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文明与落后
心太软!本来说好一个人走,但是心里面还是放不下那个跟我同甘共苦的夫君(梁立邦,他的绰号是“肥猪”)。在阿根廷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跟他说来吧,他沉默了半天,然后问我哪里见,我说利马。很多年之后回望,我很庆幸当时做了这个决定,我想总有一天我的确要自己一个人走,不过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再走一段,直到走不动为止……
NO.1
从瘦到肥,又从肥到瘦,一起走过惊心动魄的许多年头,却又好像只过了一天。
NO.2
秘鲁首都利马第一印象。
在利马发生的第一件事:忘了自己有两件行李,取了背囊,忘了装电脑、硬盘、书、纪念品的小箱子。两个小时后再去机场,高高兴兴地找回小箱子。
利马第二印象。酒店本身就是一个景点,1914年的建筑物,由法国建筑师克劳德·萨胡特(Claude Sahut)设计,曾经是两个富有家族的住宅,20世纪90年代废置。7个艺术家千辛万苦在全球找回分别持有这栋物业的25个家族成员,耗尽心思把它变身为拥有17个房间的艺术酒店。
单身生活已经到了尾声,抓紧机会尽情享受一个人的下午茶。
利马巴兰科区(Barranco)街头印象。
赶上最后一场在秘鲁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芭蕾舞剧《卡门》,舞蹈编排很有秘鲁特色,会场运作也很特别,像火警一样的钟声分别3次响起提醒,不过刺耳的钟声却无法催赶观众慢悠悠的进场脚步,正式演出时已经是在原定时间的15分钟之后,终于明白为什么售票处三番四次提醒要提前20分钟到达剧场。
NO.3
利马街头人物剪影。
圣诞节在秘鲁是重要的节日,庆祝的方式除了处处装有灯饰之外,还有警察穿着圣诞老人的服装,以电动车代替鹿车在街头巡游。
全球排名第四的餐厅,17道菜的晚餐,到了第十道菜,肚子已经感到撑了,不过还是要坚持,因为实在太好吃了。
终于吃完17道菜,有人很开心!
节日值得庆贺,活着何尝不是?祝各种节日快乐,祝活着。
NO.4
库斯科(Cusco)是以前印加帝国的首都,也是当时印加人眼中的世界中心。库斯科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3416米,这里让我想起不丹。
库斯科铁路轨道上的市集。
我记起第一次去不丹,我们问导游,在不丹何谓“足够”,他回答,可以在商店里面买得到的就足够了。而路过的商店卖的都是生活必需品。“适可而止”是一门学问,贵族精神在于懂得分寸。
尼诺斯酒店(Nin~os Hotel)是一家有故事的客栈,它是一家由荷兰人发起的非营利机构,专门培养印加孤儿的工作能力,使之成为有用的人,其性质和柬埔寨的非营利机构Sala Bai相同。这里的房间没有号码,而是以最初培养的印加孩子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们。
我住的房间是纪念荷西(Jose)的,一个很可爱的印加男孩。
乔兰达(Jolanda van den Berg)是尼诺斯基金会(The Nin~os Unidos Peruanos Foundation)的创办人。她是荷兰人,在1996年成为库斯科居民。她从收养12个被遗弃的男孩开始,之后为收养女孩而建造了另外两个家。尼诺斯酒店所有的收入都会捐给尼诺斯基金会。目前有80个秘鲁帮工协助照顾600个儿童。儿童可以每天在乔兰达经年建立的5家餐厅吃两顿饭,还可以在那里做功课,安全地玩儿和学习社交技巧。在尼诺斯酒店餐厅的餐牌上有这样一段话,大意是:
我们不是一家正规的餐厅,但是我们的果汁都由当地天然的水果制成,不用糖。我们不仅仅为600个儿童做最好的膳食,也照顾我们酒店的客人。所有菜品都是我们用心准备的,希望你欣赏。
我想,乔兰达不仅仅喂养了儿童,更滋养了所有来到尼诺斯酒店的旅客的心灵。
NO.5
