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落五丈原,家翁魏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上帝,视角

魏正少年时因《三国演义》而对汉末历史萌生浓厚兴趣。

长大之后,逐渐发现其中诸多不合理,于是在兴趣的驱使下。

又对《三国志》与《后汉书》等书进行了深入研读。

可惜的是,这两部史书中都没有收录司马一家的传记。

实际上,司马一家的传记,记录在《晋书》里面。

这本书魏正并没有详细的研读。

幸好,因为很多人贬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所以魏正曾经深入研究过。

本着“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你的对手”这一信条,所以魏正曾阅读过司马懿的传记,作为一定的佐证。

当然也仅限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之类的,就没有仔细研读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诸葛亮逝世后,杨仪率领大军撤退,司马懿的追击行动并非一蹴而就。

准确来说,应该是有三次。

第一次,司马懿听闻百姓说诸葛大军撤退的消息后,率领士卒展开追击。

彼时,司马懿见杨仪与姜维所率之军反转旗帜和擂鼓,因不清楚诸葛亮到底有没有死,便心生畏惧,仓皇逃窜。

如今,也正是在这种上帝视角下,魏正趁机提出伏击之计,意图抢夺敌军首级,以此分润走杨仪部分断后之功。

毕竟,杨仪虽在断后过程中发挥了实际作用,却未能斩获敌军首级,于战功评定而言,略显单薄。

司马懿的第二次追击则是在探察清楚蜀汉营垒,确定诸葛亮已死之后展开。

此次追击,他不再如首次那般畏首畏尾,而是亲率骑军与步军协同进发,径直穿过斜谷与褒斜道,一路追击至赤岸。

然而,当他抵达赤岸时,却发现杨仪的后军始终列阵严整,前行有序,无机可乘之下,只得无奈退走。

但实际上,司马懿在此处犯下了一个极为致命的错误。

若他能鼓起勇气继续追击,杨仪大军恐将陷入绝境。

只因魏延在听闻诸葛亮死讯后,不但昼夜兼程,跑到了杨仪的前面,而且还烧毁了栈道。

最后更是牢牢把守住南谷口。

如此一来,杨仪大军便被夹在了赤岸与南谷口之间那长达百余里的山谷之中。

这片区域大致位于后世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的石门栈道之间。

历史上,面对魏延的堵截与道路毁坏,杨仪为求突破困境,下令士卒全力砍伐山上的树木,用以架筑通道,且昼夜不停,丝毫不敢懈怠。

其如此疯狂,或许是担忧司马懿看穿他们当前的窘迫处境。

一旦被识破,蜀汉大军恐将面临灭顶之灾。

从这个层面来看,魏延最终被诛三族,似乎也并非全然冤枉。

倘若司马懿当时能再多些耐心,或者杨仪的行动稍有迟缓,魏延的举措极有可能导致蜀汉大军全军覆没。

也正因如此,杨仪在得到魏延的脑袋后,才会怒不可遏,以至于做出踩魏延脑袋的失态之举。

然而,杨仪在政治权谋方面的稚嫩,也在处理魏延一事上暴露无遗。

他全然未曾料到,自己如此对待魏延,一方面是僭越。

另一方面,会令众多荆州人士心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毕竟魏延身为蜀汉老臣,资历深厚,又是荆州出身。

官至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县侯,地位尊崇。

而从天子的角度来看,杨仪仅仅只是丞相府的长史。

在处理魏延之事时,甚至未曾上书向天子刘禅请示,便擅自将征西大将军魏延诛三族。

这般行径,不但刘禅不可能再用他,荆州人本身也会人心开始离散。

做了这么多错事,杨仪不但对此毫无察觉,反而自以为立下大功,甚至还率领大军返回成都。

他这般举动,不禁让人揣测其意图,你到底想做什么!

如此一来,根基本就不深的杨仪自然遭遇众叛亲离。

被夺权,遭费祎玩弄于股掌之间,也就成为了显而易见之事。

......

司马懿准备的第三次追击,就是在杨仪和魏延火并,杨仪吞并了魏延的军马之后。

不过,这次军事行动的提案,被曹魏的皇帝曹睿拒绝。

处于何种考量,魏正已经无法知晓,但此时若是司马懿趁机进军,还是真的有可能拿下汉中。

......

