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医精诚治未病 广行天下济苍生
2022年2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天气晴朗,气温回升,我跟着王三虎老师到了西安广行中医门诊部,这里环境整洁,医疗井然有序,既高雅又舒爽,彰显了大医精诚慈悲的根本,广行济仁苍生之胸怀。
老师今天讲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足见脾脏旺盛的重要性。在这里一带而过的五行学说,实际上是为下一条展开病因做铺垫的。即: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也能害万物,如水行舟,可浮舟,亦可覆舟,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知道了病因,防范就有的放矢,这是防病治病的一个捷径:“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酸苦甘辛,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可以看出,面面俱到中没太强调七情的致病因素。为什么呢,老师说,七情过度都可致病,但喜伤心的人势必是极少数,而其他六个致病因素,在和平年代,无事生非,也不少见。但在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战争连年,大疫当前,能保住命已经是不幸中之万幸了,内伤病因自然远低于外邪入侵。
老师又继续娓娓道来《金匮要略》中痉湿暍篇中,柔痉与刚痉的区别,太阳病具备,身体强,而脉不浮,反沉迟者,为痉。发热汗出,不恶寒为柔痉;而发热无汗,反恶寒者为刚痉。太阳病发汗多,脉沉细,中风误以下法,又发汗后引起肌肉拘急。表现为身热足寒,颈项强直,面红目赤,独头部动摇,角弓反张,为痉病也。
痉篇共有三个处方:柔痉用栝楼桂枝汤,刚痉多用大承气汤、葛根汤。而现今大多数人都知道身体重是有湿,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有什么方法解决呢,我们在《金匮要略》里可以找到答案,湿篇有详细的解读,将湿分为湿痹、湿家、风湿,并给出了6个处方来解决。首先湿痹,太阳之为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此为湿痹,治疗当利小便即可。而湿家呢,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头汗出,背强,呕哕,胸满,口渴欲饮,又不能饮,小便不利,口干烦躁,鼻塞气喘,舌苔腻,脉大,此为胸上寒而丹田热。可与麻黄加术汤,发汗为宜。而风湿呢,是风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治疗当以微微发汗,切不可大汗,祛风而伤正,湿必不能除。
湿病按程度和症状特点给出了五个处方:第一,身痛而热,午后重时,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二,汗出恶风,身重者,防己黄芪汤;第三,身烦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第四,小便自利而大便坚者,去桂加白术汤(白术附子汤);第五,骨节烦疼,不得屈伸,出汗,恶风恶寒,气短,小便不利,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有听够,老师又继续,现代人为什么有这么多情绪所致的病,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自杀、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病等,原因多为和平日久,攀比心强,在家庭和社会上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寻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圈子,不培福祉,福祉何来,又不惜福,不知足,焦虑过度,心神不养,风为百病之长,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啊。
大家都在默默沉思。恰好在此时,来了一位女性,43岁,颈椎疼痛,颈部酸紧,右侧手指麻木1月余,出汗,不怕风,怕冷,口不干,腰酸,腿不软,饮食、二便、睡眠正常,舌红,舌尖略细,脉沉。老师笑着说道:这不就是柔痉吗,说什么就来什么。
诊断:柔痉。患者平常容易出汗,颈部疼痛,并影响到右侧上肢,说明足太阳膀胱经为风寒之邪所扰。
治法:祛除风寒,通畅经络,扶正祛邪。
用方:栝楼桂枝汤加减。处方:
桂枝12克 白芍30克 生姜12克 大枣30克
炙甘草12克 栝楼根30克 葛根30克 威灵仙30克
防风15克 龟甲30克 骨碎补30克 伸筋草30克
老师讲到栝楼与瓜蒌的区别,栝楼是植物的全株,而瓜蒌是植物的果实。而在这里用的栝楼根,补阴养经络,舒筋活络,配合龟甲、骨碎补加强督脉、膀胱经的作用,这里不忘加上祛风药,风为百病之长,防风是常用药。葛根是必用之药,改善膀胱经肌肉痉挛,与桂枝同用有引血上行、濡润经络的作用。老师每天忙碌在各个医院和社区门诊,认真地、精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既在救人命,又在调人心性,我们都佩服老师的大医精诚。
今天收获多多,感谢老师的细心教诲,庆幸自己这么幸运,碰见这么好的老师,当所学多用,方能将所学回归社会,服务众生,广行天下。
(雷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