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电影芳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不等于平白占了一间屋子吗?

终于把关敏和关宁伺候着吃好饭去上学了,刘翠娥才终于自己坐下,随便扒拉了两口,收拾收拾就准备去上班。

刚把围裙摘下来,听见院子里传来了老马跟关继平打招呼的声音。

“继平,今儿中午怎么回家了?”

“哦,要去南方出一趟外差,回家收拾点衣服,拿点东西。”

刘翠娥在东厢房里一张脸立刻黑的跟锅底子一样,把刚解下来的围裙使劲的摔在了桌子上。

这边关继平已经把自行车推着停在了屋门口,掀开帘子进了屋。

“还没走呢?”

关继平一进屋就觉得这里边气氛不对,以他对刘翠娥的了解,很可能刚才听见他说的话,估计心里又憋上火了。

所以,他赶紧主动解释:“前几天那个案子牵扯到一个回城的知青必须得去他下乡的地方调查一下,才好把细节落实清楚。放心,用不了太长时间,案情倒不复杂,就是走个程序。”

“哼!给我说这些干啥?平常早就习惯了,不经常都是这样,就是人在北京城不出差,你不照样也经常见不着人影吗?叫我说呀,你就不用有老婆孩子,自己一个人过最合适。省得天天闹别扭。”

关继平脸上讪讪的笑着,略带讨好的绕到刘翠娥的身后,伸手搭在肩上,踢的轻轻的捏着,“哎,这不就是你在家管着的吗?我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有你做坚强后盾,我才能把组织交给的工作更好的完成呀!”

他这番做派倒是让刘翠娥语气缓和了下来,脸色也好看了一些,只听她叹了口气说:“我也认命了!反正跟着你就是过这样的日子,为了俩孩子,再怎么着也得认了!”

关继平嘿嘿笑了两声,说道:“等这一段时间忙过去,把现在回城的人多、事儿多的情况应付了,正好身上的老伤也总不得劲,我准备往局里打申请,不在派出所干了,往局里弄个清闲点儿的岗位。”

刘翠娥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扭头满怀期待的看着关继平:“真的?这回不会又是拿话诓我的吧?”

“真的,这回绝对是真的。到时候咱也坐坐办公室,按点下班,一家人也能多一点在一块的时间!”

关继平描绘的好愿景,终于暂时得到了刘翠娥的温柔,不但给他又下了碗面,而且还忙活着帮他去整理行李,备钱备粮票。

当把粮票递到关继平手里的时候,刘翠娥像想起来了什么,突然把脸上挂了好一会儿的温柔笑容收敛了起来。

“哎,关山月回来,户口怎么说的?你去问过情况没有?”

吃完面条,正在喝水的关继平愣了一下,不禁心里有点不好意思,这事儿他还真没问,所以并不知道。

不过他想了想,说道:“山月的户口肯定落回来,可能他的手续还在走着吧。等流程走到咱这儿,肯定得回来拿户口本啊!”

刘翠娥脸色又不好看了。

这两年回城的许多知青,或者像关山月那样的退伍兵,回城首先要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户口和住房的问题。

对于现在北京城的每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把户口迁回来,重新回到这个家庭,就等于说拥有了这个家本来就很紧张的住房的几平方米的权利。

但是时间能冲淡很多东西,现实往往都是利益。

比如有很多家庭,一大家的户口在一块儿,就更复杂,毕竟留在北京城的人大部分也只是普通老百姓,靠着微薄的工资,挤着小小的房子,日子过得也紧紧巴巴,各方面都不富裕。所以,难免各人有各人的想法,都有自己的算计。

过几年会有一本叫《孽债》的小说里,就写了很多这类因返城引发的房产和利益纠纷,后来还拍成了电视剧,不过电视剧版本里为了美化影响,并没有对这方面过多的表现。

虽然那是描写的上海,但是其实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差不多。不过上海是弄堂石库门,BJ是胡同大杂院罢了。

现在关山月回来了,有了工作,单位也给安排了个临时的小库房能够安身。但是,在刘翠娥看来那些不过是权宜之计,都是临时的。

一旦户口重新落回到这杂院的东厢房来,自然这里的房子,关山月天经地义就有了重新回来的理由,所以,这两天她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关山月既然工作安排了,住的地方单位也分了一间小房,叫我说呀,不如直接把户口落到单位算了,直接就落到他住的小房上,那不等于平白占了一间屋子吗?”

刘翠娥说话的时候,语气很和缓,带着一股子不经意的味道,但是说的时候,用眼的余光一直在注意着关继平的反应。

关继平脸上的笑容不禁凝滞了一下,看了刘翠娥一眼,发现她脸上的表情似乎并没有多在意,好像只是随口一说。于是,他也是不动声色,把粮票还有零钱装到兜里,站起身,挤出一丝笑容,然后把准备好的行李手提包拎在手里,说:“这事儿等我出差回来再说。还有,我不在家,如果碰见情况你可别随便乱说话,老爷子还在呢,怕到时候不好看。”

关继平拿好东西,推着自行车,急匆匆的走了。

刘翠娥听着关继平刚才说的明显敷衍的话,气得直咬牙。

“哼!等你回来再说,人家走户口还能等你回来?不就是打的主意,想拖到生米煮成熟饭吗?正好你不想支头,撒手走了,那到时候走流程的时候,不还得找我拿户口本吗?老爷子在家,他要想管,就问问看,能不能把关山月的户口落到他户口本上?”

……

虽然现在北京城的规模远远没办法跟21世纪相比,但是相比较以前而言,城区还是大了许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逐渐往城市的边缘搬迁,给老百姓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公交车越跑越远,而且选择坐公交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过,这年头北京城的公交车并不算多,从1路一直到27、28路,算是市区内的线路,30以上一般都是郊区线。

这样一算下来,公交车其实就跟红星电影院的座位是一样的,资源紧张。也就是人多车少,只要是差不多的时间点,每一路公交车平时的常态都是难等难上。

在高峰期或者是城区内人多热闹的站点,甚至会出现有人从车窗外把小孩递上车的情况。

车票早些年是4分、7分、1毛1,在70年代调整了一次,现在上车坐6站是5分钱,超过12站就是一毛。

在西四北大街站,关山月在前面开路,好不容易护着朱林挤上22路公交车,因为他们只有八站路,所以花一毛钱买了两张车票,然后又接着往后挤,直到在最后一排才算找到了一个能让人站稳住的地方,总算是护着朱林在公交车上安定了下来。

这种两节带大绞链的公交车,车厢很长,坐在后边,行驶的时候车身摆动特别大,想站稳也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周围很挤,如果不想跟别人挤在一块,那只有两个人尽可能挤的紧一点。

关山月和朱林挨得很近,脸对着脸,彼此呼出的气息都清晰可闻。反正关山月觉得很享受,至于人家朱林什么感觉他就不清楚了。还好他一直都有早晚刷牙的习惯。

可能是为了缓解尴尬,朱林找了个话题,轻声问道:“刚才我还没顾上问你呢,听你说的意思,前两年去西藏高原当文艺兵了?”

这个话题找的果然好,有趣又能消磨时间,在晃晃悠悠的公交车上,关山月用悠悠的语气,把前几年当兵的经历给朱林简单的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