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87/52914787/b_52914787.jpg)
第64章 不孝女
孩儿对宝玉并无好感。...
此点贾敏倒也难责孩儿,他并非轻视表亲,与琏儿便相处融洽,实是宝玉略显稚嫩,莫说他,贾敏自己也对宝玉有所不满。
他虽也研读圣贤之书,却哪能不晓规矩?只是不愿遵从,仗着宠爱,凡事由心罢了。
且孩儿之语也提醒了贾敏,宝玉与黛玉亲近,是否乃母亲有意促成,欲使二玉亲上加亲?故而如此?
孩儿已明其意,他不愿。
贾敏本欲试探,却又退缩了,若母亲真开口,她该如何拒绝?
贾敏思索间,又欲叹息,若宝玉能自强,文采能与孩儿比肩,年少便登进士第,品行亦优,那或许能不顾及二哥与老爷品级之差,可他能做到吗?
除此之外,贾敏还有所顾虑,若女儿嫁去,外祖母自会庇护黛玉,但那正经的
婆母、自己的二嫂却未必,二嫂并非易与之辈,且对自己颇有微词,女儿若成其儿媳,还能否安好度日?
贾敏越想越是摇头。
她的心头肉,日后定要细细为她挑选一户十全十美之家,宝玉这般情形,她实难看上。
并非她嫌弃娘家,实是宝玉如今看来,不似能有大出息之人。
再如何盼娘家兴盛,也不能如此将女儿送入娘家。
若今日母亲真开口,她只怕又要做一次不孝之女了。
想必母亲也深知此理,故而未曾提及,亦不打算提起,只欲让二子慢慢相处生情。
林祥直至天黑方归,方知荣国府老太太抱恙,“外祖母病了?待我休沐之日,前去探望。”
贾敏摆手:“你忙你的,你外祖母只是年岁已高,并无大碍。”
她心疼孩儿,他日日早出晚归,除晨间请安,晚间常难见其身影,好不容易得一日闲暇,多半也难得空闲,更何况,这病是真是假尚不可知,只是此点,贾敏不打算向任何人透露。
贾敏言道:“你外祖母那里有我与两位舅舅照料,你只需顾好自己便是。”
见母如此,林祥便知病情无碍,“妹妹今日在做何事?”
贾敏答道:“我问过了,她在缝制小衣,说是要与姐妹们交换的,如今她针线手艺愈发娴熟了。”
林祥不喜她小小年纪便勤于针线:“黛玉尚幼,针线活易伤目,有何想做之物,不必亲自动手,我且去看看她。”
贾敏望着他的背影,哑然失笑,他自是亲兄,难道自己便非亲母不成?她早已安排妥当,断不会让黛玉久做针线活计。笑意渐浓,却又忽地收敛。
她亦乃母亲亲生骨肉,往昔所受宠爱非虚,未回京前,心中所念皆是娘家之好。而今归来,面对日益固执的母亲与矛盾渐显的兄长,她时有感慨,或许远离京城,反倒更好。
那时,她记忆中的,唯有娘家的温馨,而非如今这般,被迫目睹繁华表象下的阴暗。林黛玉初至京城时,随贾敏居于主院,而后在京城安顿下来,便另择了一处心仪的院落居住。
林祥到访时,她正于烛光下细细端详花样子。
烛光虽明,终究难比白昼,见她未动针线,林祥欣然夸赞她懂得护眼,随后取出自己的礼物。
他近来确是忙碌非常,既要完成公差,又要搜集资料,为即将到来的外任做准备。偶有思绪不畅,他也会外出走走,观察京城风貌,寻觅新的灵感。
在扬州时,他经营了多家店铺,然而到了京城,却未曾开设一家。
京城之地,达官贵人云集,做生意需顾虑重重,且若做得太好,极易引人注目。他此前不在京城,如今归来,不宜过于张扬,故而在京城开店之事便一直搁置。
虽未直接经营生意,但他也陆续购得了几处铺面,只是位置不甚理想,目前仅作租赁之用,收取些租金罢了。
这些乃他个人产业,林家在京城自然也有产业,但与他无关。
家中生意,他会帮忙,但也仅限于协助盘账、解决问题,并未过多干涉。
家中事务,尚未轮到他主事。
前阵子因三皇子一党遭殃,不少人家被抄家,许多优质铺面、庄子流入市场。林祥通过关系,购得一处庄子。
庄子不大,土壤亦非肥沃,但胜在距离近。
若非他行动迅速,险些错失。
事后贾琏得知,懊悔不已,因这些被售卖的铺面、庄子位置均佳,若非特殊情况,京城之人不会轻易出售。他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遇到类似的,不知何时。
林祥本欲再购一处,打算过两年让黛玉练练手,将来作为她的嫁妆,无奈只能暂时作罢。好庄子难寻,但其他物件却易得。京城之中,只要有银两,各类珍稀宝物皆可购得。...
