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熊政的礼物
顾清和众人用招待信在西安的招待所搞了住所才将带来的行李放下,相比较于燕京的招待所,这里的明显就差了一点。
而且由于是火车站旁边的原因,还能见到少许风俗女子,墙壁之上还有些许的漏洞,不过也算是能住的。
吴导演先是带着众人去熟悉了一下他们的场地,一再强调别忘了演戏的场地,到时候迷了路人可找不回来。
简单的说了一下这一整天的安排,然后就领着手下的演员重新回到招待所开始收拾物品,到了招待所还不忘叮嘱了一遍才肯离开。
顾清初来乍到打理各种东西总是需要一点时间,不过好在顾清的东西不是特别多,也就一些书法用品两三件衣服。
最多半个小时就打理完了,被褥被子这些基本设施这里都有,牙刷牙杯是自己带的整理的差不多了以后。
顾清看了一眼手表,手表的指针恰好转到十二点的位置,该找人去吃午饭了,吃完午饭以后作为编剧的顾清可以先睡一觉。
他们下午的安排是各大演员先一步出发,然后进行美妆整理场地,美妆完了之后进行一次简单的排练适应一下角色才是正式开始拍。
至于朱琳的话她今天也只是过去走一个过场,在《西安的荔枝》戏份排在剧情的后面,书里面商人出现的时候都比朱琳要早。
顾清手里面拿着熊政给的东西,这是之前在候车厅熊政正就给他的,一直到现在顾清都还没有拆开。
信件上面还贴了一张青年刚发行的邮票,顾清倒要看看这份信件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这么神经兮兮的,还非得到西安才能拆开。
顾清先是小心翼翼的将带着邮戳的邮票贴到了邮票集里面,然后才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张小的卡片。
【荔枝蜜煎一份:此法按照《西安的荔枝》里面的方式来做采用尚未稀释的蜂蜜,再加上蜜蜡外封,可保存数日——熊政处领取】
在信件的后头还有模有样,盖了一个小的印章,这一封信件看得顾清哈哈大笑,没想到熊政还挺会整花活的。
没想到他还挺注重仪式感的,特意绕了这么一大个弯,怪不得说这封信件非得到西安才开,《西安的荔枝》里面的东西肯定得来西安开啊。
按照这种做法的,荔枝要是放在古代只能达官贵人才吃得起,哪怕唐朝皇帝这种身份,供应也只要十斤就够了,哪里能吃得爽快。
顾清来到楼下对着朱琳的房门敲了敲,“朱琳东西整理好了没有,我刚才路过的时候看到了一家国营饭店。”
“西安的特色菜挺有意思的,什么金钱酿发菜,葫芦鸡之类的尤其是这儿的葫芦鸡有着长安第一味的美名,香的很呢。”
朱琳从房门里面走了出来,她现在换了一身清爽的蓝色衣服,至于别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装饰很是朴素,但是她的容貌又非常出众。
这种才叫美女!那些什么各种装扮起来跟个妖精的,还特地追求白幼瘦的,给顾清的感觉就没有那么好了。
朱琳随手把门关上,开口道:“我现在才刚整理完呢,带来的东西有点多,费了好大功夫,现在一起去尝尝?”
“都打理好的话,那就走。”顾清点了点头开口道。
那家国营饭店的位置就在招待所的旁边,倒也没走几步路就能去,演出的地方就烦了,得坐公交车绕好半天。
顾清感觉像他这种经常外出的没有交通工具是真不方便,找个公交车还得高出去打听,总不能一个县配备一辆自行车吧。
这年头的西安几乎没走几步路就能看到这里的特色西安鼓楼以及民居,宽敞的大路两侧种着石榴树和各种各样的绿植。
西安的道路上作为市花的石榴倒是很少见,走了一段路才能碰见一个,要是能掰一个石榴吃下来该多好。
只可惜现在不要说果子了,连一个嫩芽都见不到。
顾清并没有被这外面的风景留住太久,反倒是被这加快了一点步伐,走进饭店以后挑了一张二人的桌子坐下。
到了中午的饭点,店里面自然是坐满了客人想要一个包厢都没有位置,况且包厢这玩意本来就得加不少钱,偶尔一楼吃一次也很不错。
菜单通常都挂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白底黑字,价格也标在上面,看完了以后待会得自己到厨房去喊然后再来到前台付钱。
至于叫服务员帮忙,国营饭店里面的服务员可金贵着呢,哪里有顾客就是上帝这种说法这墙上标语现在都还没撕下来呢。
“西安的特色菜咱们肯定得吃,秉着不浪费粮食的原则,我们就先来两道,朱琳你有没有什么想吃的。”
朱琳递过菜单看了一眼,“就给我来一碗蛋炒饭吧,多加点葱,少许酱油,别的菜就不多点了,买蛋炒饭应该送紫菜汤的。”
顾清确定了菜单以后才走到了厨房旁边,冲着厨房里面喊:“葫芦鸡一份,金钱酿发菜一份,米饭一份,蛋炒饭多加点葱,少许酱油。”
“好嘞。”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整排的厨师,分工明确,将早就处理好的新鲜食材用刀做成碎块,旁边的料汁没有任何科技与狠活。
全都是各种粮食从地里面长的水里面游的,但就是这样也能保证口感上面的绝对优质,透明能保证放心,肯定不会拿老鼠肉糊弄人。
这也就是有一些厨师打人的底气,因为确实他们做的饭菜不可挑剔,再加上有的县市只有一两家,下馆子就这么一处地方。
要是后世厨师打人唾沫星子都得飞死他,毕竟后头食谱都不值钱了,谁不会炒两个菜,只有顶级厨师能保留着当初的地位。
顾清点完了饭菜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座位,拿起一本《西湖》的期刊开始翻看了起来,时不时跟朱琳聊两句话。
作为《燕京文艺》的编辑,对于其他的一些文学期刊肯定是要多少有点了解,更何况《西湖》本来是浙省的顶级大期刊。
同时《西湖》也是四小花旦之一,多读一点对以后怎么让松州县发扬光大有着巨大的好处。
不过顾清还没有翻上两页,有人发出了几声怒吼声,零零碎碎的又叫的响根本听不清楚。
顾清刚想询问,前台处就传来了一些打闹的动静,一堆人顾不上刚端上来的菜瞬间就围了起来。
不是吧,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