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四千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节
欧洲文明的三根支柱

我们在讲述欧洲文明之前,先要搞清楚欧洲文明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它们分别是“两希和罗马文明”“基督教”和“日耳曼习惯法”。

“两希文明”是指希伯来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更不用说,中世纪欧洲就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的。“日耳曼习惯法”则是欧洲的日耳曼蛮族各部落都拥有和具备的社会准则以及规矩。

希腊和罗马我们会在后文专门提及,这一个章节,我们来说说希伯来文明、犹太教与基督教和蛮族习惯法。

公元前2000年左右,闪米特族的一个分支希伯来人,生活在今天巴勒斯坦地区,这个地区在古代叫做迦南。当时希伯来人的文明并未像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样灿烂夺目,然而希伯来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当时在政治上掌握更大优势的其他文明。

中国有句老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用在犹太人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古代世界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周边强敌和自然环境都是希伯来人的敌人。在苦难中,他们于公元前创立了自己的宗教“犹太教”,这个宗教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基督教及其分支,还是伊斯兰教,无一不受到犹太教的影响。犹太教的先知摩西,同时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希伯来文明对欧洲文明之形成的重大影响可见一斑。

总的来说,希伯来人的文化后裔犹太人在历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金融商业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缺了犹太人的西方历史是不可想象的。说“文化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并不拒绝其他民族的皈依,加上他们流散于世界各地,早就在血缘上与古老的希伯来人相去甚远。高加索有高加索犹太人,非洲有黑种犹太人,亚洲有黄种犹太人。因此,现代犹太人与其说是血统传承,不如说是文化认同。

以色列这个名字,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确立下来的。在希伯来人的神话中,他们的始祖雅各被上帝赐名“以色列”,从此以色列人也自认为是上帝的选民。然而,在他们的犹太经文中,饱经苦难也同样是上帝赋予他们的使命。《旧约》中那个打败了歌利亚巨人的大卫建立了统一的犹太王国,他的儿子所罗门王死后王国分裂,并先后被巴比伦和亚述所灭。

《旧约》里记载的“血腥的狮穴”尼尼微,就是亚述的都城。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攻陷了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掳走27000多人,并把其他地区的居民迁移到以色列。存在了两百年左右的以色列王国,便从历史上消失了。

这之后,希伯来人的王国就只剩下了犹太王国。于是,希伯来人也就被称为犹太人。公元前597年、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两次攻占耶路撒冷,灭亡了犹太王国。他下令把犹太人中所有的贵族、祭司、商贾、工匠作为俘虏带回巴比伦城。为了报复犹太人在围城期间的抵抗,巴比伦人当着犹太国王齐德启亚的面屠杀了他所有的后裔,并挖去他的双眼,把他跟其他俘虏一起押解到巴比伦城,只留下一些极贫苦的人在耶路撒冷,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这就是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从此以后,亡国之痛贯穿了整个犹太人的历史。

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攻陷

耶路撒冷的锡安山(2)就成了犹太人朝思暮想的故土的象征,“锡安主义”也成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代名词。灭掉新巴比伦帝国的波斯君主居鲁士,则成为犹太人心目中的救世主,也就是弥赛亚。之后基督教继承了这一理念,将弥赛亚定格在耶稣身上,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象征。在古老的犹太教中,弥赛亚可以是居鲁士,也可以是某位罗马将军。

苦难往往能够促使一个民族快速成熟,在王国灭亡后直到最后一次反抗罗马起义的失败,七百多年间,犹太人一直在灭亡的边缘挣扎。丧失了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他们却发展出令人赞叹的文化。成熟的犹太教吸收了中东乃至埃及宗教中的养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神学体系。犹太教后来又孕育出基督教,希伯来文明也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乃至后来的欧洲文明。