来秘鲁之前没有意识到原来要面对的挑战是高原反应。之前只是担心交通问题,到了库斯科才知道起点已经是海拔3416米,比不丹的老虎穴更高,往上走一直去到普诺(Puno),海拔会高达3828米。虽然只是轻微头痛,但为了后面的旅程,我还是选择卧床休息,让身体调整以适应高原气候。今天中午终于好转,有力气往外走。原来武器广场就在尼诺斯酒店不远处,也许是圣诞节的缘故,广场上塞满了本地人,旅客反而变成了稀有品种。印加朋友很大方,不介意被拍摄,拍照之后大家相视一笑,各奔前程。
有些人总是比较有眼缘,有个印加女孩在卖圣诞装饰品,我很喜欢她的长相,快手按下快门,不过还是糊了。之后我看着她笑,腼腆的她还以微笑,可是也没有向我兜售。我问她多少钱一个,她说10新索尔,我拿了一堆硬币放在掌心给她自己拿,结果她只拿了4枚硬币,我跟她说“Muy Buena”(西班牙语“很好”的意思),她很开心地对着我笑,刚才的腼腆一扫而空。我没有讲价,她也没有多拿,人与人之间其实用心就会以诚相对。
NO.6
很难想象在穷乡僻壤的窄巷中有这样高水准的餐厅,无论从布置到服务都是AAA级水平,菜品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是顶呱呱。贵族精神无关乎物质条件。
NO.7
在库斯科花了4天时间适应高海拔地区,才发现进入安第斯山脉的第一站应该去圣谷的欧雁台(Ollantaytambo),因为那里的海拔约2800米,比库斯科低600多米,身体比较容易适应高原气候。但是当时只是想着下榻尼诺斯酒店,以此行动支持这家公益机构,结果用了4天时间调适。虽然挑战性比较强,不过总算达成心愿。今天去了圣谷,听了很多当年杀戮的故事,感慨觉醒的道路很漫长。
圣谷最后一站,也是圣谷的最高点,海拔3800米。虽然身体已经调整得不错,不过还是觉得轻微头晕。还好看到传统的印加族群,很快就把头晕抛诸脑后,焦点决定结果。
巧遇非常风趣的帅哥导游,原来风趣的背后也是历经沧桑。帅哥导游刚刚从巴西逃情到秘鲁。我说起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爱,只是在追求某些结果,譬如结婚、生子、买房……而这些结果都不是爱。他一边听一边差点儿把头点得要掉下来。一堂迷你版情感工作坊就在安第斯山脉迂回的山路上展开……
在圣谷找到一家隐藏在印加民居窄巷里的民宿B & B,房子很简陋。但是窗外面对着圣谷遗址,风景绝对一流。可惜业主美国建筑师陪秘鲁老婆去美国生小孩,没有办法从他那儿听到他在这里生活11年的所见所闻。
NO.8
圣谷是一个很小的城镇,大部分人经过这里是为了去新的世界七大奇景之一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其实这里可以体验到很多印加风土人情,很值得久留。今天学了秘鲁厨艺。明天会去帕塔坎查山区(Patacancha)体验印加纺织工艺。我喜欢体验每一处地方的风土人情胜于自然风光,风景因人而优美。
NO.9
2015年是多姿多彩的一年,因为有你。因为你在2014年的付出,因为你在2013年的付出,因为你在2012年的付出,因为你在2011年的付出,因为很多次你在不同岁月的付出,所以有2015年的精彩;也因为你,才会有2017年澳大利亚“全球成长心连心”的传奇。衷心感谢你支持“成长心连心”走上全球化的道路,孕育更多青年领袖。祝你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我们在澳大利亚“全球成长心连心”再相聚。
Awamaki是一家社会企业,它设计了一套合作社机制,协助山区妇女学习如何经营她们的纺织产品。她们的愿景是“Empowering women.Making global connections.Transforming lives.”(激励妇女,与世界联系,变革生命)。跟所有的公益机构一样,她们有成功的案例,也有让人沮丧的情况。当那些参加合作社的妇女被问及一些决定性的意见时,她们往往会说:“问我的老公吧!”孰喜孰忧,因人而异!
2015年在秘鲁山区画上句号。
印加山地餐,跟咱们的叫花鸡非常类似。
肥猪学编织,七手八脚。
帕塔坎查山里有一个以纺织为主的族群,民风非常朴实。这群印加女士是Awamaki最早的合作成员。
害羞的秘鲁山地姑娘从陌生到开放,俨然两个人。是什么促使人们戴上面具?
