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许多的说说,许多的青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7章 程昕:走近李清照

不是不着急,也不是无所谓。只是,看得太多,慢慢也就能泰然处之。这不是洒脱,而是一种从心底涌出的最彻底的悲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个清灵委婉的女子,带着些许的落寞,带着几丝的惆怅,就这么静静地,静静地处于这个世间。

把自己看成一粒尘埃。微小的,任由忽视的。在彻底的被忽略中,再自己善待自己,自己怜惜自己。

无争的性情,带来的却是躲避不了的灾难。从天真的女孩变成一位善感的女词人,她的经历纵然坎坷,比起偷偷游园的杜丽娘和孤独葬花的林黛玉,她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更不用说还可以在风景佳处开怀畅饮。壮阔的齐鲁山川,涵育了她钟情于山水风物的童心和志趣,涵育了她乐观豪迈、狂放不羁的性格。

好似一缕浮云,表面上不受拘束东飘西荡,实则是没有谁愿意真正地将它挽留下来。那么,只能尽可能的飘荡得潇洒一些,如此而已。

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无忧无虑,到“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的温馨,随之而来的是“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愁苦,“如今憔悴,风鬟霜鬓”,又有谁知她一生所经历的煎熬。

我则认为,命运亦是公正的,没有这段坎坷的命运,她何以对人生有着如此真切的领悟?没有这段坎坷的命运,哪里会有“欲语泪先流”的泣血,哪里会有“酒阑歌罢玉尊空”的豁达,哪里会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等待,哪里会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惆怅……

不曾退缩,不曾放弃,对命运的安排,她总是笑着的。把所有的离愁,都寄托在了诗意之中,我在她的欢乐与痛苦中认识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在她的灵魂中认识自己的灵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所想表达的,可是那淡淡的离愁,亦或是,那不为人知的黯然?

众所周知的是,她喜花,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花的世界中,她最爱梅,在她的词中,带梅字的词汇最多。“雪里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中国人爱梅,恐以宋人为最,而她,则更甚。若说她喜梅,倒不如说她似梅。坚忍、明智,苍凉中透出坚忍不拔,傲立于寒霜之中,那种淡然,素雅,就如同梅花一般,令人倾服。

在我印象中,我最爱的,恐怕就是她写的那首《点绛唇》了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语。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寂寞的深闺,即将消磨掉她的青春,催花的春雨,预示着春的归去。面对此情此景,她感到愁情满怀,柔肠寸断,再想到丈夫远去,更增其深愁。——倚在窗帘底下,我仿佛能透过一切,看到她孤身一人,于窗而立,她落寞的表情,分明是在听自己的心在哭泣!《云韶集》云此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草满长途,情人不归,空搅寸肠耳。倚遍栏杆,只是无情绪。如司空图“客处不堪频送别,无多情绪更伤情。”“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草满长途,身困幽闺,举目寂寞,心肠一日而九回。那一个“断”字,把满载寸寸柔情缕缕相思,终日盼望,望穿秋水的思妇情态描绘得惟妙惟肖。

这个女子,就是李清照啊。

走近李清照,我们便触摸着一部厚重的历史,让我们在历史烟尘宋词风雨里,在广阔而深厚的人间尘世里,把思想向更远更深邃的地方伸展,感悟历史的沧桑、人生的壮美,感悟天人合一的诗意,获得生命的体悟和精神的皈依。

尽别离,遍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