耐人寻味的是,希伯来人在中东地区是一个弱小的存在,即使在他们的全盛时期,其疆域也不出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然而他们的文明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西方历史进程。反观那些曾经强大过的文明,如巴比伦、埃及、亚述、赫梯、腓尼基等文明,虽然强盛一时,却都成了历史的尘埃,只留下埃及金字塔、亚述石板等遗迹和巴比伦空中花园等传说。

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而言,石雕会风化,泥塑会倒塌,丰碑会瓦解,而希伯来人却留下一部巨著——《希伯来圣经》。犹太人从公元70年左右被罗马驱逐,到20世纪奇迹般地复国,中间经历了整整一千九百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的人心没有散,文化没有淹没在其他文明中,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然而在漫长的欧洲历史中,基督徒的反犹事件却层出不穷。甚至到了20世纪,还发生了极权主义的纳粹帝国成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

基督教的创教人耶稣,是因法利赛人而死。法利赛人是犹太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耶稣生活的时代和地区,他们是犹太人的主流。这个时代的法利赛人上层,已经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他们腐败不堪且轻视教义,为了牟利甚至把圣殿出租出去;但表面上他们却非常喜欢抠律法的字句,在细枝末节上吹毛求疵,在道德上却堕落不堪。

耶稣也是犹太人,他看到了上层的腐败,决心在宗教上进行改革,创立了基督教。这触犯了法利赛上层的利益。他们因此迫害耶稣,并借罗马人的手将其杀死。这导致了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仇恨。这一仇恨的种子从耶稣被处死的那一刻就埋下了。耶稣的门徒保罗虽然是犹太人,但他否定犹太教,认定是犹太人导致了耶稣的死亡,从而开启了基督教反犹思想的先河。

习惯法是原始社会内部人和人交往的准则。在原始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打到猎物后如何分配,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打到猎物的功臣很明确,但功臣也需要部落里其他人的配合和协作。制造武器、后勤等保障事务,不是猎手一个人能完成的。如何分配猎物,靠的便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方法和酋长的命令。原始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靠习惯法在维系。

在一个村落或者部落里,铁匠帮大家打造兵器和农具,如果没有东西去交换,多半也没有关系,赊账就是。等到来年丰收,或者打到猎物后再还账。有没有人赖账?当然有。对赖账的人怎么办?这就要靠部落或者村落的习惯法。如果严重,甚至可能把这个赖账的人驱逐出去。在原始社会,一个人离开群体之后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死亡。说不清楚的事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部落长老出来主持公道,解决人和人之间交易、遗产归属、斗殴致死等各种纠纷。

等部落扩大成一个国家规模的时候,长老或国王可能已经无法认识每一个人,这时候,习惯法会逐渐向成文法过渡,成文法就是把大家过去的习惯形成文字给规定下来,强制大家遵守。但成文法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更新比较慢。

比如以前打猎很难,一只兔子就可以换一把锄头;然而一个月后兔子突然多起来了,于是大家就立刻约定三只兔子才能换一把锄头。而成文法就不同了,如果法律规定,一只兔子换一把锄头,等到兔子过剩想要调整时,修改这条法律要经过一系列修改程序才行。

日耳曼部落的宴会

在欧洲,大致可以把受习惯法影响的地区分为三大块:一个极端是意大利地区,也就是罗马故地,是受罗马法影响最深的地区,也是受习惯法影响最小的地区;另外一个极端是不列颠群岛,在罗马时期就是边远苦寒之地,罗马人撤离后,这里完全暴露在各路蛮族面前,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维京人轮番进入,因此,这里受罗马法影响最小,受习惯法影响最大;处于中间位置的是蛮族的故地日耳曼地区,这里习惯法和罗马法的影响力不相上下。

习惯法对文明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为所有的文明都经由野蛮阶段发展而来。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帝国并非一帆风顺,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很快就被罗马的复兴势力所击败,然而他们拥有的行事规则却在不断地影响各种文明。


(1) 1964年独立。

(2) 锡安山,又称摩利亚山,因是亚伯拉罕将儿子以撒献为燔祭、大卫献祭以及所罗门建造圣殿之地,所以为犹太教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