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走岔路的种植支抗钉
还没等拉姐到来,患者的指标又开始下降,此刻脑外的医生又开始一轮忙碌。
站在嘈杂的急诊手术室走廊上,此刻几位口腔科的医生感觉自己有点多余。
留下罗恩熙医生,石定邦跟赵老师一起离开了急诊。
实验室内,小拉找出仅剩的一根钛合金棒。
这根金属棒是小拉求了老廖很久才求过来的。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掌握冶炼钛合金的不同金属的比例。
这一根还是老廖去隔壁工业大学实验室参观学习软磨硬泡买过来的。
说是一根也不贴切,其实分给小拉的只有四分之一根。
这根本来是打算找到金属加工的的老师后,加工成初版的种植支抗钉。
种植支抗钉按照材料分类就分成两大类,钛合金种植支抗钉和不锈钢种植支抗钉。
一直以来都以钛合金支抗钉作为主流使用。而不锈钢支抗钉是在喷粉附层工艺发展起来后使用的医生才多起来。
但其实种植支抗钉这个东西刚出来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
现在能够追溯到最早的种植支抗钉实验是在1983年,在兔子骨头上做的实验。
而种植支抗钉这个概念最早其实是来自颌面外科用来固定颌骨的骨钉。
最早这个装置叫法有许多,微植入体,微种植体,种植支抗钉,其实看这个名字也不难发现,最早这玩意医生们把他和种植牙那个植体划分到了一块。
这也导致种植钉在一开始走了很多弯路。
这里简述一下,种植牙的概念,其实就是植体和骨头发生骨结合,也就是俗说的长到肉里了。
骨结合以后利用骨结合的稳定性,来提供力量支撑假牙进行咀嚼。
想学种牙的人去咨询在BJ看牙的周叔叔,这方面他比我强,强多了!
所以这也是种植支抗钉初期设计的理念。
植入骨头获得骨结合。然后利用骨结合的力量,牵拉牙齿前进或者后退。
所以种植支抗钉在正畸里被叫做绝对支抗。
很多学者因此对这个种植支抗钉开展了研究。
但是,这个思路出发点就是错的。
简单了解一下牙槽骨的结构,简单来说分为骨皮质和骨松质。
就像树木一样,树皮坚硬而具有韧性,树心柔软而且多孔。
常学医的朋友都知道,多孔的骨结构更具有改建能力,有植体植入后,随着时间增加,骨头逐渐附着在植体上,最后植体就长在了骨头里。
这个种植牙的思路已经在临床上已经证实无误。
正畸和颌面外科方面的专家就借着这种思路,开始实验种植支抗钉的可行性。
植入的方式也和种植牙如出一辙,先打麻药,牙龈上做切口,然后先用钻头打出一个洞,再把支抗钉拧进去。
然后再缝合,过一段时间拆线,检查稳定性,再加力牵引牙齿。
结果这么做下来,只有百分之六十的支抗钉能通过稳定性的检查。
其实到最后,真正能满足加力的种植钉占比也就在30%-40%。
什么概念呢,就是患者来了告诉他,你这个牙齿能做,但是需要种植钉辅助。
患者一听,那也行,种植钉多少钱,我交钱就行了。
“那你这种情况需要上颌两颗下颌两颗。”
“那我交四颗的钱不就行了?”
“那不行,这个种植钉植入都有失败率的,你得把失败率算上,12颗是保守估计,最保险的话你交15颗的钱吧,到时候用不上就给你退了。”
这边医生还美滋滋的开收费单呢,那边患者已经开始亲切问候医生的直系亲属以及旁系亲属了。
所以说现在种植钉普及广而且成功率高,那肯定用的不是一开始研究出来这玩意。
众多学者痛定思痛,继续研究最早发表的那个文献,准备找到这个作者揍他一顿。
你小子是不是藏私了,有数据没公开呀?
其实当时的实验很简陋,是在兔子腿骨上做的。那骨头和骨头的区别可大了,所以又有学者,开始在狗的牙槽骨上进行实验。
(我们会对为医学付出生命的实验动物保有至高的敬意,这不是虐待动物,而是在此之中寻找救赎之道)
后续的实验变得有意思起来,学者发现种植支抗钉,它基本上不会产生骨结合。
也就是说,这玩意你拧进去的时候足够结实,那它就能稳住。
从此,种植支抗钉的研究方向就从怎么让钉子长得牢固变成了怎么拧进去更牢固。
还记得刚才举的例子么。都干过往树上插竹签的事吧,想让竹签扎的牢。
要么斜着扎,要么扎的深。
种植支抗钉也是一样的道理。
向让它结实,穿过骨皮质时越倾斜越好。而进入骨头的深度,尽可能的增加。
所以显得种植支抗钉基本舍弃了打先锋洞,也减少了垂直植入的方式。(有部分位置还真只能垂直植入。)
而打种植钉的位置,也更多倾向于骨皮质厚的地方。
这也使得种植支抗钉迅速在众多支抗体系中站稳脚步。
毕竟谁不喜欢绝对掌控的感觉。
其实后世很多流派都开始加入种植钉体系,这个东西还是挺不讲道理的。
相对生物力学里来说的交互支抗,差速力移动以及其他种种精密的加力方式。
种植钉显得简单粗暴许多。就像泥头车一样直接撞开生物力学的大门。
这个牙要往后移动7mm,行,我加个种植钉。
笑起来感觉左右两边牙齿不对称,行,我加个种植钉。
骨性反颌,行我加个种植钉。
正因为它的简单粗暴,导致有些病例做成了超限病例。
超出患者自身极限的病例,因此带来了医疗纠纷。
所以东西是好东西,就看怎么使用了。
不过现在拉姐想做的,不是做出种植支抗钉,而是做出未来外科常用的颌骨固定钉。
刚才也说了,支抗钉不光正畸在研究,颌面外科也在研究这个。
只是,颌面外科那边的钉子可比正畸的种植钉发明出来要快的多。
干颌面外科都是急性子,哎呀这个钉子需在骨面备洞,太麻烦了我们给它做短点。
要什么骨结合,能钉住两三个月就够了,给我把螺纹删到。
那怎么植入,都没螺纹了,直接敲进去不就行了。
都改成敲进去了,那钉子屁股也不用整劳什子四棱六棱了,换,都换成蘑菇头,敲起开手感好。
什么?你问我怎么取下来,羊角锤你知道吧,把那玩意改小点,取这玩意刚刚好。
种植牙骨增量体系里不可缺少帐篷钉,雏形出现了。
拉姐此刻也是有一个想法,既然正畸现在还在等资金,那不如物尽其用,口腔不分家,发展哪方面都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