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权倾朝野](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30/53412930/b_53412930.jpg)
第11章 11.准备乡试
随着乡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整个张家庄似乎都能感受到张恪身上那股紧张而又炽热的备考气息。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张恪的书房里便已传出朗朗读书声。他端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论语集注》,逐字逐句地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晦涩难懂的字词和义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张恪轻声诵读,每一个字都仿佛被赋予了力量,承载着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科举的期待。他深知,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根基,必须烂熟于心。为此,他不仅每日诵读,还会详细地做笔记,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先儒的注解以及自己的思考感悟一一记录下来。
书房的墙壁上,贴满了张恪亲手书写的诗词文章和科举要点。他时常站在墙边,凝视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口中念念有词,加深记忆。每当遇到理解不透彻的地方,他便会立刻翻开其他的典籍进行查阅,或者向教书先生请教。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张恪开始练习写八股文。他铺开宣纸,研好墨,提笔沉思片刻,然后笔走龙蛇,在纸上写下一篇篇工整严谨的文章。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部分都要精心构思,条理清晰。
张恪深知,八股文不仅要格式规范,更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因此,他在写作时,总是反复斟酌用词,力求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每写完一篇,他都会仔细检查,找出不足之处,然后进行修改。有时候,一篇文章他会反复修改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傍晚,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张恪依然坐在书房里,与李贤和教书先生讨论文章。教书先生戴着一副老花镜,手中拿着张恪刚刚完成的文章,眉头微皱,认真地审阅着。
“张恪,你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据也较为充分,但在起股和中股的衔接上,略显生硬,不够自然流畅。”教书先生放下文章,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恪连忙点头,虚心受教:“先生所言极是,学生疏忽了。还请先生多多指点,学生定当努力改进。”
李贤也在一旁发表自己的看法:“张兄,我觉得你在论述时,可以多引用一些经典事例,这样既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又能体现你的学识底蕴。”
张恪听后,若有所思,他拿起笔,在文章上做了一些标记,说道:“李兄所言甚是,我这就修改。多亏有先生和李兄的帮助,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张恪的书房里依然灯火通明。他揉了揉疲惫的眼睛,看着堆积如山的书籍和写满字的纸张,心中却充满了坚定。他知道,自己离乡试的日子越来越近,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继续埋头苦读,为自己的仕途梦想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