走起路来那种叮当的撞击感。

陈咬金与高士廉看了半晌,双眼渐渐泛起精光,而他们身后的一众将领也是躁动起来。

原本他们以为这皇子来监造,可能又是镀金走个过场,但又因有三位国公在此,他们也不便多说什么。

当见到如此奇效时,众人已经将所有成见抛之脑后,围着战马不断打量起来。

战马长嘶一声,突然被这么多人围堵,一时间似乎有些娇羞了。

李治见怪不怪的看向李勣,“英国公,可否命人取一些碎石前来试验一二,看看效果?”

李勣点了点头,不多时,校场上边被铺上条长长的碎石路。

一旁的程咬金早已按捺不住好奇,拨开人群,矫健地翻身上马,在碎石路上策马疾驰了好几个来回。

下马后,他独自仔细查看马蹄,惊喜地发现马蹄毫发无损,马蹄铁还牢牢地钉在马掌上。

他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随即面露狂喜,“懋功,这玩意你到底从哪淘来的?待出征高丽,吾定能杀得对方丢盔弃甲。”

李勣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程咬金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挠了挠头,尴尬地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小家伙,你刚才什么都没听到,对吧?”

李治摇了摇头,心中却暗笑:“我早就知道了好不!”

高士廉此刻在后面,双拳紧握,心情也是异常激动。

李治此时来到他身边,缓声说道:“老国公年事已高,要多保重身体。”

“老臣谢过晋王殿下。”

“老国公,你说,待这马蹄铁推广到我大唐军队中,又会是一番何等现象呢?”

“大唐兵锋所指,无不俯首称臣!”

“老国公此言壮哉!定会如此!”李治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了那一天的盛况。

随后,他看着高士廉,话锋一转,“老国公,如今夜里凉,夜间窗户要关好,小心风寒,也小心有些什么人翻墙走院...”

高士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随即若有所思地转头看向李治,眼中闪过一丝狐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