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8章 皇店,剖肝沥胆

当然,这是平常的饮食,一个人吃,已经足够奢侈。又不是饮宴,人多菜肴也多。

而且,很多吃食并不是御膳房制做,毕竟吃得次数少,犯不着养那么多御厨。

比如隆庆皇帝喜食果饼,由尚膳监、甜食房到东长安大街勾栏胡同采买;

东宫皇后喜吃“市饧”,便去崇文街坊采买。

朱翊钧倡行节俭,省下些银子还在其次。

他想得更加周到,准备把宫廷制作的糕点、糖果、酒类、酱菜等,在京城建起商铺售卖。

什么宫廷玉液酒,什么宫廷大师匠心独具、纯手工制作,什么宫廷秘方等等,这噱头够有吸引力吧?

在明朝,皇家商店又名皇店,最早出现于正德年间。

北京城内著名的福德店便由朱厚照亲自筹建,开设于正德五年。

店铺坐落于崇文门内大街,占地数亩,店内设有专门的珍宝阁、古玩斋等经营区域。

开业之初,店内陈列的商品大多来自宫廷内库,包括各类珍玩、字画、古董等奢侈品。

嘉靖时期,皇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以南京城的仁寿店为例,该店由内廷太监王永掌管,专营南方特产和珍贵药材。

店铺不仅在城内设立多处分号,还在扬州、苏州等地开设分店。

据《南京府志》记载,仁寿店每年上缴内帑的收益高达数万两白银。

当然,皇店的经营手段往往带有垄断性质。

比如天津的永盛店,便垄断了北方的人参贸易。

凡是商人从辽东运来的人参,必须先经永盛店检验定价,才能转售他处。

这种垄断经营导致人参价格居高不下,引发商人不满。

后来,天津商人曾联名上书,控告永盛店借权谋私。

随着皇店数量增多,其经营范围也不断扩大。

南京城的泰宁店除了传统的珠宝玉器外,还经营江南丝绸、福建茶叶、广东香料等各地特产。

随着皇店的发展,与各地商帮建立了稳定的供货渠道,逐渐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贸易网络。

只不过,皇店的特权经营也带来诸多弊端。

比如苏州的广惠店便借免税特权,大量收购本地丝绸,导致其他商人无法竞争。

朱翊钧不想为了经营皇店,而把太监派得到处都是,难以管束监督。

相反,除了京城的皇店,他准备撤掉所有外地的。

毕竟,皇店自恃背景,欺行霸市、坑害商民屡禁不止,不如一刀切掉。

而在京城的皇店,是朱翊钧为安置出宫的宫女所留。

还有他要在西苑划出块地方,建屋盖房,建立起皇家慈幼院,收养孤儿,也会用到一些宫女。

除此之外,还有内府二十四衙门中的内织染局,也要招收宫女,并扩大业务范围。

内织染局本来是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为皇城内各类人员穿衣戴帽服务的。

后世,在北京还有织染局胡同这个地名呢!

朱翊钧认为完全可以面向军队和民间,包揽军服军帽的制作,并从民间接活儿加工。

永宁公主自然不知道皇兄已经想了那么多,只是为皇帝的改变而惊讶。

“难道是因为张先生卧病,皇兄一下子成熟懂事儿啦?”

“还是受到冯保欺瞒的刺激,行事异于从前?”

永宁公主不想深究,只觉得这是好事。

尽管感觉有些陌生,但可能是之前接触少的关系。

“皇兄八个菜,那永宁就六个菜。”永宁公主要给皇兄捧捧场,笑着说道:“就是四个菜也足够吃的。”

朱翊钧笑着点头,说道:“皇妹随意,朕只是觉得这样很方便,并不是为省几个银钱。”

赚钱的路子多着呢,朱翊钧已经想到了几个,确实犯不着从牙缝里省。

但他也不想瞎讲究,像慈禧妖后似的。

一顿上百道菜,端上来又端下去,就是看看,完全没必要。

何况,皇帝是否有威信,国家是否强盛,也不体现在这里。

你就是一顿能摆上千个菜,皇家气派是有了,可该亡国还是要亡国。

永宁公主知道皇帝还有政务处理,便起身告辞。

殿内安静下来,朱翊钧也觉得轻松而愉悦。

东厂和镇抚司已经握在手中,没人监视的感觉真好。

虽然访单还是会给张居正一份,但也就是三两个月的时间。

“张居正虽然不是清官,也有一些缺点,但功大于过,死后哀荣还是要给的。”

朱翊钧已经做出了决定,主要是改革还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的急先锋不能倒。

何况,朝堂上能够勇于任事、不计个人得失的官员,本就寥寥无几。

清算张居正的后果,就是再无人不计毁誉,为福国利民之事,敢挺而为之。

但朱翊钧还有更深的谋算,那就是欲擒故纵,让倒张派,也是他称的反动派们跳出来。

惩治冯保算是一个信号,张居正死后,朱翊钧也要做出假象,来个引蛇出洞。

谁是真正的改革派,谁是潜藏在改革派中的阴谋家,必须要分清辨明。

“皇爷,张先生呈上奏疏。”张鲸入内禀报。

朱翊钧伸手取过,本以为是普通的谢恩或谢罪,但这厚厚的样子——

“……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

朱翊钧的神情凝重起来,纸上的字迹触目惊心,五大弊端完全都是明亡之原因。

投桃报李,朱翊钧的盛赞和宽容,以及全力支持改革的表态,终于让张居正剖肝沥胆诉衷肠。

或许,张居正也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索性不加讳言,以触动皇帝继续深化改革。

人亡政息,是张居正所担心的,也是封建社会的常态。

按照朱翊钧的理解,这五大弊病中,最要紧的是宗藩、财政和军备涣散。

而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又涉及到了吏治,贪腐成风,缺乏精明强干勇于任事的官员。

“天下养‘朱’啊,宗藩数量增长之快,所需钱粮,已经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啦!?”

朱翊钧知道宗藩之害,但也没料到已经是如此严重,深感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