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4章 四月四日

不过顾清并不打算现在写,现在摆在顾清眼前的还有一堆事情。拍摄电影的事情,跟路遥一起完成《显微镜下的大明》后续创作,还有要研究卤煮配方的事情。

尽管面前有一位写情诗的文豪,不过顾清并不打算请他出手,毕竟情诗这种东西,自己写出来的才有意义。

沈从文已经摆了一桌棋,跟陆元新对弈了起来,陆元新用的是黑子,沈从文用的是红子。

从局势上看陆元新明显有一些不敌,开局就丢失两兵一马。尽管是顾清感觉以他们的稳重感觉光是这下棋就能下个大半天。

陆元新一时间找不到破法,只能拿起顾清的稿子开始看了起来,稿子的数量不多就这么两三页,而且被分得很详细,人设什么的都改了。

顾清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琢磨剧情上面,有的部分要改的更符合80年代口味才行,而且有一些偏向也要给他纠正回来。

“才写了两三百啊,吓死我了,看来你有在认真打磨细节,我还以为你跟以前一样,这么一会儿功夫写了两三千字。”

“不过你写的这剧情味道差了点,而且跟你的以往风格似乎又换了一种,我还以为你会从小人物那里作为切入点。”

“清朝不太方便写,我总不能写太平天国吧。”

顾清觉得有点无语,有的时候甲方总是会有点奇怪的要求,写大清都没什么小人物作为切入点可以写,更别提小人物还可以进故宫。

要真写普通人的话,那他还不如写一本反清文出来,打进去然后参观一遍,这不来的更直接更痛快。

沈从文捏着棋子已经想好了之后的步数,悠哉悠哉的喝了一口茶,“顾清同志这本文可以拿给我看看吗。”

“可以啊。”顾清是不太相信沈从文这样子的大文豪会剽窃他的创意的,给他看一眼初稿,反正也不会少了一块肉。

沈从文并没有着急去接稿子,而是把车往前移了两个镇住了旁边的几个棋子,这才缓缓起身从顾清手里面拿着稿子回到原位。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利波特,放在陆元新那里稀疏平常的字迹在沈从文这里已经算是有个中上水平了。

整体的剧情十分的有趣,而且很提炼短短几行里面幽默的文字就让这个年近80的大文豪沈从文脸上出现了笑意。

要知道沈从文已经很久没有笑过了,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种郁闷的状态,现在难得开心一回感觉都年轻了几岁一样。

“皇爷爷是我大清的第一把巴图鲁。哈哈,不错!你还特意把这一段文字放到最后,顾清同志的文字很有幽默细胞啊。”

“都说顾清同志比较擅长写小人物,依我看顾清同志应该更擅长写这种偏搞笑的历史文才对,现在的文章都太严肃了一点。”

“尤其是《班主任》和《伤痕》,可是普通老百姓已经过得够苦了,他不需要别人来捅刀子,来唤醒什么所谓的痛苦!”

沈从文把桌上的棋子全部收了起来,放到铁盒子里面,然后再拿出一小页的纸片,上面写着的是沈老的电话还有地址。

“我这老骨头还有点事情要忙,就不先在这里呆着了,要是这本小说以后出版了记得告诉我,我可以给你写一个文评。”

陆元新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忙,房间里面就只剩下顾清一个,顾清拆开了包装把这一台刚买来的收音机打开。

顾清现在不打算写稿子,而是打算享受一段时间,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吃着买来的麻花放松一下心情,稿子是最急不得的。

写稿子主要追求的是一个心态要是心态不好的话,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东西的,长时间处于疲惫状态写出来的质量更是拉胯。

此时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相声《打针》,这一部相声作品算得上是姜昆的成名作了,听着很幽默也能反映当时的一些情况。

这收音机真是个好东西,要是听的人再多一点就好了,现在少了一点热热闹闹的感觉,不过拿来听听是挺合适的。

明天就能跟朱琳一起去西安演戏真是期待啊…

“你看那时候医院是不是这种情况。”

“还真有这种情况。”

“你现在到医院去好了。”

“那当然是…”

四月四日。

顾清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就去旁边的店铺买了一根油条和一小碗稀粥,油条作为国民早餐的优选味道肯定不会差。

顾清吃油条喜欢蘸一点酱油就直接开始吃,时不时扒拉几口稀粥,然后再喝一口饮料,不过这年头没有饮料,只有豆浆来代替。

昨天主编已经来跟他交流过关于这方面的事情了,剧组很早就会到,而且他们想让顾清也一起跟着去西安。

理由是这回的剧本是由顾清亲自写的,有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变动,最主要是在采景这方面得陪着剧组跑。

毕竟《西安的荔枝》涉及多个地方,光是在西安还有岭南这边两点一线的跑是完全没用的,主角沿途路线上面的拍摄同样得花心思。

不过剧组那边表示可以让朱琳进来当女主,而且还可以给顾清等人报销这一次的旅费再额外加二十块钱的补贴。

这样的话顾清有什么理由不去毕竟这可是免费旅游啊,西安也同样是一个充满特色的古都,更何况还是跟朱琳一起去。

而且西安跟燕京隔的距离很远,时间又长,在感情这一块足够发生很多的进步了。

顾清吃完了早餐就朝约定地点集合打算现在招待所门口碰一下面,然后就直接一起坐去火车站。

不过顾清在走到招待所门口的时候,却是遇见了一个老熟人他的那个远房亲戚顾子舟,不过想来遇见他也不太奇怪。

毕竟他们家现在本来也就在上影厂工作,跟顾清一样也是合同工,所以顾子舟一家现在还没有跟顾清这一家分家。

除了顾子舟和朱琳以外戴帽子的青年应该就是导演,不过顾清对于导演界并不怎么了解。

上影厂比较知名的那五位顾清都认识,尤其是谢晋牧马人和芙蓉镇就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电影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