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古城墙感怀,气坏了秦始皇
大明王朝。
“看到那个地铁了吗?看到那个速度了吗?”
朱棣还在地铁的画面里,没有回过神来。
地铁外边的东西,一瞬间就被甩出去老远。
这是什么速度?!
“真如千里马骑上千里马一样,关键是里边的人丝毫不受影响,依然可以说话,还能随意走动,实在是太神奇了。”
郑和百思不得其解,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朕要找到这种东西,还有那么多的吃的,朕怀疑都是从域外来的,不可能凭空产生。”
朱棣猜测,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本土的。
作为皇帝,对于自己管辖的区域非常了解,这些东西连个苗头都没见过,后世怎么会出现。
“臣愿意下西洋,去海外寻找这些东西的踪迹。”
郑和跪在地上,等着朱棣下旨。
“好,朕鼎力支持你,需要什么尽管说。”
朱棣立刻就同意了,好像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借机提了出来。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还有外国宗教背景,最关键是朱棣很信任他,这才选择了郑和。
“有大船,有人就可以了。”
郑和也没有狮子大开口,皇帝急了没准啥也不给了。
“好,你出去多做打探。”
朱棣压低声音,“另外,遇到余孽的话,直接捉拿回来。”
“是!”
郑和知道这说的肯定是建文帝,也不敢多问。
“下去准备吧。”
朱棣一挥衣袖,让郑和退了下去。
————————
大清王朝。
“难道我们已经落后成这样了?”
康熙看着现代化的生活,好像离他也就300多年而已。
“三百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后人怎么做到的?”
“是不是我们做的太少了,现在还是马车,哪里有什么地铁飞机。”
康熙开始反思起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直接跳跃过去。
如果说后世发展这么快,只能说明现在实在太落后了。
“皇上,您勤政爱民,天下欣欣向荣,一切都挺好的。”
鳌拜送上了赞词。
“我觉得还是应该改革一些东西,广开言路,打开海禁。”
一个大臣看康熙有些触动,便趁热打铁提了建议。
“混账,祖宗之法不可变,天朝上国为何要与那些蛮夷通商。”
另一个大臣马上怼了回去。
大臣们又开始吵了起来,有让改革的,有说天朝上国不用学习别人的。
“够了,朕还在这里。”
康熙冷着脸,一直在思考。
西方的先进科技,康熙是知道的,可是又不敢引进来,怕对皇权造成冲击。
难道说清朝灭亡,和这些生产力有关系?
康熙心里有些动摇了,想要慢慢引进一些看看情况。
————————
【吃饱喝足了,现在咱们就去栖安爬城墙,看一看沧桑600多年的古城墙】
【栖安古城墙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全场13.74公里,要是步行走下来,需要4个小时左右】
【这里有18道城门,咱们今天从永宁门进去,这里是迎宾第一门】
【大家看这个护城河,长度有20多公里,古人打仗还真不好打进来】
【这个闸楼好高啊,很难想象古人赤手空拳,怎么能打进去,梯子也需要好高的】
【古城墙高12米,宽度12—14米,现在来看都很大了】
镜头给到了城墙的闸楼,这里是放哨的地方,确实高大威武。
【检票进去了,哇,这个箭楼更加威风了,这里有这么多的窗户,可以做到万箭齐发】
【再看这个城墙,足足有20多米厚吧,这大炮估计都打不透,实在是太变态了】
镜头不断的往里推进,给了城墙一直特写,实在是太高了。
【走吧,咱们去城墙上边了】
【哇,这城墙真是太宽敞了,实在是太壮观了,一眼都望不到头】
平整的城墙岿然不动,将历史都沉淀了下来,简直像是走在了历史的足迹里。
镜头慢慢推进,来到了正对着鼓楼的位置。
【这里好好看,前边是鼓楼,下边是马路,汽车来回穿梭,真是古今结合了】
【这个城墙也谈不上是哪个朝代的,最里边是隋唐时期建的,唐末五代时期在基础上加厚加高了】
【宋元时期又给加了一层,然后明清城墙把以前的城墙又裹了进去,现代还加固加修了一番】
【所以说,这里真是无子的史书,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番话】
【什么话?】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城墙防御这么好,可是古人都不在了】
这一番话,着实有深度有思考,也有点暴击古人了。
————————
大秦王朝。
“什么意思?长城怎么了?寡人怎么了?”
秦始皇听到这句诗就不乐意了,这明明是在嘲讽自己。
很明显是说长城还在,秦始皇没了,这不是白修了吗?
“陛下息怒,身体重要。”
郑妃连忙走过来,让秦始皇不要动怒。
“难道,朕真的没有长生吗?”
秦始皇蹙眉思索起来。
种种迹象表明,秦朝没有长存,自己也没有长生。
“陛下,画面中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还忘陛下三思。”
郑妃可不敢胡说,只是让秦始皇冷静一下。
“气死朕了,后世竟然胆敢嘲讽,那城楼不也是历代修缮的,不也都没了,凭啥只嘲讽朕。”
“朕一统六国,还有哪个皇帝能做到,朕必定是被小人坑了。”
秦始皇此刻就像是一个受气包,赶紧自己被别人针对了。
“大王不世之功,后人定会铭记,画面中只是一家之言,做不得真。”
郑妃在一旁劝导。
“扶苏,若朕真有一日羽化登仙,你一定老老实实记录朕的功绩,不得有半点作假。”
秦始皇怀疑是后代篡改了历史,现在就要敲打一番。
“儿臣不敢作假,定会认真记录。”
扶苏直接就跪在了地上。
胡亥在一旁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大唐王朝。
“后世的长安,竟然是如此模样。”
唐玄宗李隆基看着古城墙,也是有些感慨。
“陛下,这路上来回动着的,是何物?”
杨贵妃指着画面里的汽车问道。
“莫非是后世的马儿?只不过已经换了品种?速度好快。”
唐玄宗也没见过汽车,只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
“只见马儿跑,却不见人在哪里,真是奇妙。”
杨贵妃点了点头,听的一知半解。
“不知道后世和朕的盛世相比,哪一个更富足呢?”
唐玄宗很满意自己治下的国家,免不了想要比较一番。
“四海之内,定没有比得上陛下的人。”
杨贵妃含笑说道。
“有你作伴,给朕再大的城也不换。”
唐玄宗说着,又和杨贵妃缠绵到了一起。
————————
大明王朝。
朱元璋看着钟鼓楼出了神。
“这楼是我建的,这么多年竟然还屹立于世。”
朱元璋曾经也想迁都这里,可惜最终没有成行。
“一定是后世,感念皇上之功,才一直修缮的。”
李善长连忙恭贺。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长城还在,钟鼓楼也在,可惜人都已经没了。”
朱元璋目露厉色。
“就算人不在了,名字也要永远的传下去。”
朱元璋受此启发,开始搞起了基建,想要留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