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何雨柱也会道德绑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秦淮茹的把柄

要说四合院中最有心机的人是谁,那绝对是一大爷易中海,这四合院中有三个大爷,二大爷刘海中,人家都在背地说他是个官迷,三大爷阎埠贵则有个外号叫阎老抠。

可是独独这一大爷在所有人的眼中却是一个君子模样的人。

这就是心机重的表现,易中海表面上看着好像很关心傻柱,其实在大是大非上却从来不帮傻柱,比如接济秦淮茹,他自己都知道要半夜,白天一般叫一大妈送的(我记得一次),可见他也知道避嫌的,但他却鼓励傻柱去接济。

要知道他是院子的管事一大爷。

秦淮茹破鞋的谣言满厂都是,棒梗偷东西他是知道实情的,可他也从来不去管,到了后面傻柱因为何晓动摇了,他就跟杀了他一样难受...!

还有就是易中海不缺钱,他是八级钳工,一个月九十九,聋老太太不用他管,有街道照顾,他和一大妈也没孩子,一个月两个人吃30块,不少了吧(毕竟要票,有钱也没用)。

一大妈就算有病吃药,吃30块钱顶天了吧。剩下四十块,稍微接济下秦寡妇(加上傻柱给饭盒),都比只薅傻柱一人地道。

还不用被说闲话,毕竟是徒弟媳妇。

一个20大几的光棍接济寡妇,工资还让人家领了。

这话不好说,也不好听,而且傻柱家里好像也没家具,家里一穷二白,还没工资了。找媳妇谁跟他,这真的是君子做的事情,我看连畜生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但是易中海却很厉害,他不但将事情给做了,还让别人对着他易中海竖大拇指,你就说这份心机够不够厉害吧。

至于秦淮茹,这个人虽然也很有心机,但是她却有把柄在贾张氏和易中海两个人的手中。

什么把柄?

就是秦淮茹的工作和身份问题...别看秦淮茹顶了自己丈夫贾东旭的班,成为了红星轧钢厂的工人,但是她到现在都还是最低级的那种工人,一个月就只有二十七块五。

一般来讲的话,这工厂的工人,每年都会涨个一级,这样的话,秦淮茹也不至于工资一直都只有二十七块五,可是这秦淮茹却一直都没有涨等级,其中有谁动了手脚?

傻子也知道,有这个能力的就只有易中海,而为什么易中海要动手脚?

当然是要让秦淮茹不遗余力的将何雨柱给套牢呀。

这要是秦淮茹一家实现了财富自由,那她还会这么乖乖的听话将何雨柱给牢牢的控制在四合院之中吗?

还有就是秦淮茹虽然有工作,但是她的身份却依旧是农村的户口,这也是秦淮茹为什么一直忍受自己婆婆的原因,因为只要贾张氏去红星轧钢厂闹起来,将秦淮茹的工作给闹没了,那秦淮茹大概率是要回农村,而且是带着孩子一起回农村。

现在农村是什么情况?

首先是穿着。

那时由于大多数农民家里很穷,娃儿又多,实在买不起布料、缝不起衣服,上学以前的小娃儿,不管是男是女,只要天气稍微暖和点,几乎都是不穿衣裤的,仅有的衣裤要留着冬天冷了才穿,平时都是打着光胴胴、光着屁股,三五成群在一起玩耍,或做游戏,或帮大人做事。

那时的小娃儿两小无猜,所以不穿衣裤,大家也不觉得羞耻,更不会乱来,十分淳朴。

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得多,几乎每年都要下雪(现在难逢难遇下一次雪),水田里都要结一层厚厚的冰,路面冰滑,容易摔跤。

人们都穿得很单薄。

且很多人一年四季只有一双鞋子,多是冬天才穿。但若遇雨雪天,怕把鞋子打湿了也不会穿的(包括去上学,哪怕再寒冷刺骨,也是赤脚上阵)。

大人们经常干农活,还不觉得太冷,而小娃儿就不同了,时常冷得瑟瑟发抖。加之小娃儿在上学以前,怕尿湿裤子,父母给小娃儿穿的几乎都是单薄的开裆裤,大冷的天,屁股露外面,就显得更冷。

再说吃的,那时农作物品种、品质都差,农家肥少、化学肥料奇缺,粮食产量极低,根本就满足不了农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无论再节约,哪怕把所有粮食都磨成粉,搅成汤糊喝,也是一季不接一季。

每年四五月就盼着收小麦大麦,六七月盼着收玉米,八九月盼着收谷子,十冬月盼着挖红苕。最难熬的是正二三四月,因这几个月正是青黄不接,更是吃了上一顿没有下一顿的饭了。

尽管村子要开仓分一点储备粮,但远远抵不够实际所差,仍然煎熬难忍。

老人们总结出了“正半年(一月如度年),二啰啰(二月将就过),三四月更恼火”的生活状况。

村子里面的头头们,每年都要求农民在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苕、牛皮菜、瓜、豆等之类的作物来补充食物,并建议农闲吃稀、农忙吃干。

实际上哪里有粮食来煮干的,能保证每天喝饱汤糊就不错了。

农民喂的猪由于没有饲料,一般两三年甚至三四年才能出肥,村子里大家喂的猪一般一到两年才能出肥一条。所以,那时的病死猪肉都要弄来吃,还都想吃点肥的,根本没有什么猪瘟病会传染人的说法。

老百姓一年半载见不到油荤,吃的食物又缺乏营养,胃口大,特能吃,无论怎样做,几乎每家人都吃不饱。

尤其小娃儿更可怜了,由于营养不足体质差,晚上经常尿床,大人就认为小娃儿吃了晚饭更容易尿床,所以就不给小娃儿吃晚饭,小娃儿常常被饿醒而睡不着觉。

每年三月清明后,各家各户几乎都要把嫩胡豆、牛皮菜、青菜等混和着煮来充饥,实际上是以牛皮菜、青菜为主,胡豆却很少,而小娃儿们又都喜欢吃胡豆,吃了胡豆不易饿,这时大人们也都让着小娃儿。

那时尽管在农村流传着“饥寒不能偷”的古训。

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富贵,只有饥寒。

“饥寒不能偷”根本做不到,哪个愿意去饿死?偷鸡摸狗的事在农村经常发生。

所以,村子里面为了防止粮食被偷,除轮流安排人员每晚守护保管室(存放种子和储备粮的地方)外,还在每季粮食作物快成熟时,在与其他生产队交界的山梁上搭棚子,派人日夜巡逻守护。

一般情况晚上派壮劳力守护,因晚上被偷的可能性大些;白天派老人或小娃儿(少年)守护,因壮劳力白天还要干农活,加之白天被偷的可能性小些。

壮劳力守护一晚上挣5分工分,老人守护一天挣6分工分,小娃儿守护一天挣3分工分。

在城市之中,棒梗,小当,槐花至少吃的还是窝窝头,穿的干干净净,暖暖和和,有学上,有饭吃,要是回到了农村,那就彻底的完了。

所以秦淮茹才会对自己的婆婆言听计从,即使自己的婆婆是个刻薄尖酸的人,秦淮茹也不敢嘚瑟,只能默默的忍受,不过,这样的一直压抑和忍受也是很可怕的,真的等到爆发,那也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