NO.10
热水镇(Aguas Calientes)彻夜狂欢,鞭炮声和歌声响个不停。早上4点多起床,沐浴更衣,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登上马丘比丘,祈愿所有人在2016年平安喜悦。
每一天都是最好的,每一个际遇都是最好的,藏在云深处的马丘比丘显得格外神秘。
来秘鲁之前有很多担心,来了秘鲁之后发现会担心原来是怕失控。习惯了在发达国家的旅行方式,在南美旅行,要有hola(和乐)的心态。
在马丘比丘最深的感触是意志力。成功只有一个意念支持,失败则源于无数意念,而无论如何你都是对的。
感谢敬业的导游悉心的照顾,尽管在雨中,还是巨细无遗。
登顶了,祈愿也带到了,祝你平安喜悦。
欢乐背后:其实爬山真的好累,还要冒着大雨,还要坐在冷冰冰的石头上面等雾飘过,等了很久才拍到几张像样的照片,成功非侥幸。朋友们,2016年大家一齐努力啦!
NO.11
贝尔蒙德避风港酒店(Belmond Sanctuary Lodge)就在马丘比丘旁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食物也非常不错。住在这里还不愁寂寞,从早到晚有3000个游客在窗外陪伴,适合爱热闹的人。
无意中找到一家很有安缦(Aman)风格的秘鲁酒店,就在热水镇火车站旁边。原本我还觉得火车站旁边不会有什么好酒店,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茵卡特拉酒店(Inkaterra)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据说其私家花园是全球最大的兰花公园,拥有3720个不同品种的兰花。一边黄昏漫步,一边听导游讲秘鲁的传奇故事。看到神圣石头上的印加壁画,还有一种名为“Forever Young”(永远年轻)的兰花。
NO.12
安第斯艺术文化透露了什么呢?
从马丘比丘又回到库斯科的尼诺酒店,这次住在二楼的CELSO房间,这里没有星级酒店的布置,可是非常亲切。期待明天去参访尼诺斯的儿童计划。
在库斯科,肥猪居然发现了一家很有特色的中国餐馆,地方化之后的中国风情很特别。
10分钟之内,这些美味的食物已经开始进行再造工程了。虾饺、烧卖和云吞汤一般般,蒸鱼、三丝炒饭、西湖鸡肉羹和春卷真的好吃得不得了。
NO.13
今天终于可以参访深藏在库斯科古镇里的尼诺斯基金会了。秘鲁现在是夏天,学生们正在放暑假,只看到少部分学生,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的都是幸福的笑容。
尼诺斯基金会的中心很简朴,但是每一处都流露着用心和爱心。
秘鲁孩子用废纸叠的中国龙惟妙惟肖。
尼诺斯基金会在库斯科有两所客栈,在麦洛克(Meloc)街上的房子比较古老,在费耶罗(Fierro)街上的房子比较新,后者还有一个专门给孩子建造的体育场。这两所客栈承担了中心45%的经费,其他经费是由各地的捐款支持的。
库斯科表面看起来很古旧落后,其实秘鲁的旅游生态链条做得非常精细和专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库斯科城里有不少让人惊喜的作品。这家咖啡室的主人出身咖啡世家,他已经是第四代,在首都利马大学专攻咖啡生产,毕业之后把最新的知识带回老家,教父亲如何种植更好的咖啡。贵族精神在于其远见。
库斯科有一家饮食集团,经营着7家不同菜系的餐厅,昨天光顾的中餐馆才开业两个星期。而这家Limo餐厅则经营了6年,秘鲁菜混搭日菜,做得既精致又美味。秘鲁鱼生特别赞。
库斯科点滴印象。
别了库斯科!往前走,好奇11个小时的火车旅程是怎么样的。下一站普诺。
NO.14
离开人烟稠密的城市,渐渐进入秘鲁山区,11个小时几乎可以从南美飞到温哥华。不过坐火车的好处是可以和大地接触,通透的车厢、露天的车篷,乘客可以尽情观赏大自然。
车上有美食和民族歌舞表演,旅程不愁寂寞。
火车在海拔4319米的拉亚山脉(La Raya)停下来。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山区市集,原本轻微的头晕被山区的民族风赶走了。
终于到达普诺,入住当地人家。主人是大学退休的行政主管,8年前孩子长大离巢,夫妻俩开始经营民宿,房子在当地算是豪宅。太太的厨艺很不错,不过我们不敢问她用的是什么肉。洋鼠在秘鲁是上菜,人家热情款待,我们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美味的晚餐吃完。
早上出发去阿通科里亚(Atuncolla),这是一个拥有5000人口的农业社区,淳朴的山地人家,连家畜都特别友善。
好喜欢美洲驼和羊驼。
本来是来看羊驼的,意外地看到火烈鸟,以为脚步很轻,结果还是把它们都吓跑了,还好快手快脚地拍下它们起飞的瞬间。
普诺这个地方很小,一眼就看完了,不过他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的的喀喀”(Titicaca)湖,湖上有80多个用芦苇草编织而成的小岛,人们逐水草而居。有3个小岛可以接待游客过夜,大部分人来普诺就是为了体验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NO.15
