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质量奖组织质量管理模式集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质量管理模式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典型做法及成效

通过全员参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看板拉动和机制牵引,推动公司双驱模式高效有序运转,并在业绩和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典型做法

1.全员参与,这是体系高效有序运转的基础

双驱模式有效运转,离不开公司全体员工的参与。管理层作为体系的发起者和构建者,始终践行“一把手工程”,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全程参与,并提供指导、决策和资源支持;基层管理者是体系运转的核心,负责体系构建、优化和实施,并通过建立各专项组织和运行机制,推动体系高效有序运转;一线员工是精益ONE体系的主要实施者,通过标准化、创意工夫、ONE小组、工序内造就品质、TPM等精益活动,推动现场“作业+改善”,并逐渐活跃公司的改善氛围和塑造公司的精益文化,这也是“全员参与”的主要体现。

2.数字化转型升级,这是体系高效有序运转的支撑

通过数字化运营体系和智能制造体系的建设和融合,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数字化运营体系支撑业务高效运营和决策,并为5S管理体系提供基础支持;智能制造体系推动制造现场两化融合,并为改善创新体系提供支持,持续赋能生产一线改善和创新。

(1)数字化运营体系。推动企业内部业务管理和运营,聚焦“软件”方面升级,构建以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SAP)为核心,与外围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涉及营运、技术、生产、采购、物料、质控、财务等7大职能,共计155个流程。公司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蓝图如图1-2所示。

SAP系统是数字化运营的核心,为业务管理和运营、流程改善、经营分析和决策等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并已覆盖所有箱类企业。其他外围系统是对SAP系统的补充,由业务管理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目前大部分已上线使用和推广。其中:业务管理系统是结合业务现状开发的适合各价值链环节的个性操作管理系统,主要涉及订单管理、采购管理、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运输管理等;支持系统是对SAP系统提供支持和数据应用的系统,主要涉及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图1-2 公司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蓝图

(2)智能制造体系。推动企业的智能制造,聚焦“硬件”方面升级,通过物流网、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推动制造现场数字化和智能化,并配合精益ONE体系的推广和应用,共同推进企业制造升级。目前开发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等,并已在部分企业试点和推广应用,未来按数字化工厂建设蓝图持续推进(见图1-3)。

图1-3 数字化工厂建设蓝图

3.看板拉动和机制牵引,这是体系高效有序运转的推进器

(1)看板拉动。看板拉动是公司多年以来长期坚持使用的管理工具,是基于数据事实,通过横向对标、内外部对标等,寻找并解决企业短板和差距,并拉动体系不断改善和优化。在双驱模式下,公司建立了固定的看板和报告体系,通过看板拉动,定期复盘体系运行和目标达成情况,推动企业持续改善和优化。公司看板和报告体系的主要构成如图1-4所示。

图1-4 公司看板和报告体系的主要构成

为提升成本综合竞争力,公司从2009年开始实行成本看板目视化管理,通过看板动态目视各企业的经营业绩、库存和能源消耗等指标进展,推动企业间的良性竞争,以内部标杆引领更深层次的标准化改善,扩大共享面,积累知识并固化传承。为满足双驱模式管理的需要,将看板管理升级为中集绩效管理方法(PEAK),系统性构建绩效改善体系,提升公司整体的成本管控能力,稳固市场占有率和提升盈利水平。

(2)机制牵引。机制牵引是双驱模式高效有序运转的主要推动力,是以组织绩效和经理人考核体系为基础,以针对不同业务的专项激励和业务管理机制等为驱动,推动双驱模式高效有序运作和持续改善,保证体系活力和生命力。

(二)取得的成效

1.冠军产品打造

打造世界冠军产品一直是公司的使命和抱负,从1996年诞生第一个冠军产品以来,目前已经诞生了7个冠军产品。随着公司逐渐向“集装箱+”领域拓展,箱式模块化建筑、数据中心、能源集成装备等业务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将是未来打造冠军产品的主要方向。

2.通过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转,助力整体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得益于新战略下的业务驱动和管理升级,近年来公司的整体业绩大幅增长,收入、财务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各项业绩指标同比大幅向好。2021年实现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200.5%;财务净利率17.6%,同比增长9.0%;净资产收益率76.7%,同比增长55.5%。

3.通过精益改善和技术创新,成熟业务的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

通过精益改善和技术创新,成熟业务市场占有率、成本、效率、质量、安全、自动化等各项指标大幅提升,作业环境大幅改善,改善氛围日益浓厚,精益文化逐渐形成,综合竞争力全面领先竞争对手。

4.通过产品研发和新业务拓展,增量业务快速发展

由于传统集装箱制造业务发展遇到瓶颈,发展增量成了近年来公司的主旋律。通过“倍增计划”等专项推动,增量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增长,2021年达到65.5亿元,2016—2021年复合增速为24%,并孵化出模块化建筑、数据中心、能源集成装备、新材料等明星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