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乱世皇朝](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1/53068291/b_53068291.jpg)
第33章 弱冠从戎:班定远
第二日一早。
李瑜再次召见了严世蕃。
期间说了一堆没营养的套话。
对于严世蕃指证武家谋反的罪状。
李瑜不置可否,只一味的夸赞严家忠心谋国。
为此严世蕃也不敢多说。
中午时分,李瑜作为君上,恩赐了严世蕃和他共进了午膳。
末了,在严世蕃告退之时。
李瑜突然来了句。
“东楼,你父子二人皆国之柱石,寡人得你父子辅佐,实乃国之幸事。揭发武氏一族,不畏权贵,真是忠臣楷模。此举是严主事授意的吧?严主事老成谋国,出使晋国期间,还不忘为寡人分忧,实在是寡人之幸。”
严世蕃从小就被誉为鬼才,是何等的聪明。
听得李瑜的弦外之音,他心中震惊,莫非被看穿了么。
“君上夸赞,臣下实在是惶恐。臣下父子,蒙受君恩,不敢不殚精竭虑为国尽力,唯恐辜负君恩。”
严世蕃跪倒在地,行了君臣大礼。
“礼部事务繁多,家父不在都城。若君上无其他吩咐,臣下这就拜别君上,回去处理政务,报销君上。恭祝君上安州事务,一切顺遂。”
言下之意,竟想一走了之。
李瑜哪会让其如愿。
既然来了,在寡人回京之前,就别想离开。
况且,李瑜已想到一个计划,待清扫武家,回京途中,就要实施。
他要利用这个计划,将都城那些沉在水面下的不臣之臣,统统炸出水面。
自诩聪明过人的严世蕃,正是李瑜计划中,重要的一环。
就这样,严世蕃被软禁了起来,离不得安州府衙半步。
他带来的那群护卫,原本是严家训练来看家护院的家丁。
也被李瑜编入了李字营进行训练。
严世蕃和其下属,就这样被李瑜软禁了。
饶是严东楼精明过人,此时此刻此地,他连条信息都传达不出去。
晌午时分。
心事重重的李瑜,站在西城门城楼之上,眺望着远方,那是武氏庄园所在之地。
平江河在视线尽头绕了一个大弯,接着一路东流。
河谷背后就是武家所在地,两山围拢,有平江河天险拱卫,可谓易守难攻。
他在等李善长的消息,方能做下一步的打算。
李孝恭去北疆控制吴三桂、制约司马懿;
李道宗在安抚流民;
身边只剩下李士信这个凶神。
一个信得过的智囊都没有,李瑜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人才啊,人才。”李瑜忍不住喃喃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严嵩父子、李林甫、来俊臣之流,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的李瑜,还未曾真正折服他们,所以压根就不敢重用几人。
此次严世蕃很唐突的对武家落井下石,让李瑜更感山雨欲来。
他很急,急切地想解决武家,赶紧回朝。
如今的形势,让他有骑虎难下之感。
若李善长说服不了张巡来投,武家真的举起反旗反出唐国。
身边区区八百李字营哪怕骁勇无比,加上西部安西关的两千守军,真能挡住一万多私兵吗?
对于武家私兵的战力,李善长说不清楚,李瑜心中很没底。
就在李瑜彷徨之时这时,一旁随侍的新任县尉陈二虎紧张地指着西北方向。
“君上,请看。”
李瑜偏过头,在视野尽头,出现数个小黑点。
扬尘四起。
一队骑士从武氏庄园以北的山麓,向安州城飞奔而来,人数约莫有八九十人。
“瞧你那出息,这是寡人的唐国,就算来者是宵小之辈,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李瑜云淡风轻地打趣着新任县尉,心中却也狐疑,这是变数,有变数不代表是坏事。
一旁的凶刀李士信,表情没有半分动容,虎着脸,额头青筋开始跳动,瞬间就将战意催发到极致。
不一刻间,一队器宇轩昂的骑士,不疾不徐地来到了城墙一里开外。
队列看似参差不齐,却是处于可攻可守的临界状态。
八九十人没一人发出声响,胯下的马也只是轻微的喘着气,没有发出嘶鸣。
军纪严明,比起李字营不落半分。
如此情况之下,留守在西城楼上的弓箭手忍不住大惊失色。
一个个的张弓搭箭,躲在女墙之侧,随时准备射击。
陈二虎紧张万分:“君上,要不要向李字营求援。”
李瑜摆了摆手,微笑着看向一侧的罗士信。
“士信,他们的战力,比起李字营如何?”
“不如李字营,但差得不多。”
李士信眼神如鹰隼盯着越来越近的骑队,战意昂扬,跃跃欲试。
听了李士信的话,李瑜很是震惊。
要知道李字营是冠绝唐国的战力,宗室部队,倾尽资源去打造训练的。
下面这群人明显是从不知名的私兵,竟能得到李士信如此高的评价。
看来领军之人绝非泛泛之辈,确实是个人才。
“君上,求君上暂避回李字营驻地。”陈二虎此时已紧张到跪地恳求,生怕李瑜出什么闪失。
李瑜笑骂:“你这熊样,配得上当寡人的亲兵么?起来,看看他们的旗帜。”
此时的骑队,已到了一箭之地。
骑队中央竖着三面旗帜,两大一小,都是黑底白字。
大的两面分别书着国名‘唐’和国姓‘李’,并驾齐驱。
小的一面书着个‘班’字,这代表了这支部队主将的姓氏。
骑队离护城河还有近百米距离的时候,停了下来。
只见一个不着盔甲的少年将军,将长枪递给亲兵,接着翻身下马,动作一气呵成。
一旁的青年文士和披甲将军也跟着他一道下了马。
三人并肩而行,文士在中,少年在右,中年将军在左。
步伐坚定,一步一阶地走向城门。
李瑜看见‘班’字旗,脸上云淡风轻,心中却转过万千念头,他完全想不起唐国有姓班的领兵将领。
城墙上以陈二虎为首的卫兵,早已瞄准了城下三人,只待李瑜令下,人人紧张无比。
城下三人也看见了墙上箭头寒光,却是有恃无恐,表情有敬重严肃、却无畏惧。
短短数息之间,几人已走到护城河畔。
以青年文士为首,几人单膝跪地,口中高呼。
“草民张巡、班固、班超,闻君上来安州安抚民变,特来参见君上。”
李瑜沉静地盯着城下之人,没有半分犹豫,就挥手下令。
“开城门,迎先生进城。”
“君上,万一他们......”陈二虎还欲再劝。
却被李瑜大笑着打断了。
“几位先生皆是忠良之辈,岂会加害寡人,大胆请他们入城。我这就下城楼亲迎几位大贤。”
说完,李瑜带着李士信,在吊桥放下的绞盘声中,走下了城楼。
护城河吊桥两侧。
李瑜只带着李士信,左手轻按‘唐公剑’,微笑着看向对岸的三人。
三人走近,脸上都挂着敬重叹服的表情,再次拜倒。
五体投地。
“君上。”
李瑜清楚,这个时代的人佩服贤者、佩服勇者。
他自己这番单刀赴会,亲迎三人,一方面显示了爱贤之心、另一方面展示了过人胆识,这才初次见面就让几人感到五体投地。
这其实不是李瑜托大,他远远地就开了慧眼,观察几人。
几人都是忠勇之辈。
尤其是班超班仲升,年纪才及冠,特技是:外交、奔袭、定远。
特性词条:弱冠终军请长缨。
忠诚度直接拉满。
现在唐国,最缺的就是这种文武全才的能人,对于人才,李瑜怎能不倒履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