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章 除内压皇宫激刘禅

一件事有人支持,那自然就会有人反对。

诸葛亮将有关定莋规划的事情呈奏刘禅之后,便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整个朝中都知道了此事。

从定莋来的货物不征商税,质量暂且抛开不谈,一大批便宜的货物涌进益北那是必然的。

本来商人们为了牟利,就会将商税的成本转嫁到货物之上,从而维护自己的利益;现在税费减免了,自然而然地便可以略微降低售价,然后挤占市场。

益北的商人本就被突如其来的益南货物冲击不小,导致不得不压低商品价格才得以周转。突然又搞这么一出,无异于是要在他们的心头上动刀子。

而刘琰这种最大的商人,由于在定额收粮上吃了一大笔回扣,自然是更加倾向于坐观城变,看似不经意地将消息散出去,从而试试这些中小商人的反应。

反应很快就来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呢?”

刘禅将有关马良提出的建议的批评推到一旁。

“侍中大人作此设计,朝中反对声音颇多。今日这些,也只是一小部分了。”

毕明将那些奏章归拢好堆在一起。

“为何要对商人施行免税?重农抑商,自古有之。朕虽不是博学之君,也知道这商人不是什么好东西。照他这样发展下去,那商人岂不是愈发地猖狂了?”

自打将玩心收了收之后,他也算是对政事上了些心。

不过越是上心,需要了解的东西就越多,之后便越觉得麻烦。

如此一来,反倒是将他的一知半解暴露地一览无余了。

就比如说这眼下,一窝蜂地呈上来的这些奏章。

这些林林总总的奏章有近半人高,来自于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

许多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混日子的,此时也纷纷上奏,一副誓死要阻止马良办成此事的模样。

“此事先压下,等朕上了早朝,好好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禅将奏章丢到一旁,在原地踱步了两圈之后,又弯下腰将奏章捡回来。

“不行,朕现在就要见他。把他召来。”

“是。”

一旁的太监匆匆退了出去。

“陛下找我?”

“是。”

“敢问毕公公,陛下何事啊?”

“陛下似乎对您的……减税计划有些异议。”

“啊,这样。”

马良舒了口气。

只是有点“异议”的话,那就说明还是有施行下去的可能性;

若是刘禅大手一挥,说不搞就不搞了,他也没什么办法。

虽说他位居侍中,是皇帝身旁的左右官,但那也是刘备身旁的。

他回到成都这几个月,和刘禅的关系不能说是不熟,也可以说是没怎么见过面。

面见得不多,乱子倒是捅出来不少。

跟着毕明一路往宫中去,距离刘禅只隔一道门时,毕明突然将他拉住。

“侍中大人,容我多嘴两句。”

“还请毕公公提点。”

“陛下近日相较往常,已经对政事上心多了。陛下年轻气盛,正是树立自信的时候。侍中稍后进去,还望您多加鼓励。”

年轻气盛?那很好了。

“公公放心。”

马良整理了整理衣冠,然后踏入殿中。

“爱卿来得正好。朕正有一事焦虑,希望您能替朕解惑。”

“陛下请问。”

“朕前几日听闻相父有意向南中用兵,但朝中诸多大臣反对。朕想替相父争取些支持,却又不知该从何做起。朕自打爱卿回到成都之后还不曾向您请教过,今天便想听听您的见解。”

刘禅想问问题,也拐弯抹角地先从小角落里挖起,并不直说。

好在刚刚毕明已经向他说过刘禅的意思,马良应对起来也算是自如:

“分内之事。依臣之见,眼下是最不该向南中用兵之时。”

“嗯?”

刘禅瞳孔放大了一圈。

这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啊?

“爱卿此话怎讲?”

“陛下,南中各郡人口稀少,资源匮乏,再加之毒障频发,依臣看来,并无在这方面动兵的必要。”

“可你……咳咳。南中毕竟为我益州之后方,若是南中不定,何谈收复失地?爱卿还是该想想应对之策才是。”

“陛下,依臣看,并不必考虑如此长远。”

“嗯?”

马良轻轻直起腰板。

“我汉国祚绵延不息,历今已逾四百年。世事艰辛,潮水起伏,车到山前,自然能逢凶化吉。”

“这,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且看:我朝如今虽偏居一隅,但东联东吴互为屏障,北拒曹操有蜀川天险。如此看来,并无大危。”

“倘若曹贼来犯,该当如何?”

“只需……以厚币遗之。”

“大胆马良!你是教朕卖国不成!”

刘禅听完大怒,立刻拍案而起:

“可是那曹贼暗中买通与你,到朕面前来进献谗言?”

马良连忙跪下:

“不敢!陛下,臣之建议乃是根据朝中言论所得,绝无半点私心!”

“说!朝中私底下还有什么是瞒着朕的?”

“朝中大事皆系于陛下之手,如何有人敢有所隐瞒?”

“那便是你与那益州各地的狗商奸商们勾结!作此言论来霍乱国家,该当何罪?”

刘禅将手旁的奏章狠狠地一扔,扔到马良面前。

马良并不看那奏章。

他心里清楚上面写了什么。

“陛下,我今日听召而来,其实还有一事想向您禀报。”

自己只是耽于逸乐了一小段时间,朝野上下居然勾结成这般模样。

怪不得相父整日操劳而依旧感叹无人可用,原来都是有这般狗臣在从中作梗。

刘禅气的手有些发抖。

“说。”

“就是关于这奏章上面所述之事。臣将此事递给丞相后,回家又细细地思索一番,那是万万不可如此施行。”

“为何?”

“若是以此计行,则南中商品定急速倾销至成都城中。到时候整个成都必然货满为患……”

“你是怕你的商人兄弟们的利益,会因此受损?”

“……”

马良低头沉默,不发一言。

“好好好,你马良还是个忠厚人。临死之前都不忘了你的这帮狐朋狗友。要不是朕今日审阅奏章发现其中不妥,还真就让你蒙蔽过去了!”

刘禅深吸一口气。

“你觉得此事不行,朕便非要推行下去。来人,把马良给我丢进大牢,择日问斩!”

“陛下,冤枉啊陛下!”

马良象征性地哀嚎了两声,最后没绷住,突然笑了一下。

“死到临头,你笑什么?”

“……”

“哼。朕要再留你几日,看看你们到底在搞什么花样。相父要定南中,那就非定不可。毕明!”

“奴才在。”

毕明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传我诏令,凡是再有对平南之事提出异议的,一律贬官三级。情节严重者,以叛国罪论处。”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