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2章 捐资助饷(三)

张皇后有点眩晕,可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

眼波一转,意味深长地说:“这……妾身一介女流,这等大事如何帮得了皇上?再说,大明祖制,后宫可是不得干政的”

这张皇后才具是有的,她与周皇后一起协理后宫,将日常事务管得井井有条,几乎就没出过差错。

接下来肯定要在河南有大动作,要重用许多河南人。

可是这份人情绝对不能只便宜了侯恂这个河南最大的地头蛇兼东林党人。

除了侯恂这个东林巨擘,河南影响力最大的也就是这张皇后了。

所以,崇祯宁肯把这份人情给予张皇后和他的父亲张国纪,也绝对不会给郑三俊和侯恂这样的人。

当然,侯恂肯定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大得其利的,毕竟他德高望重,曾经做过三年的户部尚书,又是东林党人,人望和办事能力都是远超一般朝臣水平的存在。

从他发掘并持续加持左良玉这个例子,就知道这个人绝对不是一般的东林党人,而是一个有抱负、有手段、有胆量的东林党人,是个类似汉末袁绍一般的士人。这厮现在虽然还在监狱里呆着,可在朝野间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京城、河南、南直隶都有他的大量粉丝。

把他放到自己的老家河南,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发挥出来,不知能不能抵挡得住李自成的百万之众。

还是难。

太难!

崇祯的设想里,河南一地将来要分为四个战区,分别为:豫西战区,以洛阳为核心;豫北战区,以怀庆、彰德为中心;豫南战区,以南阳为中心;豫东战区,以开封为中心。每个中心都要设一镇总兵,营兵兵额至少要达到现在的10倍——7万,再加上一些地方守备和豪强团练武装,河南地方的总兵力至少要达到30万以上,如此方可匹敌李自成与张献忠的百万之众。

厮杀两年,只要河南还没有完全沦陷,那就是胜利。

那时候,情况简直不敢想有多惨,估计汉末、唐末、元末的惨状将再次出现。

除了准备打仗,这两年还得尽量把能转移的灾民转移出去,这些人都是“火药”,随着天灾将继续增加,直至全省都是火药,而李自成不过是导火索罢了。

练饷没有了,灾民转移出去百万,将灾民里的青壮年吸收当兵,这就是崇祯的策略,希望未来这个火药桶爆发时烈度小一点。

没有几百万两银子,上百万石粮食,这事恐怕办不成。

哎,到底是中原帝王,干不出老奴那样的事情。

当年,在辽东他预估天灾袭来很多人要饿死,这些人未来很可能要铤而走险造反,就提前下手,有组织地屠杀“无谷之人”,防止他们组织起来起事。

反正你们必然会造反,我就提前送你们走吧。

老奴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直接、粗暴。

可确实有效。

崇祯几次想让自己狠下心,可始终还是干不出这种事情——尽管知道未来的高强度战争,本质还是在杀“无谷之人”。

中原帝王,难做。

所以,除了启用侯恂这个大地头蛇,还得有其他的强力辅助势力。

除了周王、唐王这两个勉强可看的“贤王”,这张皇后和她的父亲张国纪就是辅助势力之一。

崇祯可是知道,单论河南本地人的感情,这张皇后比那侯恂还要更得人心。

前世看历史,记得那李岩攻入北京城之后,兵荒马乱里辛辛苦苦去寻找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位张皇后。

因为他们是同乡。

可能还仰慕她。

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绝代尤物谁不仰慕呢?

一个进宫20多年的女子,在家乡人民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种超然的地位,引得河南籍名将、名士们的关心,可见这张皇后在河南人心中的影响力。

这种地位跟侯恂这样的人还是不一样的,更有人情味,更有母性的光辉。如果由她出面收拢一批河南的能人异士,自然要强过崇祯这个皇帝或侯恂这样的东林党人亲自去“找人”。

天底下的事就是这么怪,政治的规律就是这么的复杂。如果皇帝直接去提拔一个人,这个人肯定会感激皇帝,但也可能会觉得“诧异”,会觉得不是很靠谱,觉得有点忐忑,有点冒昧,如果通过一个靠谱的中间人获得了提拔,反倒觉得心安理得。

这张皇后和他的父亲张国纪就是崇祯选中的重要中介,是一个重要的“河南官帽子批发商”。

毕竟,他们也是皇权的一部分,而且有点人情味,还相对正直一点,在文人中的名声还不错,关键还慷慨——记得历史上崇祯号召大家捐资助饷,他捐助的数额是最大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河南人,正是舍人院的掌院学士刘理顺。

此人是崇祯七年的状元,这个状元还是崇祯从273名将其特意点为状元的,因为他的对策很合皇上的心意,而且确实言之有物。

在当年的对策中,皇帝突发奇想竟然把自己所面临的财政、剿匪等方面的困局作为策问的题目,让这些新科进士们作答。

结果,只有这刘理顺回答的最合皇上的心意,刘理顺的答案很简略:

其一,以破格用人为切入点。

其二,须综核名实,久任其职,勿轻调动。

其三,军事上核实抑冒,精选严练。

其四,对东虏以守为战。

其五,对流寇则主动进剿。

好多人认为这刘理顺被“迂阔不通世故”,但他在对策中确实说中了崇祯的思路,只是由于原身在操作时太过操切,动辄以小过罪人,在“久任其职,勿轻调动”上做得较差,导致效果有效。

但至少大体上是沿着这个方略走的,所以才有前两年剿寇战争的胜利。

不管怎么说,放权肯定是要放权的,因为原来的军事运营体制成本太高太高,已经高到了朝廷无法承担的地步。

但绝对不能一股脑的大放权,而是要精选那些真正的贤才,适当放权。

一方面是为了胜利,更重要的是减轻将来“平虏灭寇”之后所出现的尾大不掉的现象。

这种态势将来是必然出现的——地方豪强权势增强,地方督抚权威增加。

以毒攻毒嘛,当然会有这些后遗症。

可不这样干,根本无法组织起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平虏灭寇”。

这辽东战争打了许多年了,朝堂的官员和内地的百姓大多数其实仍然不知对方的底细,还以为对方只是一伙“悍夷”,若告诉大家这东虏的军事实力远比大明强大,没有一个人会相信。

至少那张皇后就绝对不会相信东虏有覆灭大明的实力,更不会相信一伙陕西或河南的草寇就能“翻了天”。

“皇嫂不必担忧,当下的事很简单,你可以多与张皇亲商议,让他召集河南籍的官员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过阵子朕也会亲自召对他们,商讨如何解决河南的问题。

这里面有几个人,乃是卢督臣于梦中推荐给朕的,皇嫂可以先派人把他们找出来,推荐给朕,然后让他们和其他被推荐的人到京城来参加舍人院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