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4章 梅雨煎雪又一春
山门前的老槐树被雨滴敲出琴音时,慧能正蹲在廊下数蚂蚁。第三十六只黑蚁驮着米粒翻过青苔,忽然被金丝绣鞋碾碎晨光。
“小师父好定力。“油纸伞沿抬起,露出双含春水的杏眼,“无念禅师可在?“
慧能盯着女子腰间晃动的白玉环,那雕工分明是汴京玲珑坊的手艺:“施主来得不巧,师父在后山钓云。“
(一)
竹亭里,老和尚正把鱼钩抛向云海。浮漂突然下沉,钓竿弯成满月,却扯上来半幅褪色的胭脂帕。
“故人踏雪来啊。“老和尚对着帕角残存的“婉“字挤眉弄眼,“当年你说要钓尽天下痴男怨女,怎么连自己的情丝都斩不断?“
女子夺过帕子冷笑:“总比某些人强,躲在深山数蚂蚁。“指尖一弹,白玉环叮当坠地,“你教的好徒弟,连玲珑坊的信物都认不得。“
(二)
慧能蹲在斋堂剥青豆,忽听得禅房传来棋盘碎裂声。老和尚提着半截袍袖窜出来,身后追着个掷茶盏的罗刹。
“当年你送我白玉环时说'见环如见心',现在倒成信物了?“
“老衲说的是'见环如见新'!新火煎陈雪,故人泡新茶...“老和尚躲到慧能身后,忽然抄起竹筛挡住泼来的茶汤,“你看这筛眼,漏得掉雨水,漏不掉尘缘不是?“
(三)
夏至那日,女子带来个锦衣公子。公子刚迈进山门,怀里的波斯猫就挠碎了慧能的木鱼。
“这是汴京茶商会的少东家。“女子抚着猫儿轻笑,“他说要捐三千斤雪顶含翠供佛。“
老和尚盯着公子腰间同样的白玉环,突然往功德箱塞了把松子:“施主可知,本寺的规矩是'新茶换旧盏'?“说着掏出个豁口的天目盏,“用这个泡新茶,能喝出三生滋味。“
(四)
秋雨打湿经卷那夜,慧能看见女子独坐放生池畔。池中锦鲤衔走她鬓边海棠,却吐出一串晶莹的泡泡。
“小师父可曾动过凡心?“
慧能数着池面涟漪:“师父说,心动像这水纹,看着热闹,底下还是空的。“
女子忽然扬手,两道白玉弧线没入池中:“告诉你师父,新火太烈,煎糊了他埋二十年的女儿红。“转身时石榴裙扫过石阶,惊散满池星光。
(五)
第一场雪落时,山门外来了顶红绸轿子。公子举着鎏金请帖,袖口猫毛还沾着龙涎香。
“请禅师下山主婚。“
老和尚往炭炉里添了块松香:“施主可见过熬糖?火候过了泛苦,急了粘牙。“突然将铜勺掷进火堆,“就像老衲这'见环如见新'的偈语,被你们熬了三十年...“
公子慌乱后退,撞翻了供奉三十年的梅瓶。雪水混着残梅淌过“禅“字,洇出个歪歪扭扭的“缠“。
(六)
春茶冒尖时,慧能在后山捡到个啼哭的婴孩。襁褓里塞着半块白玉环,刻着崭新的“忘“字。
“取名慧新吧。“老和尚将玉环系上檐角风铃,“新雪煎陈茶,苦后自有回甘。“
风起时,满山松涛应和着玉铃清响。放生池里,当年那对白玉环已长满青苔,却有锦鲤日日来啄,荡开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尾声)
多年后,汴京城最负盛名的茶楼里,说书人总爱讲段奇闻:说是有位禅师,度人用新欢,渡己凭时光,最后却叫场梅雨煎透了半生风雪。
柜台后煮茶的青年腕间白玉轻晃,将雨前龙井倾入天目盏。茶烟升起时,恍惚凝成个抛钓竿的佝偻背影,正对着云海哼唱:“新火煎雪又一春呐,旧环叮当...是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