这边是魏正的优势,他拥有一定的“上帝视角”。

此刻,他假装进行思索之后的缓缓开口:“赤岸。

若我处在司马懿的位置,最多追到赤岸。

一旦抵达此处仍未能追上敌军,便绝不能再继续追击。

因为过了赤岸之后,山路越发险峻难行,树林茂密幽深,极利于敌军设置伏兵。

大军若贸然深入,一旦遭遇伏兵,便极有可能陷入全军覆灭的绝境。

再者,深入汉中腹地,粮草供应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长。

以司马懿那老谋深算、谨慎多疑的性格,到了此地,必然会选择停止追击。”

“咦!!”

胡济尚未发表意见,魏延却率先有了强烈反应。

只见他猛地瞪大双眼,满是老茧的大手重重地拍在魏正的肩膀之上,力气之大,竟使得魏正一个踉跄,险些摔倒。

魏延满脸惊喜,由衷地夸赞道:“我从未料到,忠贤你竟有如此非凡的眼界。

连我都未曾想到之事,你却能考虑的如此周全。”

魏正心中知道自己的斤两,毕竟说到眼界、格局、知识,他可能都比魏延领先很多世代。

但说是说具体的军事知识,他可就差的太远了。

若是魏延日后在军事上天天向自己请教,那“老底”迟早会被揭穿。

于是赶忙谦逊地回应道:“阿翁谬赞了,我不过是因这段山路行走艰难,所以记忆格外深刻罢了。”

“也是啊,你若是地理比我还熟,那某岂不是白吃了这么多年的粮食!”

魏延点了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一旁的胡济见状,只是微微含笑。

心中暗自思忖,这对父子当着自己的面相互吹捧,倒也有趣。

魏延的思绪很快便转回到军事谋划之上,兴致勃勃地说道:“若司马懿追到赤岸便不再追击,我们大可在赤岸的北设伏。

只是想要将司马懿的大军全部伏击歼灭,难度着实太大,而且极易被敌军察觉。”

胡济无奈地说道:“大将军莫要妄图一口气将司马懿的大军全部吃掉。

能歼灭其一个先锋部队,便已足够。”

“那才三五千的人马,实在有些不过瘾呢!”

魏延搓了搓自己那双大手,略带遗憾地说道,“有点辜负了司马老贼这千里迢迢主动送上门来的‘恩情’。”

听闻魏延这番话,胡济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心中暗叹魏延实在是心切,满心满眼都想着立刻攻入长安,仿佛明年就能顺利收复雒阳一般。

就在此时,魏正眨了眨眼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司马懿向来是觉得无机可乘便会果断退兵。

那若是让他误以为有机可乘呢?”

此语一出,不但魏延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就连胡济也被这个想法吸引,眼中闪烁起兴奋的光芒。

熟悉这段历史的魏正继续说道:“若中虎步兵抵达赤岸后,便佯装仓皇撤退。

司马懿会不会因此而改变主意,继续追击?”

说到此处,他似乎又觉得仅凭这一点或许难以让司马懿上钩,于是补充道:“若是司马懿同时收到消息,得知魏延与杨仪之间矛盾激化,魏延沿途烧毁了栈道,并堵住了谷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搭配上中虎步兵混乱撤退的假象。

司马懿恐怕会认为有机可乘,从而全军追击吧。”

“什么!”

“妙!妙!妙!”

胡济与魏延听到这个奇谋妙计,直接被惊得呆立当场,片刻之后才回过神来。

胡济满脸惊叹之色,不住地摇头赞叹:“忠贤此计,真乃神来之笔,神来之笔啊!

仿若孔明先生再世,料事如神,料事如神。

如此精妙绝伦的谋划,实乃我生平之罕见!”

魏延亦是兴奋不已,粗犷的面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巴咧得极大,仿佛已经看到了司马懿中计溃败的场景。

陡然,魏延像是突然被一道闪电击中,笑声戛然而止。

他面色阴沉如墨,虎目圆睁,紧紧地盯着魏正,喝问道:“你刚才叫我什么,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