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界的金融大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8章 游资 二

轮到看画了。

第一幅就是一张大尺幅的立轴。

刚打开个开头,向涛就在这幅画的留白处看到一行字迹。“己巳冬日,写仙山楼阁图。”

另一行:“为方太夫人七十庆寿。”

古代的画家认为书画同源,所以他们在画作上题字都是称为“写”,而不是“画!”

寿字之下,为王时敏三个字的签名,再下为王时敏的表字和自号:“逊之,烟客”两枚阳文小方章。

王时敏的画,向涛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识过,这次看到他兴趣盎然的仔细观赏起来。

王时敏这个人他出身在晚明时期,江苏太仓人,是万历朝首辅王锡爵之孙,翰林王衡之子,妥妥的官二代官三代。

据说王时敏从小就很聪明,又是爷爷王锡爵老来得孙,所以十分喜爱。

不过王时敏少年时就很喜欢绘画,他爷爷王锡爵还特意嘱咐董其昌给予指点,再加上宰相人家家里收藏极为丰富,这大大的开拓了王时敏的眼界。

还有大画家董其昌的亲自指点,王时敏很快画艺大成。他擅山水画,笔墨含蓄,浑厚清逸。

王时敏喜欢画画,不喜当官,崇祯五年当时已经是太常寺卿的王时敏,称病辞官回归故里太仓,此后终身不仕,潜心研究绘画。

明清交替,王时敏只能归顺清王朝,康熙19年死于家中,年89岁。

眼前这幅画的画面为群峰缭绕的一个小山谷,山谷内有苍松翠柏,有溪水潺潺,溪水边有茅屋数间,远处山谷中云雾弥漫的山脚下有楼阁几栋。

这幅画的尺寸不小,光是宽度就达到了四尺,长度更有七尺之巨,看提拔显然是为熟人庆祝寿诞而特意绘制。

时间为己巳年,向涛估算了下此时应该还是明崇祯二年,王时敏37岁,正是画艺大成的时候。

顺便说一句,同样是在这一年,皇太极率领清军第一次入关,史称己巳之变。

这是一幅很纯正的水墨画,画面有仙山秀水的意味。其中山势很有点元代黄公望的味道,主峰上的草木还借鉴了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发明的米点皴。

画风清幽,画意深远,是一副很不错的精品力作,画这幅画的时候王时敏应该是很用心的!

向涛还沉醉其中,耳中忽然听到有人说话,“这么年轻的小帅哥,居然看得懂王时敏的画。”

扭头一看,身边已经走过来两位穿西装的客人。一个年纪稍大,一个面相很嫩。

向涛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不但看得懂,刚才还沉醉其中!”

这句话立刻就让两位西装客重视起来。

科尔还主动当起了介绍人,他给向涛介绍:“这两位先生是从湾湾过来的,是本公司的贵客。”

看上去年纪稍大胖胖的叫于正荣,面相有些嫩的叫苗羽,他们都是宝岛著名的收藏家。

于正荣喜欢瓷器玉器类的,苗羽的爱好和向涛差不多都喜欢字画。

向涛根据经验估计,这两位宝岛来的收藏家,应该是很有闲的阔佬。后来互相熟悉之后,果然如此!

两个湾湾人看向涛长得白净帅气,年纪又很轻,顿时好感倍增!

其中于正荣还问:“听口音,小兄弟应该是大陆来的吧。”

“魔都人。”

苗羽夸赞向涛果然是大城市出来的,一看就知道气质不凡“眼力更加厉害!”

又开始鉴宝。

于正荣正色观赏瓷器,苗羽也就向涛手头的这幅王时敏的画互相探讨起来。

向涛将这幅画的基本情况对苗羽详细解说了一番,说的苗羽频频点头,非常赞同。他称赞向涛果然是个大行家!

再一副画画就是只有徐渭的作品了。

徐渭:明朝晚期的绍兴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官宦世家,但天资聪明,却又命运坎坷,八次考试都没能中举。

吴宗宪入浙江剿灭倭寇,还曾经邀请徐渭到他的幕府当师爷,赞画军事,居然很有成效!

可惜好景不长,吴宗宪最后入狱身死,朝廷还想继续追究吴宗宪手下几个师爷的追责,徐渭悲愤之下疯了。

他用柱子上的钉子猛戳耳朵;流血不止,还用大铁棍子砸自己的蛋蛋,居然还没死。

晚年的徐渭穷困潦倒,最后死在自家的破屋子里,连一床席子都没有,身边只有一条老狗。

徐渭此人在古代画坛上最出名的,就是他创造了写意画,对后来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深。

此人自号甚多,最出名的就是青藤道人;青藤老人,此外还有天池山人;天池老人等。

郑板桥还曾刻过一方印章,上书“青藤门下走狗”,民国齐白石也曾幻想成为徐渭门下走狗,帮他铺纸磨墨。

看画,这幅画为宽一尺半长三尺的立轴,画面上只有一片荷叶和一支莲蓬,其他点缀有不少的茅草。

画中荷叶呈衰败之相,向涛还笑称:“这就和徐文长的身世一样,一副倒霉鬼的架势。”

文长是徐渭的表字。

“嗯,很有道理!”苗羽听了一笑。

画面左上角,还有题字和落款。

题字为“一束出泥尘”,这又是徐渭孤芳自赏的写照。落款为“天池老人”,之下还有一方印章为“青藤道人。”

苗羽“不错,是徐文长的真迹,小兄弟以为如何?”

“确实是青藤的真迹无疑!”

之后苗羽还和向涛就徐渭这幅画的笔法墨色意境等,讨论了许久,俩人谈的颇为投机,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鉴赏结束,颇具豪气的苗羽还邀请向涛直接去半岛酒店的餐厅小酌,“再继续聊聊。”

向涛也觉得谈兴正浓,他欣然答应。

三个人在半岛酒店奢华的中餐厅点了几道菜,又开始就收藏的事情聊了起来。

苗羽先问了向涛在收藏这条路上的经历。

向涛如实告诉两位大哥,自己年纪小没有自我造血的经济能力,搞收藏是从前年才开始,他还自嘲“在淀山湖打一个星期的鱼,换点钱才能收上一件半件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