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和需求规律
(一)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经济学上所说的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一个消费者想购买某种商品,同时又有支付能力时,才能形成真实的需求;如果没有支付能力,仅仅有购买的欲望,不构成我们这里讨论的需求。经济学上讨论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有效需求。
在理解需求的概念时,还应当注意,需求指的是一种关系,是指对应于一系列价格的一系列需求数量,而不是一个特定的价格对应的一个具体的需求数量。因此,需求是一系列价格和需求数量组合的集合。在这些组合中的任何一个组合,对应于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商品数量,称为需求量。
因此,需求指的是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而需求量指的是某一价格水平下的具体需求数量,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请不要混淆。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增加,需求量与价格是负相关的关系。对多数商品而言,这种关系是成立的,因而经济学家称之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律。在这里,假定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因为,如果其他条件变了,上述关系不一定成立。例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即使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了,其购买量完全有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
需求规律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表示。需求表是用来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表格。表2-1是城市用水的需求表,表中数据显示,当水的价格为1元/米3时,其需求量为1000米3;当价格上升到2元/米3时,其需求量减少到800米3,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不断减少。
表2-1 城市用水的需求表
上述对应关系还可以用一条需求曲线来表示。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图2-1是根据表2-1做出的曲线。
在图2-1中,横轴表示商品(在这里是水)的需求量,纵轴表示该商品的价格。需求曲线上标出的A、B、C、D、E各点分别代表需求表上各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点。例如,A点表示,价格是1元/米3时,需求量是1000米3。
图2-1 城市用水的需求量与价格曲线
(二)需求量如何改变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该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越高,人们需求的某种商品数量就越少;价格越低,需求数量就越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以水作为例子来说明。
例如,一瓶饮用水摆在商店的柜台上,假设有一位长跑爱好者来买水,在他购买并饮用这瓶水后,他获得了水分补充,身体再度充满活力,内心因而获得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让他认为这瓶水有价值,他愿意为这瓶水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对满意度的衡量,他会把这种衡量转化为一个对应的意愿支付价格。但是,如果一位只饮用可乐的人看到这瓶水,他就不会认为这瓶水有价值,也不愿意为这瓶水支付一分钱,因为他的满足感只来自可乐,他认为饮料中只有可乐有价值,只愿意为可乐支付货币。
按照效用论的说法,一件商品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这件商品能为他带来的主观满足感的衡量,这个满足感在经济学中叫作效用。我们使用自来水的用途很多,每种用途带给我们的效用都不同。例如,喝水能够保证身体健康,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最高的效用,其次还有洗衣服、洗澡、打扫卫生、浇花、洗车等。每个人使用自来水的用途可能不尽相同,每种用途的效用各有不同,但我们总是有能力根据每种用途的效用(也就是重要性)做个排序,然后决定购买多少水。
前面说过,消费者在做出用水选择的时候,要考虑他的约束条件,也就是他有多少钱可以支付水费。如果水的价格很低,他可以在效用最高的饮用之外,兼顾洗衣服、洗澡、打扫卫生、浇花、洗车等用途,用水量会比较大。当水的价格上升之后,他可能支付不起那么多的水费,那么他就从对他来说效用最低(最不重要)的用途上开始削减用水量,比如先减少洗车次数。水价如果更高的话,可以减少浇花或洗澡次数等;水价再升高时,很可能会减少洗衣服的次数。他用削减用水量来应对水价的上涨。
这说明,在水价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水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因此,自来水的价格和需求数量在坐标图中的组合点会呈现负相关的特点,如果连接成一条曲线,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情况:如果自来水只有饮用一个用途,洗漱、打扫卫生等使用的都不是水而是别的商品,那么在水价提高的时候,为了健康地活着,我们要想方设法保证我们的用水量大体不变;而在水价下降的时候,我们为了健康也不能过多饮水,以免造成肾脏负担而患病。这就意味着,不论水的价格如何变化,我们对水的需求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时候再把自来水的价格和需求数量的组合点连成曲线,这条曲线几乎是垂直于需求数量轴的一条直线。
由此可见,一件商品的用途越多,人们就越有能力在价格提高时削减那些不重要用途的需求量,而在价格下降时增加那些不重要用途的需求量,使得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发生更大的数量变化,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就越小,即需求曲线越平坦。反之,一件商品的用途越少,人们越没有能力在价格改变时大幅度改变其需求量,会导致需求曲线越陡峭。因此,不同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斜率都是不同的。
(三)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可能是线性的直线,也可能是非线性的曲线。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在这里以线性需求曲线为例进行分析。一般公式是
Qd=f(P)
式中,Qd代表商品的需求量,P代表商品的价格。
