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懂法家思想,就不懂中国经济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虽有波折却一路腾飞的中国经济,曾数次被西方经济学家们集体看衰,后来他们又惊呼看不懂。经济学家看不懂中国经济,其实是看不懂中国经济模式中的法家经济思想。
那么,什么是法家的经济思想?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思想首先在春秋时期的齐国获得成功,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接着商鞅变法又在秦国获得成功,秦国也成了五霸之一,并在一百多年后统一天下;“文景之治”后的汉武帝,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开始推出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涉及产业、流通、金融、税收等多个领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顶层设计意味的整体配套体制改革,具体的操盘人为桑弘羊”。(吴晓波《历代经济改革得失》)汉武帝改革的得失,可见于中国经济史上最著名的财经会议纪要《盐铁论》。不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能避免失败,他在晚年颁布的《罪己诏》中也反思了自己的失败:“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改革失败了,但法家的经济思想并未因此而泯灭,正如苏轼所言:“自汉以来,学者耻言商鞅、桑弘羊,而世主独甘心焉,皆阳讳其名而阴用其实。”
20世纪6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有明显的政府力量的扶持;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从起步开始就有政府力量的扶持。1979年和1988年两次经济调整,为我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持续腾飞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近年来,美国将自己国家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中国经济的威胁,并借此挑剔中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的保护,同时强化美国政府对美国本土经济的支持。政府力量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中,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放眼国际可以看到,实际上,哪个经济强国的国家政府不是如此作为呢?区别不在于大小,只在于或明或暗而已。
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的一些近代学者早有预见。常燕生在《法家思想的复兴与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一文的结尾得出结论说:“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就是法家思想的复兴,就是一个新法家思想的出现,对于这个结论,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向全国民胞保证。”1973年8月,毛泽东写下这样的评语:“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那么,法家的经济思想就只是政府主导吗?当然不会如此简单。我将其思想概括为三点:以生存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强国弱民的国家经济政策、限制性地开放获取目的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