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文豪从马尔克斯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6章 成龙

很快那人就来到陈实的面前,这个人的身份并不能难认出,也是一个知名的大明星,少数能够在国际上面崭露头角的人物。

这不是成龙?

成龙的脸相比于别人来说还是极具有标志性,年轻时候的成龙有一种独特的风采,这个时候的他才刚刚二十九岁,正处于青壮年的时期,一整个人看上去就能察觉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

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凭借着一系列的动作电影崭露头角,光是凭借的a计划这部作品,就与这部喜剧当中独特有趣的元素闻名。

把功夫和幽默元素结合起来,吸引了全球的众多观众,这个时候他已经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功夫明星。

“你好,陈实同志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碰见你,我从你的第一本书《人啊,人》就开始追读,被那种独特的思想所吸引。”

“我想让您签一个名!”

成龙从公文包里面取出,一本书是最早一期的《西湖》杂志,在上面发布的他最早的作品《人啊,人》现在已经出了单行本。

“行。”陈实点了点头,从旁边取出了一个笔,在本子头上面写了一个名字。

“多谢陈实同志给的签名,你去过美国吗?”

“没有美国这地方我是第一次来,我对美国的印象中规中矩吧,83年的美国还是处于上升期的阶段,不过我认为中国未来有希望在各大领域上面反超美国。”

“尤其是在制造业水平上,以后以中国的人力资源,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所谓世界工厂,在生产数量大的,同时也能生产出一些尖端设备。”

成龙点了点头:“陈实同志的了解还真不少,不像我只对影视界的一些事情有过了解,国际的这些事情太过宏观,我一般不对这些随意发言。”

“其实也还好吧,我在写作的时候会对社会进行一些分析,按照现在的势头,不出二十年以后,社会地位会发生真正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龙听着陈实的话,心中不免有了一些担忧,20年以后社会地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到时候人们还能够记得成龙这个演员吗?

成龙很快就把这个事情抛在脑后,以后是以后的事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就行。

“陈实同志你刚才说你没去过美国,对那里的东西应该不太熟,等到了那边我可以去帮你安排一下起居。”

“我1979年的时候去美国发展过一段时间,今天去美国是因为有一些小事,估计不会待太久,不过想帮你安排一下起居之类的事情也是可以的。”

“行,到时候就麻烦成龙同志,我平时在国内待的比较多,对于在国外人生地不熟,估计到了那边会很迷茫。”

“嗨,都是混文艺圈的,说这些客气话干嘛?”

“这都是我们分内的事情,况且你刚才还签了我个名,没有收签名费呢,现在在港岛那边,对于你陈实的签名本吵的厉害啊,你就没有打算在港岛那边发表几篇文章。”

陈实确实有想过在港岛那边发表文章,这个时候的港岛经济比较繁荣,对于文艺界的关注更加深入。

如果是版税制度的话,那边的出版社也会更加容易接受,这就能提高很大一笔的收入。

可陈实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门路,繁体出版社可不是那么好找的,得有人牵线搭桥才行,所以他就一直没有建立这方面的。

没想到他的书在港岛那边已经出版了这么多,要不要考虑联系一下金用,看看能不能在港岛那边开启一条实体书销售线?

金用应该是有这方面的人脉,他在港岛那边可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要是发港岛的话,我的新书可能会发布,我现在手里头已经有一本在写,下本新书就有可能会发港岛繁体和简体同步。”

“内地的书在创作习惯上面跟港岛那边的文化有所区别,可能写作的话需要专门找这方面的文章,然后再做构思。”

“那好,就期待陈实同志的下一本新书,能给留个电话吗?”

“希望到时候我能够第一时间看到陈实同志你写的新书。”

“没问题。”

陈实笑了笑在成龙的本子上面写下来自己的地址。

……

飞机跨过了海洋,落在了美国的纽约。

一到地方,成龙领着陈实住了一家还算廉价的酒店,有水,有电,在询问陈实没什么别的需求以后便离开酒店。

陈实看着酒店里面的打扮,拉开抽屉往里面翻了翻,就从抽屉里面翻出了一本《圣经》,随手把这一本圣经放在了桌上,然后便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塞到了里面。

做完这一些以后,他就坐在桌前,陈实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那个时候只是萌生出了要给港岛那边写一份文章的念头。

他现在就想动手写,毕竟《大上海1937》这个剧本现在已经正式完结,除了《百年孤独》的翻译,他现在手里头没有写作任务。

下一本写什么,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要不试试看《赌圣》?

这是一部发表在1990的电影,风格上面比较无厘头喜剧,融合了特异功能,爱情,喜剧多种元素,情节紧凑,笑点也比较密集。

还是1990年的票房冠军在两地都有着不少的受众这部电影就算到了后世也有很多的学习价值,要是写这本电影的话是最为合适的。

陈实在心中敲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就决定写《赌圣》,至于稿子怎么投,凭他现在的影响力肯定不缺乏稿子的去处。

几本书下来综合销量已经破千万,这还是仅仅一年不到,他不相信没有港岛出版社不看重他这么大的潜力。

陈实笑了笑,便开始构思剧情。

这部电影从剧情上其实没什么毛病,可以挑剔,问题就在于一些细节上面的处理,还有从剧情到文本上面的转换。

这一点要比《盲井》更加讲究,他得花更多的心思去想关于这部剧本的各种细节,最好是能够以一种分镜头的方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