意外收获!本来只是拜访普诺当地土著领袖,结果被邀请去观赏普诺大区的“智慧之门”(Aramu Muru Doorway)。奇特的景观、巨大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NO.16
的的喀喀湖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也是南美最大而且可以通航的湖泊,其名称的意思是“美洲豹的大石”或“酋长的山崖”。在普诺游荡了好几天,就是为了住在的的喀喀湖的浮岛上。当成群的浮岛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感觉像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的的喀喀湖有80多个浮岛,人口约2000人,浮岛上有教堂,也有幼儿园,有餐厅,也有市集。这些浮岛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掘,从此成为秘鲁旅游的亮点,湖泊的污染程度也因此越来越严重。利益驱使人们进步,利欲驱使人们倒退,一线之差,在乎觉知。
我们在的的喀喀湖认识了当地土著克里斯蒂娜(Cristina)。12年前克里斯蒂娜接待一对荷兰新婚夫妇在她的浮岛度蜜月,从此她勇敢学习新鲜事物,最终成为的的喀喀湖的旅游大使,帮助同乡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改善生活水平。她认为幸福不在他方,下一代应该以自己的民族为荣。
浮岛面积不大,不过五脏俱全,可以同时容纳25个访客。客房和餐厅都很舒适,还可以在草伞下睡懒觉。做一天水上居民很惬意,做一世的水上居民却是另外一种修行。
因纽特人在冰面打一个洞钓鱼,乌鲁人在浮岛上打一个洞钓鱼。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总会有出路。
南美之行遇到很多“浪人”,见过新婚夫妇离职一年到处流浪,也有退休人士及时行乐。最为特别的是这一对已经在路上3年的小夫妻。男的毕业于牛津大学,是广告界奇才,被“快公司”(Fast Company)评为现代十大疯汉之一。他卖了所有家当,带着同样是广告界高管的太太既云游也工作。他的办公室设在互联网上,客户需要他的时候就会出现。问他什么时候结束这种吉卜赛生活,他说刚刚才适应过来,最起码还有两年半。问他会在路上生育孩子吗?两人同时摇头,同时表示工作量太大了。流浪看起来很浪漫,其实是断我执的修行。
秘鲁风情。
继续前行。离开秘鲁,进入玻利维亚,听很多人说过海关很麻烦,内心有小担忧。结果简单得不得了,不消5分钟就办完手续。别人的经验只是参照,未来还要自己创造。
路过科帕卡巴纳(Copacabana)小镇,这里远观比身在其中好看。选择这条路线就是想体验的的喀喀式的渡湖接驳船。出发前看了半天的资料都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终于弄明白了。
这次云游似乎都和高度有关,经历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接下来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机场。拉巴斯(La Paz)国际机场位于海拔4061米的埃尔阿尔托市(El Alto)。身在此地,呼吸那个沉重啊……下一站苏克雷(Sucre)。
NO.17
苏克雷这个精致的城市是玻利维亚的法定首都,于1538年建城,市内保存良好的18、19世纪殖民地建筑令苏克雷于1991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不过苏克雷更早的“原住民”是6800万年前的恐龙,它们在市郊留下5000多个足印和其他化石。
位于拉丁美洲中部高原的玻利维亚,大部分交通靠陆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动辄七八个小时的车程,有些路线更是需要10多个小时。来玻利维亚的目的就是去乌尤尼(Uyuni)盐沼,但是只去一个地方又显得有点儿浪费。于是硬着头皮,走一条迂回路线,放弃从拉巴斯飞到乌尤尼,而是直奔苏克雷,再从苏克雷坐长途车去乌尤尼盐沼。不过刚好趁着这几天在海拔稍低的苏克雷休息一下,再去高地探险。
每到一处陌生的地方,我都喜欢探索当地的文化生活。小小的苏克雷有着很不错的民族舞蹈表演,让八卦的我一睹玻利维亚特有的民族风情。
苏克雷老城区有很多大学,咖啡室里面坐着不少年青一代的潮人,玻利维亚传统的服装很有可能最终只能在博物馆里面才看得见了。相比之下,我很欣赏不丹保护传统文化的精神,当地人日常穿的传统服装就是他们的时装。
古旧的文化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苏克雷就有这样一家古老的酒店,大堂还播放着弦乐团Vitamin String Quartet的作品,很是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