他今日下班归来,途中偶遇一家店铺新进了一批珊瑚饰品,颇为不俗,便挑选了三条手链。
两条粉色,一条红色。
其中一条粉色,便是为黛玉准备的。
林黛玉时常收到兄长赠送的礼物,早已习以为常,但每次收到,她都会郑重致谢,“多谢兄长,这颜色真好看。”
林祥附和道:“我也觉得极美。”
林黛玉边说边将手链戴上,粉色与她白皙的手臂相映成趣,“这颜色甚合我意,母亲的话,她或许更喜欢颜色深一些的。”
“正是,我给母亲选了一条大红色的。”
闻言,林黛玉抿嘴一笑,“那崔姐姐的呢?你可有送?”
林祥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子,将她发间的小包压平了些,“你还调侃起我来了。”
黛玉辩解道:“我哪里是调侃,明明是关心嘛。”
?林祥轻声道:“我还特地为她选了一条粉色的。”
这个色彩,在他看来,更衬托女孩子的娇嫩。
确实,崔玥虽已是他的未婚妻,但骨子里仍透着孩子的纯真。
自赐婚的圣旨下来后,他每次为妹妹选购礼物时,总会多留意一份,想着何时能一并送给她。
毕竟是要共度余生的人,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不急于一时。
只是,即便两人已有婚约,他也不愿过于张扬,总是积攒起来,寻个合适的时机再一并送去。
“学业上,可还跟得上先生的节奏?”他关切地问。
林黛玉在扬州时,家中是正式聘请了先生教导的,差点就请了贾雨村,但因林祥的缘故,最终另择了一位退休的进士。
然而回到京城,那位先生因思乡情切,不愿离开扬州,所以林黛玉又需重新寻找师长。
因她是女子,找寻合适的先生颇费了一番功夫,直至最近才物色到一位合适的。
她现今的先生是一位年迈的举人,曾执教于书院,后因精力有限,选择离开,林家提供的待遇优厚,工作轻松,且名声在外,加之他心存提携子孙之念,便欣然接受了林家的聘请。
林黛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宿先生授课极为认真,我皆能领会。”
林祥闻言,心中释然:“那便好,时候不早了,你莫要熬夜太过。”
次日,说来也巧,林祥下衙乘马车归家途中,瞥见二楼正与友人把酒言欢的准大舅子崔易岭及其几位同窗。
崔易岭比他年长一岁,今年十八,身为秀才,凭借真才实学通过岁贡选拔进入国子监。
国子监的膳食虽不差,但日复一日,难免单调,因此这些监生时常外出寻觅美食。
而此次,他们选择了望月阁作为聚餐之地。
当林祥看到是望月阁时,不禁喃喃自语,真是巧了。
他虽未在京城开设店铺,但与京城多家商户有合作关系,望月阁便是其中之一。
他所售卖的,并非寻常之物,而是独家秘制的调味品——辣子。
起初,他种植的辣椒主要供应给扬州的酒楼,当地人多不嗜辣,但总有小部分人偏爱这种独特的口感。随着时光流逝,辣椒因其独特的刺激口感和祛湿驱寒的功效,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林祥将种子悉数留下播种,加之广州等地的种植,辣椒已逐渐传播至更广阔的地域。
对于暂未打算在京城开设酒楼饭馆的林祥而言,直接售卖调味品无疑是个明智之举。
辣椒虽是他率先发现其用途,但其他地方亦有可能发现,他深知“解密”之日或许不远,因此决定先将能赚的钱收入囊中。
望月阁新开张不久,起初生意平平,自从引进了他家的秘制辣粉、辣酱后,便成为了京城独一份的美味,生意火爆异常。
尤其是在冬日,一顿辣味佳肴下肚,让人浑身暖洋洋,不少人为之痴迷。
望月阁在尝到了辣子的甜头后,灵机一动,开始在京城推出各式融入辣椒的菜肴。虽然都是辣味,但辣椒的辣与花椒、姜的辣截然不同,这新颖的风味吸引了不少食客前来尝鲜,而尝鲜之后,便有不少人成为了回头客,生意因此翻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