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鼎大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7章 商人捐钱

周显庸又用通俗的话讲了一遍,他的物流和保镖如何结合,如何运输大宗的、贵重的以及普通的货物。

这几个晋商听得眉花眼笑,这不就纯粹为给他们拓宽业务范围设置的嘛?想在哪里做生意,都可以搭乘侯爷的运输船运货,主要还有侯爷的保镖队给押镖,自己这边可以跟着人也可以完全信托给物流公司,到时候去指定地点接货或者直接给送到指定地点。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运输费用还比自己专门雇保镖、雇运货队省钱又安全,哪里找这好事去?这不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任何地方做生意了,有侯爷的招牌打着,别说地方乡绅了,连地方官员都得给行个方便吧!

李老爷再沉稳的性子都禁不住急切道:“侯爷,我们可以跟着您的物流公司一道去南方看看市场不?你这物流公司什么时候从京城出发呢?”

周显庸道:“我们福州运送罐头是每十天运一船过来,在京城休憩两天,再装载半船空罐头瓶回程。这次是初十那天回来卸货,下次就是二十,如此类推。”他轮番看着四人道:“你们想去考察南方市场,可以在路途补给的时候,随时在任何一个港口下船,然后等十天后再搭下次的船继续走,或者随时打听返回的船到岸时间。”

周显庸道:“其实大家说起来都是生意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我这方便只行给商人协会成员,毕竟有组织的人还是可靠一些,没有参加协会的,没法提供这个方便。

“你们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提前告知我一声,到时候从京城走时候,在商引上多加几个人名字就可以了,不过,一次大概走不了很多人,每次三个五个是没大有问题。”

四位晋商这次进京,不单单和隆庆侯搭上关系,还得了隆庆侯特别的指点,最后还能搭乘侯爷的船随时去南方考察,这些收获是他们来之前往最好处想,都不敢想到的。

谢三多和蒲黎一再感谢李老爷肯带他们进京,三个半大老头子说到激动处都快桃园结义了。

其后四五天,四人又拜访了京城三四个知名大商人,给他们说明了商人协会与侯爷之间的合作关系,那些京城商人顿时意动。大商人都是时刻关注政治和时事的,隆庆侯是皇上跟前红人,太子的伴读,这是满京城皆知的事。

换种思路,加入商人协会,就基本无限靠近皇商了,皇商——商人的终极梦想!

几乎没几天功夫,京城、北直隶一带、山陕多少有点势力家资的商人,四路八下打听如何可以走后门申请到参加商人协会的资格。毕竟一年上交五十两银子的商会活动经费,对于年收入过万两的商人来说,没有太大负担!

四位晋商在离开京城前一天,又带了三个京城富户,共七个人来帝国理工大学堂,每人给学堂捐了一千两银子子,盛赞隆庆侯菩萨转世。冯校长隆重地让捐助者签名,并把各位捐助者名字当场刻在学堂门口立着的一块功德碑上。

天顺四年正月二十,隆庆侯周显庸与全国商人协会第一批会员愉快的接洽,以非常有仁爱之心的方式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正月底,隆庆侯亲自设计的大明帝国理工大学新校址破土动工,校址在紫禁城外东岳庙东二里,占地20公顷。放在现代也就是三四线城市的一个中学那么大,但是相对占地2.7公顷的国子监,无疑这是个庞大的吓人的学校。因为不在城区,用的也是不大长粮食的盐碱地,所以才能得到批准。

要全部盖起这么大个学校,指望周显庸手里刚接收到的仨瓜俩枣捐款肯定不够,所以周显庸制定了分期五年完成整个校舍的构建,等到五年以后,老皇帝早领盒饭了,那时候他肯定可以大刀阔斧招收新生源,扩大学校招收名额,专门设立不同专业,而现在这批孩子也真正到了完成基础积累,可以分专业培养的阶段。

第一期就是先建两排平房,靠南一排占地约一亩,连成十个同等大小的教室,每个教室一个前门。其中两间搬过来就作为一班和二班教室。,另外八间房分别为教师办公室一间,校长和资料共用一间,周显庸自己一间,仓库一间,杂物一间,其他三间空着。

靠北墙一排平房面积和十间教室一样大,但分成四十间宿舍,每宿舍安排八人,每人配备一床一柜。其中有六间给教职工安排宿舍,每间两人,邵家二姨娘、三姨娘和邵萱三人一间,剩下的房间都空着。

教室与宿舍之间隔着一个可供学生活动的大操场,操场占地有六七亩地。

在东边校墙下,又建了一排南北走向的平房,靠近校门北边的是保安值勤的小房间,往北走挨过来是一间水井房,一间盥洗室,再挨过来是伙房和一间大餐厅,餐厅已经贴住校墙。校门南边十来丈的拐角处是厕所,厕所往西边是马棚、车棚。

非常简单的一个一期工程,周围先围起一小圈高八尺的院墙,以后学校扩建逐渐往外拆院墙扩建即可。

所有校舍都是砖木结构,因为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建楼房还是有困难的,但是哪怕平房,也是奔着百年建筑去的。窗户全部是木框加玻璃,初步估计用时三个月完成,等经过一个夏天的风干,八月初搬进去。

在周显庸安排好校舍营建人员时候,他抽空去了趟租来的这个帝国理工大学堂,怎么看怎么不像样子,也小得连学生活动空间都没有,实在简陋得不像话。

冯校长大致和周显庸汇报了这段时间学生的一些情况,最后和他商量了一下有关侯瑾瑜的事。

“侯爷,前两天侯瑾瑜问我,能不能给他在学校里安排个活,让他挣点钱。”冯校长满脸笑容道:“小伙子有心啊,是个好孩子。

周显庸奇怪道:“他这还学会勤工俭学了?怎么个意思?他挣钱干什么用?”

冯老师回答说:“他说过年受伤包扎伤口前后花了邵家娘子二百文钱,他想挣钱还给邵娘子。”

周显庸笑着点头:“这想法好,总算不再有乞讨这种想法,想到用个人能力偿还了,好小子。咱们得支持他,我想想有什么合适的活让他干。”

他想了一下道:“这样,让他每天下午放课后,去天下第一锅的羊栏里去取挤下来的羊奶背回来。也不算重,四十来斤,来回也就一个多时辰,正合适,让他干够一个月给他二百文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