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美开始速通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1章 提桶跑路

米哈伊尔关上玻璃门,又脱下大衣,挂在旁边的铜钩上。

“您今晚不抽乌普曼吗?”

“换口味了,”伊戈尔抬起头,朝他示意,“这支是蒙特克里斯托三号。坐,自己点。”

温室里温度很高,壁炉旁那座铁箱里堆着干木炭和几块切好的香柏木,火焰正烧得劈啪作响。

外面下着小雨,窗户上泛起一层雾气,模糊了远方的灯光。

米哈伊尔坐了下来,从盒里取出一支雪茄,熟练地剪掉尾端,用打火机点燃,小心地吸了两口。

“从喀山转来的路线还顺利?”伊戈尔随口问道,语气平常,像是饭后聊天。

“路上没出意外。”米哈伊尔低声回答,“不过港口临检次数多了些,报关那边换了人,流程也有点改动。”

“名字?”

“德米特里·普罗霍连科,三十出头,原来是敖德萨口岸那批人里出来的。”

“这么说,鲍里斯动得还挺快。”

“是。”

伊戈尔点点头,继续抽着雪茄。

他坐在低矮的皮革沙发上,腿交叠着,整个人看起来更像是个休闲的庄园主。

“这支不错。”米哈伊尔试图找点话题,“泥土味重些,但不压。”

“哈,你以前嫌这口太硬。”

“我那时候还不懂这些。”米哈伊尔笑了笑。

伊戈尔也没再多说什么,目光停在那堆燃得正旺的炭火上。

又过了一会儿,米哈伊尔终于没沉住气,主动开口说道:

“其实我今晚来,是想和您谈一谈,关于我这边的安排。”

伊戈尔把烟从嘴边拿下,侧过身子望向他。

“这段时间的任务,比之前复杂不少。”

米哈伊尔的语调一如往常,听不出什么多余的情绪。

“路线更隐蔽、接头也不怎么稳,有些人...我们得一再确认是不是还在我们这一边。”

“嗯。”

“我不是说自己担不起这份差事,”米哈伊尔停顿片刻,“只是想请您考虑一下,是否能在季度分成上稍作调整,哪怕只是每单上增加一定比例的补贴。”

“你想涨薪?”

“算不上涨薪。”米哈伊尔摇摇头,“只是现在这局势,我负责的部分,风险成本比以前高得多,临时调度、人手调整,还有跟客户沟通的变数...这些都在加码。”

伊戈尔没急着回应。

他盯着雪茄尾端燃着的那一点火星,看了好几秒。

“你心里有数?”

“十个点。”

窗外的雨点打在玻璃上。

屋里则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你从哪年调进后勤处的?”伊戈尔突然问道。

“八五年末,那时候您还在南高加索集团军负责驻外情报对接。”

“我记得了。”伊戈尔点了点头,嘴角扬起些许笑意。

“你是第一个能把整个后方弹药调拨图画清楚的人,比当时那几个坐办公室的少校强多了。”

“我只是按规矩把事做完。”

“后来你跟我去了第比利斯。”

“那批步枪从第九仓拉出来的,调了三张调拨单,军车走了五趟,没人敢查。”

伊戈尔“嗯”了一声,把雪茄按灭在铜制烟缸里。

“你这些年做得不错,我心里有数。”

“现在是什么时候?世界乱了,死人更多,客户的胃口也在增加——”

说到这,他在胸口慢悠悠地画了个十字:“感谢上帝。”

“——可政府里的人,却开始装聋作哑。”

“您是说基辅那边的...”

“还有赫尔松,文件放在抽屉里三天没人碰,一问就是还在看。”

“可笑吧?我甚至得亲自打电话,去求一个原本在我手底下当差的家伙,让他把那封内部函送上楼。”

“我明白您的苦恼。”

“虽然这么说,你今晚来的目的,我完全能理解。”

伊戈尔的语气更加温和,听上去十分诚恳。

“但你也得理解我。”

“一时的紧张,不能全靠加码来撑。”

米哈伊尔没有吭声。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担心这边动静太多,货不稳、线不稳,人心也跟着乱。”

“说白了,你是怕我一旦出事,自己也没了落脚的地方。”

米哈伊尔低声说道:“不是我不相信您的判断,是外头这几个月...实在变了太多。”

“就是因为变得太多了,米沙,才要稳得住。”

伊戈尔说到这儿,微微眯起眼睛,“你知道你的位置,我也一直清楚你的价值。”

“这个地方,连萨沙都没怎么来过,他想见我,我总让他在走廊里等着。”

米哈伊尔下意识地抬起头。

“你要是真的想提条件,不该在这儿。”伊戈尔继续说道:

“你该约我在仓库,在港口,或者随便哪个餐厅。”

米哈伊尔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

伊戈尔站起身,走到窗边,擦掉一小块雾气,望着外面漆黑的夜。

“新年之前,我会让该闭嘴的人闭嘴,让该松口的人松口。”

“等尼古拉耶夫线彻底没有了争议,你拿下南边客户,自由谈判,我不干预。”

说到这里,伊戈尔转过头:“但是在此之前,先不要轻举妄动,好么?”

闻言,米哈伊尔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低下头恭敬道:“我明白了,伊戈尔·谢尔盖耶维奇。”

可他明白的,不止是伊戈尔给他描绘的愿景。

因为这类话语,在他们之间出现得太多了。

“等罗马尼亚那批走完账”

“等老尤利换位置”

每次都像今晚这样。

态度温和、措辞体面,却总是踩在一个安全距离上,虽不致于虚伪,却又不肯完全兑现。

如果他还是二十七八,或许会把这份保证当盼头。

可如今,他看着伊戈尔映在火光里的轮廓,忽然觉得那张脸离自己有点远了。

不是陌生,是那种靠得太近,反而看不清的远。

更何况,伊戈尔真的老了。

不是指年纪,而是那种“往后退半步再分析形势”的习惯。

米哈伊尔曾无比信任这套节奏,因为那是秩序,是老派方法。

但他突然意识到,现在这个新时代或许不讲节奏,只关乎抢占时机。

米哈伊尔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鲍里斯那天靠在桑拿房里说话的姿态。

“你后悔么?”

当时他没回答。

但现在,他开始恍惚地意识到,过去也许是个错误。

不过好在,还有机会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