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一

数字化热潮席卷全球。为迎合这一大趋势,不少组织正筹划转型。可是,我们留意到,许多组织并不清楚“为何转”“转什么”“怎样转”。企业去参加一些行业会议、第三方发布会或者交流会,接触到各种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或方案。做大数据的企业跟你讲,要建数据库,要做数据治理;软件提供商会说,要上信息系统,比如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等;专门搭建中台的公司认为,需要学阿里巴巴、腾讯或者华为等先进的企业去建设中台系统;做云计算的企业提出,要把整个组织云台化,引入PaaS(平台即服务)。当然还有许多数字化转型的其他领域,如做数字营销的、做智能制造的、做自动化设备的……很多组织面对众多选择一下子就很迷茫了。再深入了解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案例,发现每家的做法差别很大,到底哪一种才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呢?就更困惑了!其实,所有这些方案都离不开一个基础性的转型——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

我之所以为《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实践》一书作序,是因为在众多组织面临数字化转型时,本书提供的实践和方法值得参考。特别强调其中三点。

第一点,管理体系(制度)的数字化转型是组织所有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组织都是以体系为基础的,体系也被视为生产力发展的保障。因此,只有从体系上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确保各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彻底性。体系是以复杂性为特征的,而数字化则是解决复杂性最好的途径。我相信,当体系与智能手机和平台一体化后,任何复杂操作都变得简单。此外,一切体系变革都围绕效率两字,现在看来没有比数字化更好的变革手段了,我们从二维码操作中就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震撼的效率威力。

第二点,体系碎片化、单元化,这提供了体系变革的新思路。过去组织都习惯性地将体系编辑成厚厚的文件本,使体系落地困难。有了数字化手段后,就能用数字描述体系和流程的面相或作业场景,改变了传统文件的表达方法——一种可拆分和可还原的数字方式,并且可以将体系碎片通过平台精准地分配到每一个人的作业端上。这正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作业的特点,是保证体系落地的新思维。

第三点,将数字体系与智能制造体系融合在一起。智能制造本身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数字化体系,很多组织将智能制造看成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数字体系的目标是管理智能化,而智能制造的目标是制造智能化,两者都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并且成熟度可以互补,相互协同推进、迭代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国际大趋势,是我国的战略举措,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目的是提升国家整体的技术能力、制造能力和管理能力,一句话概括,即提升综合国力。可以说,数字化就是新型生产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长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原会长

202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