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元代》:城隍[121]庙记
赵镇远
作者简介
赵镇远,元代浮梁人。生卒年不详。曾将其祖父赵源所建的进士庄捐出,在按察副使奥屯希鲁支持下倡建双溪书院。
原文
记文浮梁州城隍庙在州治之左,岿然特峙。西山环揖,双溪回抱。俯视圜阓[122]若几席。距州治三十步,仅隔一垣。公堂之嚬笑[123],吏舍之喧寂,讼辩之枉直,狱击之淹留,神视听在焉。国有诏命,长吏致祝,必先诣庙下。境有水旱疾疠必祷焉。岁久宇陋。元代延祐二年八月,札贴木儿监郡公事至邑。初谒庙,蹙瞻[124]若有迪[125]于己者。由是度用费,鸠集[126]众力,伐木负植,佣就事。时知州高公翔,同知史公荐,州判黄公端,皆乐为之。至治二年壬戌经始,重盖前殿,改作东序。增重楼,广内外翼。先是未有寝室,谋创四楹。以六月丙辰立柱,畚土累基,甃石[127]环堵[128],涂以丹雘[129]。庙前行路偪仄[130],流水建瓴[131]注。公率众力开地,袤五尺许,修六十丈有奇。培筑竖阜,址势益隆。群公不烦,事逸功倍。三年癸亥正月望日[132]陈奠告成。栋宇既壮,笾豆[133]孔嘉[134]。
简析
浮梁城隍庙离州治仅三十步,且环境优美:“西山环揖,双溪回抱。俯视圜阓若几席。”但因年久失修,殿宇残破蔽陋。延祐二年八月,监郡札贴木儿来浮梁州视事,谒庙时见此情景,力主修复。在知州高公翔、同知史公荐、州判黄公端等人的协力支持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城隍庙的修复工程。邑人赵镇远为此撰写了这篇记文。文章开篇阐述了城隍庙对于本邑政事与民生的重要作用:一是“公堂之嚬笑,吏舍之喧寂,讼辩之枉直,狱击之淹留,神视听在焉”。二是“国有诏命,长吏致祝,必先诣庙下”。三是“境有水旱疾疠必祷焉”。然后对监郡札贴木儿等官员协力修复城隍庙的功德作了颂扬。寥寥三百字就将修复城隍庙的意义与事情进展的本末交代得清清楚楚,条理清晰,言简意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