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56/50433356/b_50433356.jpg)
第12章 朱琳脸红了
顾清点了点头:“是啊,不过五十多万的字数有点太长了,动笔了以后才发现,我打算精简掉部分的内容,计划三十万的版本!”
朱琳露出一些震惊之色,他接触的作家也不少了,但是很少有这么有毅力的,正如之前路遥所说就是这本三十万的作品真能完本。
无论是否畅销,对于史学界的贡献都非常大,二十四史里面,并没有涵盖南明史,大清并不认为南明是正统。
所以就没有修,史学界对于这方面空白很大,要是能有一本比较严谨的讲述南明史的书,也能算是一个里程碑。
看来这顾清颜值不差,而且还是一个挺有志向的青年,可以深度接触一下。
“你这个南明史一定要坚持写下去,你的处女作《西安的荔枝》已经是爆款了,十万销量一破就能奔着百万去了!”
“八一制片厂的人还找我聊过,南明史够呛,能不能试着改编《西安的荔枝》,只是他们要编剧来改编剧本,这是他们一贯的作风了。”
顾清摇了摇头,虽然这改编电视剧固然很吸引人,但是《西安的荔枝》前途暂时未定,要是编剧写的东西不行的话,那不是太败坏这本作品的名声了。
而且他们都没有主动派人来找他聊,只是通过朱琳这个话筒明显诚意不足,估摸着在改编这本书上面,也不会费多大心。
顾清等人途经一个小角落,角落里面大叔背着长约二尺、宽一尺多的荆条筐,里面装满了面点,强顶着冷风行走。
虽然说这个时候关于个体户的经商还没有彻底开放,但只要不被人举报基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有大胆的人天门广场都敢摆。
华国人多从不缺乏感冒险的人。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热气腾腾,香喷喷的硬面--饽饽来了,一角钱一个,不好吃不要钱!”
“拿一个来,豆沙馅的。”
“哎~看你这样子,不像是本地人啊,有点像是浙省那边的,刚来燕京就找了个漂亮媳妇?”
大叔说起话来带有一种俏皮的口音,卖硬面饽饽好像都有点这样的性子,身上穿着一层厚厚的棉大衣。
不过大叔说的话倒是令朱琳脸上露出了一些通红色。
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双眼无意之间看了一下顾清。
有句话叫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难不成她们两个看着就这么般配吗,顾清那他会怎么说?直接否认还是会怎么样。
“浙省人,我和她现在只是笔友关系,美得跟天上仙女似的,就我这样的凑齐三转一响都没辙了。”
顾清说完已经拿着硬面饽饽走在路上开始吃了起来,燕京城的这边的小吃还是挺多的。
硬面饽饽吃起来特别的劲道,再加上里面的豆沙馅简直是绝配,有一种弹牙的感觉,一口气能吃好几个。
而旁边的朱琳听了刚才大叔的话,确是有一些心不在焉,以往上门来说亲的也不少,但要么只有文化,别的方面就差了许多。
有不少人一开始搭讪女生的时候能从外国文学聊到华夏文明。
各种名著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但是只过了两三天,各种龌龊语句就出来了,还邋遢,跟街头混混也没什么区别。
至于三转一响?
貌似我家里面也不差,就她现在而言还是找文化人好一点,最起码得是经常写稿子,有志向。
顾清似乎挺符合这点的,就是差了点感觉,不过接触的并不深,还是得深入了解一番才行。
“你是在想什么心事?硬面饽饽都不吃吗。”
朱琳摇了摇头:“有的东西像你们外省的人喜欢吃,我们这些本地人吃多了也就感觉那样,还是得多出去逛逛行啊。”
顾清挥了挥手,开口道:“要等哪天有空的话,可以一起去我老家松州县那儿的美食可多了,虽然比这燕京市少,但我叫的上来的东西就有好几样!”
“况且我的手艺也不错,八大菜系虽然说不是很精通,但是最起码都会一点,待会回招待所的时候,可以做给你尝尝。”
“正好我下个月有事,去浙省到时候我们一起。”
顾清和朱琳聊着聊着就走到了十乇孔桥,此处两岸的绿植颇多,青天白云,水鸟起落。
十王孔桥的倒影在水中里面浮现,表面上看起来淡淡的一层,实际上深不见底,狂野,幽静。
“说起这十七孔桥还有一番典清朝覆亡之后,前朝旧观已没有了主人,这湖中也变得一片寂静。”
“只剩一片浩大的野水与群山相伴,因此此地又成了北京城里文人墨客找寻天然野趣的所在。”
朱琳行走在桥上伴随着顾清的语气再加上口中轻叹的诗句,顿时就有了一种和文人墨客同行的感觉。
“想不到你还懂得这典故,我都还没怎么去了解,看得出来你对明清时期的东西确实是了解的不少。”
一聊起文学原本沉默的朱琳就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时不时说两句诗句,再聊一下古今文人墨客,问两句自己的小说,点评一下各大影视。
不知不觉中二人便从桥上走过,随后又登上了万寿山,找船夫租了一行轻舟,二人共同滑行,又重新回到了车站。
伴随着二人分道而行刚才那番美好的闲游景象,如同镜子一番破碎,顾清重新登上公交车,又变回了人挤人的形状,闻着车里面的味道顾清的鼻子就有一点难受。
公交车转了一站以后便来到了居民区,这个地方通过刚才跟朱琳的聊天顾清才知道的算是一处黑市。
有不少卖票商人去这里面买票必须得小心翼翼才行,卖票的商人也是得多加注意,不过除了卖票以外倒是也没卖点什么别的东西。
顾清攥着手里面五百块钱,朝区域深处走去,将厚实的衣服往脸上一盖。
《西安的荔枝》稿酬早就发放过来了,由于这本书爆火那边给稿费还是给的很勤快的,编辑部陆元新也是再三叮嘱叫他新书一定要发燕京文艺。
顾清还是不太喜欢用别的东西,总感觉用的哪里有点不顺手,陆元新虽然一直不说,但是早晚会要回去的。
但是想要购买自行车除了钱必须要自行车卷,绝大多数人的自行车券都是拿工业券来换的,上一段时间班可以领一张。
可是顾清现在没有稳定的工作,处了钱就只剩下钱了,票少的可怜这在80年代,是有点寸步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