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守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

妇人们回过头来看到,脸上依旧有点脏兮兮的王清嘟着嘴,稚嫩的脸庞写满了生气:“你们不准说我阿兄!”

一看到是王庸的妹妹王清,其他几个妇人就像是偷吃被人撞破了一样,瞬间脸就红了。不敢再说话。

但是一旁的宋嫂却丝毫不脸红,冷哼一声:“哟,王清,你这小妮子懂不懂礼数!一边玩去!我们大人说话,你一个小孩听什么听。”

说着宋嫂余光瞥到了往村里走的康九娘和刘大娘,自知自己不该再留下来了。于是便起身抱起针线筐,说了句:“还不给人家官家太君让路?”

说罢便转身溜了,几个妇人这才也看到了康九娘,慌张散去。

本来看到村口这些妇人,刚张嘴想打招呼的刘大娘,一个“哎”字刚出口,那些人就全跑了。

刘大娘笑容凝固在脸上,尴尬的说:“这是怎么了,看到我们跑这么快?”

康九娘此时见怪不怪了:“八成是说我们闲话呢,我见多了。”

此时王清跑了回来,嘟着嘴说:“阿娘!宋嫂又说阿兄坏话!他们说阿兄是骗子!”

康九娘一脸“看,我没说错吧”的表情看向刘大娘。刘大娘也是眉头一皱,骂道:“这宋阿三,多少年了,舌根子咋不烂!”

康九娘笑着说:“无所谓,公道自在人心。走吧,还得回家准备做饭,也不知道二庸什么时候回来。”

此时的王庸正在运粮队的一个叫做刘大有的村民带领下,按图索骥,勘察田亩。

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编户,分田,募兵。而赤心村的情况,康太公那是一清二楚。所以昨天开完村里大会,就很快登记完了整个赤心村的户口。

康太清完成了他的工作,而接下来这分田的工作,就只能由王庸,这个赤心卫真正的管理者来了。

所以王庸早上和康太清在村口告别时,特意询问过村里最擅长种田的是谁,康太清就推荐了这次运粮队的刘大有。而之前村子里替吐蕃人管理耕种的,也是这个刘大有。

王庸对这个刘大有的印象只能说是点头之交。确实在运粮队里见过他,但是没怎么认真说过话。

但是当王庸早上找到刘大有时,刘大有却对王庸很是热情。毕竟王庸可是带领他们狠狠在沙州风光了一把,还拿了不少赏赐。

于是刘大有轻车熟路就带着王庸他们查看赤心村各处的田地。

此时刘大有指着眼前一大片田地说:“这一片种的都是春麦。10年前统计过一次,是有1200多亩,但是这些年,人手不够,荒了不少地。现在具体有多少,就不知道了。大概七八百亩吧。”

王庸一眼望去,此时的麦田一片郁郁葱葱的青色。王庸俯身看了一眼田地里的小麦,长势很一般,稀稀松松,甚至有点蔫蔫的:“这麦子长势很不好啊,是没有精力认真照顾这一片地吗?”

“呵呵,二庸,你之前是给吐蕃人放羊的,不知道也正常。”

刘大有看着这一片麦田,嘲弄的笑了一声:“这些麦子是拿来给吐蕃贵族的马匹、牦牛当青贮饲料的。又不是我们人吃的,那么认真照顾干什么?”

听到此处,王庸身边的一个护卫不敢置信的说:“你是说,这些小麦都是拿来喂马的?可是今年年景还可以啊。如果正常耕种,小麦定然长势喜人。何必用来当青贮饲料?”

“吐蕃人哪管你这些。”刘大有直接笑道:“他们的马缺饲草,当然先紧着他们马匹,我们这些唐民的命,连根马毛都不如。就这次夏粮给你送过去的豆子,你以为是给人吃的?那都是给马吃的。”

王庸此时说到:“不过大有,后面攻打瓜州,你就别去了,留在村子里,照顾好这些麦田,尽量秋收时能多收一些麦子。”

“啊?可是康太公不是说瓜州战事紧急吗?咱们村本来就没几个男丁,我不去不好吧。而且运粮队的大家都觉得,跟着你肯定能再像上次一样,得不少刺史府的奖励呢。我女儿快要到了出嫁的年龄,嫁妆还没着落呢。”

王庸走到刘大有身边,亲切的说:“大有叔,放心,以后我们都是赤心卫的人,无论上不上战场,无论前线后方,只要是为赤心卫做出贡献的人,我王庸定然不会亏待的。如今,去前线运粮,谁去都一样。但是这种地,却不是谁上都行。”

刘大有也是憨笑说:“二庸子,我是相信你的,你说留就留吧。我也喜欢种地。”

看着刘大有虽然脸上充满笑容的答应了,但是语气还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知道这个刘大有应该还是想跟着自己一起去。毕竟这段时间大家看在眼里,跟着王庸有肉吃。

于是王庸抓起刘大有的手,语气亲和且诚恳的说:

“如今瓜州的战事,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赤心卫来说,让军户们今年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才是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作为赤心营将头,对你,对所有赤心卫军户最应该做的承诺。

大有叔,你是康老太公给我推荐的种田好手,我们也是运粮队一起同生共死过的,我除了您,我还能相信谁能照顾好这片麦田呢?如果你能够照顾好这片麦田,让这个秋天,我们每家每户都多分点粮食过年。就是你一天不上战场,我也给你记头功!”

当听到王庸所说的让大家“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这句宣言时,顿时刘大有心头热情滂湃,忽然感觉自己种田似乎有某种重大使命感。

刘大有此时二话不说,胸脯拍的砰砰响:“二庸子,你就放心吧!种田村里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我今天就把话撂到这里,就算是这片原本当做青贮的麦田,我也给你每亩种出250斤小麦,要是完不成,你就……你就像军队里一样,砍我脑袋!”

“哈哈,不至于,大有叔,不至于的!”王庸拍着刘大有的手,笑着说:“你尽力就好了。到时候你需要什么,人力还是农具,耕牛,都给我说,我来替你解决。”

刘大有一时间干劲十足:“二庸子,你尽管放心去前线,等你回来。让你看看你大有叔这祖传的种地本事!”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王庸随后又把目光看向了这一片麦田说:“还是要具体测量一下田亩数量,至少要有个大概,不然这田都不好分。”

刘大有此时眉头皱起说:“可是咱们也没步弓,没法精确测量。要不去刺史府借一下步弓?”

步弓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勘测的测量工具。但是这种东西在古代,算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了,一般都是刺史府统一管理的。

王庸却摇了摇头说:“倒也没必要精确到那个地步。我现在需要先估个大概,好在我走之前,把赤心村的田分个大概,大家心里也吃了定心丸不是吗。等我走了,大有叔你和康太公一起再用步弓精确测量,落实分地就好了。”

其实很多事情,只需要王庸定个大方向,完成从0到1就可以了。剩下就只是具体的工作量,王庸就没必要亲力亲为了。安排人手去补这些工作量就好了。

要是每件事情,都要王庸亲自测算落实,那这辈子也别想干几件事情了。不如做个什么勘测仙人。

刘大有此时挠着头,苦笑说:“那我们要咋测量啊?该不会一步一步丈量吧。这可有两千多亩田啊,那这一天也测量不了多少地啊。”

王庸却微微一笑,然后对着身后一个护卫说到:“张猛护卫是吧。”

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护卫行礼说道:“是!”

王庸今早见到他们,第一时间问了这些人的名字。虽然其他人还是一次性有点记不清,不过张猛这个名字,王庸是记下了。因为名字很猛,很好记。

王庸对着张猛说:“把我们早上准备的那个东西拿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