二、需求量的变动: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源于产品价格的变化。假设消费者对电影的需求曲线是图2-2中的D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电影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电影的需求数量会增加,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D0从A点向下移动到B点;反之,当价格上升时,对电影的需求数量会下降,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D0从A点向上移动到C点。这种移动所反映的是需求规律。
图2-2 需求量的变动和价格的变动
总之,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产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反映的是需求量同产品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三、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对于同一条需求曲线来说,我们一直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讨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假定不变的这些条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价格预期、偏好以及人口等。如果这些条件全部或其中某一个变化了,即使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需求量也会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收入水平
收入改变了我们的约束,让我们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购买更多或者更少的某类产品。一般情况下,收入增加会促使人们买更多的产品,比如经济繁荣时期,大家的收入都在增长,人们有能力购买更多的住房、汽车、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美食、娱乐服务等,必然导致需求曲线右移。这种收入增加而购买数量对应增加的产品叫正常品。
还有一些产品,随着我们收入的提高,我们反而减少购买数量。例如,普通学生在收入低的时候,倾向于购买公交车的交通服务,但是在上班获得较高的收入之后,倾向于减少公交服务的购买,转而开始购买出租车服务,或者购买私家车。公交服务表现出来的这种特点就是低档品的特点。
当然,正常品和低档品是相对于收入而言的,并不绝对。亿万富豪们可能认为私人飞机是正常品,而普通家用轿车就是低档品,而在中等收入的人眼里,家用轿车就是正常品,而公交服务可能是低档品,但是在更低收入的人眼里,公交服务则是正常品。
(二)相关商品的价格
一种产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关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的互补品,另一类是消费的替代品。
我们先看消费的互补品,即两种产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完成一个消费功能,比如眼镜架和眼镜片必须同时使用、手机和手机卡必须同时使用、汽车和汽油必须同时使用、电暖气和电力必须同时使用等。
以A和B代表互补的两种产品,当A产品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A产品的需求数量,那么A的互补品B的需求数量在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之减少,引起B的需求曲线左移。例如,电力价格大幅度提高之后,人们使用电暖气的数量就会减少,更多人可能会增加御寒服装的购买数量。电力价格和电暖气需求之间是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电力价格提高时,电力的互补品电暖气的需求就会下降。
再来看消费的替代品,即两种产品都可以实现某种消费功能,在使用上两者具有替代性。例如,御寒服装就是电暖气的替代品,如果电暖气的价格上升,人们购买电暖气的数量减少,就会转向购买替代品御寒服装,同样可以抵御寒冷。电暖气价格和御寒服装的需求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当电暖气价格上升时,其替代品御寒服装的需求就会增加。
再比如,面包和牛肉面、电子书和纸质书、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苹果电脑和联想电脑等,这些都是替代品。以C和D代表互为替代品的两种产品,当C产品的价格提高后,C产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减少,而D产品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数量就会增加,使D的需求曲线右移。
(三)价格预期
消费者在购买某种产品时,除了考虑该产品当前的价格外,还会考虑它未来的价格走势,即对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期,根据价格预期决定当前是否购买。例如,如果预期明年商品房价格会下跌,今天的人们恐怕就没有了购买商品房的打算。于是相对于当前价格,人们的需求数量大幅度下降,导致需求曲线左移;反之,若预期明年房价继续上涨,人们很可能将原本计划明年购买的房子赶紧提前到今年购买,导致当前商品房的需求曲线右移。
一般来说,凡是消费者预期价格会上涨,现在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如果预期价格会下跌,现在的需求就会减少,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四)偏好
偏好是指人们对某种产品的喜欢或爱好程度,人们的购买决策是由其偏好决定的,如果对某种产品的偏好增强,这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就会右移。
例如,你原本是个甜食爱好者,但是有一天医生告诫你,吃甜食可能会引起很多疾病,关注健康的你决定放弃甜食。如果和你一样的人非常多,那么市场上对甜食的需求就下降了,需求曲线会左移。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影响需求曲线的因素,比如社会风俗、文化传统、制度安排等。这些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或收入水平,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需求量。此外,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也会影响需求。例如,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乡镇,可能没有几个人买笔记本电脑。但是,在繁华的大都市,笔记本电脑几乎人手一台。这是人口规模的影响。同时,人口结构也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例如,在老龄化社会,对医疗保健等商品和服务有巨大的需求;而在新兴的移民城市,对教育服务则有巨大的需求。
如果把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都纳入分析,需求函数就可表示为
Qd=f(P,X1,X2,X3,…,Xn)
式中,Qd表示某商品的需求量,P表示某商品自身的价格,X1,X2,X3,…,Xn表示影响该商品的其他因素,如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预期等。只要需求函数中的商品自身价格保持不变,其他任何因素变化引起需求数量的变动,都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反映的是需求量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