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记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6章 你来自何方

为了顾淮生提供的彩色照片,这一次,张主任可是付出了血本。

他特意用昂贵的凹版印刷法,从采访完富天宁的那一晚,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不过,使用凹版印刷法,制版周期比较长,成本不小,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

因此,也就这种大人物的采访,不是那种迫切的时效性新闻,张主任才敢这么做。

不然,若是制作出来,所谓的新闻,也早就被人知悉,自家报社,凡事都慢人一步了。

像这种人物专访,还可以慢慢来。

最主要的是,留了充足的时间准备,等一推行出去,将会震惊所有人的眼球。

所幸,凹版印刷法虽然成本昂贵,工序复杂,可是,由于这是比较传统的彩色印刷技术,制作的印版耐印力很高,一旦推行,可以大批量的印刷。

不必辛辛苦苦繁忙了一通,最后只能碍于客观因素,发行几百张之类的,那就亏大发了。

张主任打定主意了。

普通报纸那肯定要正常发行的,报社就靠这个维持运行。

但是,这类彩色报纸一旦发行,就是他们报社的镇社之宝,成为他们广府最大的金字招牌。

以后,别人一提到报纸,肯定少不了他们大名鼎鼎的《中山日报》!

想到这里,张主任走进了报社,还没来得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已经兀自嘿嘿笑了起来。

他才去看了制作印版的团队,一切顺利。

加班加点努力一下,不出三天,就能将富天宁的彩色人物专访报纸,这一期顺利发行了。

“主任,你在偷笑什么?”

邓文成拿着资料匆匆路过,看到张主任杵在原地傻笑,顿住脚步纳闷的询问。

张主任蓦然回神,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谁说我偷笑了?”

邓文成挠了挠头:“……”

还说没有!

张主任懒得理会邓文成,在报社内部环顾了一圈,问道:“淮生呢?我有事找他。”

邓文成更是像看奇行种似的盯着他,“主任,你果然有问题,淮生肯定是去汪先生家里了呀,不是说好的跟进专访吗?”

“……”张主任顿了顿,这才清醒了过来。

可是,在下属面前丢份,这可是他不愿的。

他瞪去了一眼,哼道:“这我能不知道?我只是以为他还没来得及出门罢了。”

说罢,张主任昂起下颚,捏着手里的文件袋子,直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还想说,淮生在当地更新的记者证已经下来了,他想郑重的交给他。

结果,他暂时不在,那就算了,毕竟是去做正事了,为了报社谋福。

想起顾淮生,张主任脸上的笑容重现,笑眯眯的关上了办公室门。

将顾淮生纳入报社,真是他做过最英明的决定。

不仅给报社带来了金字招牌,一下子就顺利接触了两个大人物,完成了专访任务。

这一次,他交上来的有关富天宁的专访内容,更是没有一点儿毛病。

本来,张主任还以为是顾淮生和叶青树两人一起商量着撰写的。

结果,最后发现,是淮生自己当晚回去,加班加点,以一人之力完成的。

他看了,觉得无比满意。

不愧是沪市《申报》的人才,笔力没话说。

他们《中山日报》,捡到大宝贝了!

看着张主任嘚瑟的模样,邓文成一脸懵逼的眨了眨眼。

此时的顾淮生,还真去了汪宅,执行自己名义上的专访跟进任务了。

不过,汪兆铭也没有那么光明正大的占据别人的公务时间。

顾淮生上门拜访之后,他也真的第一时间配合了采访,快速完成了第一版的专访内容。

之后,汪兆铭这才提起了最重要,也是他时刻惦记在心中的事情。

“淮生,听说你是从《申报》过来的?”

这两次的接触,两人的关系似乎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称谓也有所变化了。

顾淮生知道,事关这辆新型车,汪兆铭对自己不可能不查的。

不过,料想他也查不出什么来……

但正是毫无结果,才会让他对自己充满了好奇与忌惮。

顾淮生回视过去,正色道:“我瞒别人也不能隐瞒汪先生。实不相瞒,我并不是从沪市过来的,我是海外偷渡回来的,因为一个身份的问题,只能这么说,还请汪先生见谅。”

沪市,那可是汪兆铭待过的地方。

他在那里搞《建设》杂志的时候,估计也没少跟《申报》打交道。

《申报》里面的情况如何,也瞒不了汪兆铭。

他不同于一直处于当地的张主任,汪兆铭在沪市是有深厚关系网的,有没有一个叫顾淮生的《申报》记者,一问便知。

汪兆铭显然也没有想到,顾淮生居然这么老实,直接交代了。

本来还想着试探一下,现在倒是打了他个猝不及防。

他深深的看了顾淮生一眼,“我们海外也有不少侨胞,怎么就需要偷渡呢?”

而且,明知道他是政府高层,还直截了当的对他说起偷渡,这也太大胆了!

不过,巧了!

汪兆铭本来身上就不干净,这种浑水摸鱼的事情,以前也没少见过。

如果跟自己不对付,倒是可以敞开了搞他,现在自己这辆车子,全靠顾淮生了,自然不舍得动他一下。

这也是顾淮生愿意说出来的原因。

料准了汪兆铭的心思……

顾淮生笑了笑:“汪先生您想想,这辆车子,极为罕见,若我不是动了点手段弄来的,凭我一个小人物怎么可能得到。想正儿八经合法的带回来,恐怕是没机会的。”

这下,汪兆铭也懂了。

不过,能信多少,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顾淮生说得含糊不清,汪兆铭知道,继续追问下去,恐怕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事关来历,看这辆车子的不凡,估计顾淮生也不敢赌,万一被发现了,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于是,汪兆铭哈哈一笑。

“淮生你还记得把这种宝贝带回祖国,证明了你的一片爱国热忱啊,我汪某人最是欣赏你这种爱国青年了,都是祖国的好儿郎,祖国的未来,就全靠你们了。”

嗯,帽子戴得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