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故事(2023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会两足行走

柏拉图曾经把人类定义为无毛的两足动物,估计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恐龙、袋鼠和猫鼬。事实上,人类是仅存的跨步行走、无毛、无尾的两足动物。用两条腿摇晃着行走的特征只在几种动物身上表现了出来,并且再没有其他两足动物与人类相近,这就很难评价古人类直立行走的习性有何相对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古人类的两足行走很特殊,那为什么会进化出来呢?这种奇怪的站立和行走方式如何影响了古人类身体的后续进化和改变呢?

至于自然选择为什么偏爱两足动物的那些改变,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确切的答案,但我认为,现有的证据最能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在人类和黑猩猩的谱系分化时,出现了重大的气候变化,为了帮助早期古人类更有效地采摘和获取食物,直立站立和行走才作为一种常规特征被自然选择保留了下来。

在今天,气候变化是一个能引起强烈兴趣的话题,因为有证据显示,人类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使得地球变暖了,而气候变化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人类从猿类中分化出来的那段时期亦然。图1-4显示了过去1 000万年中地球上的海洋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距今1 000万~500万年前,整个地球气候变冷的幅度相当大。这种变冷过程历时上百万年,其间不断伴随着变暖和变冷的波动,导致非洲地区雨林萎缩和林地栖息地扩大。

图1-4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气候变化

左图描述了过去2 000万年来全球海洋温度下降的情况,在人类与黑猩猩谱系分化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变冷事件。右侧将此图放大,突出了最近500万年的情况。中间线显示的是平均温度,是许多大幅度快速波动(由图中的锯齿状线表示)的平均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冰河时期开始时的显著变冷。

现在想象你自己是这一时期最后的共同祖先,即体型大、以果实为食的猿类。如果你生活在雨林的中心,那你可能不会注意到有太大区别,但是如果你住在森林的边缘,那么很不幸,这种变化肯定会给你带来巨大压力。因为你周围的森林在萎缩,变成了小树林;你爱吃的成熟果实不那么丰富了,而是变得更分散,更具季节性。这些变化有时会让你不得不走到更远的地方,才能获得与以前数量相同的食物;你会更多地食用后备食物,这些食物数量丰富,但质量却不如成熟果实那样的首选食物。黑猩猩的典型后备食物包括富含纤维的植物茎叶以及各种草类。气候变化的证据表明,最早的古人类比黑猩猩更经常、更强烈地需要寻找并食用这些后备食物。也许他们与红毛猩猩更相似,后者的栖息地不像黑猩猩的栖息地那样富饶,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去吃较紧实的茎,甚至在找不到果实时还要吃树皮。

俗话说,“艰难之路,唯坚强者行之”,自然选择作用最强的时候不是在物质丰富之时,而是在物质缺乏、压力陡增之时。如果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最后的共同祖先是一种生活在雨林中,主要以果实为食的猿类,那么自然选择就会倾向于保存我们在图迈和阿尔迪这些极早期古人类身上见到的两种主要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古人类的臼齿较大、较厚,能更用力地咀嚼,这样就能更好地消化紧实而富含纤维的后备食物。第二个变化更大,即两足行走;两足行走作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可能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但基于几点理由,它可能从长期来说更加重要,其中一个理由可能会令你吃惊。

两足行走的第一个明显优势是,双脚站立可以更易于采摘某些果实。以红毛猩猩为例,它们在树上吃东西时,有时是近乎直立地站在树枝上,膝盖伸直,一手至少抓住一根树枝,另一手则用于摘取晃晃悠悠垂下来的食物。黑猩猩和一些猴子在吃低垂下来的浆果和果子时,也会以相似的方式站立。因此,两足行走最初可能是一种姿势的适应。可能是由于在食物获取方面存在激烈竞争,能够更好地直立站立的早期古人类在食物贫乏的季节能采摘到比较多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早期古人类由于髋关节更面向侧方以及其他有助于保持直立的特征,可能使他们在直立时比其他种系更具优势,因为他们消耗的能量较少,能节省更多体力,并且站得更稳。同样,能更有效地直立站立和行走,可能有助于古人类携带更多的果实,就像黑猩猩在竞争激烈时所做的那样。

两足行走的第二个优势更令人惊讶,可能也更重要,那就是用两条腿走路可以帮助早期古人类在迁徙时节约能量。最后的共同祖先可能是用指背行走的,指背行走绝对是一种奇特的四肢行走方式,并且也是一种很消耗能量的方式。在实验室研究中,研究人员引诱黑猩猩戴着氧气面罩在跑步机上行走,发现这些猿类行走同样距离所消耗的能量是人类的4倍。4倍!如此显著的差异,是因为黑猩猩腿短,并且它们行走时会左右摇摆,髋关节和膝关节都是弯曲的。其结果是,黑猩猩需要不断耗费大量能量来收缩其背部、髋部及大腿肌肉,以防止栽跟头或摔倒在地。

不足为奇的是,黑猩猩行走的距离相对较短,一天只走2~3千米。消耗等量能量的情况下,人类可以行走8~12千米。因此,如果早期古人类两足行走时姿态稳定,并且髋关节和膝关节较直,那么与其他用指背行走的表亲相比,就会在能量上获得优势。当雨林面积萎缩,分布零散,且对外更为开放,导致猿类喜欢的食物变得越来越稀少和分散时,能够用等量的能量走得更远就成了一个非常有益的适应。不过请记住,虽然人类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比黑猩猩的指背行走经济得多,但是最早的古人类的行走效率可能只比黑猩猩高一点,与后期的古人类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还有假说认为,其他选择压力也有利于最早的古人类进化为两足行走。根据假设,直立行走的其他优势包括:提高制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在较高的草丛中一览无余;可以涉水过溪,甚至还可以游泳。这些假设无一经得起仔细推敲。在两足行走进化出来之后又过了数百万年,最古老的石制工具才开始出现。此外,猿类也有能力站立起来涉水和张望,并且它们也的确会这样做;而要让我们相信人类能够很好地适应游泳,无论是能量消耗方面还是速度方面,都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在非洲的一些湖泊或河流中待上一段时间只能保证我们会成为鳄鱼口中的美食。

另外一种长期存在的观点是,进化过程最初选择两足行走是为了便于古人类携带食物,也许这样男性就能供养女性,就像现在的原始狩猎采集部族的男性所做的那样。事实上,这种观点的其中一种表述是:两足行走的进化是为了让男性能用食物向女性换取性关系。这个观点看起来很刺激,尤其是考虑到人类女性与雌性黑猩猩不同,在排卵时不会发出明显的信号。

但是有几个原因使得这个假说并不是那么令人信服,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类女性经常供养男性。此外,我们还不知道早期古人类男性身材比女性高大多少,但是在后期的古人类中,男性身材约比女性高大50%。这种两性之间的身材差异与男性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有很强的相关性,男性通过这种竞争来获得针对女性的性权利,而不是以合作和食物分享的方式来拉拢女性。

简而言之,许多证据显示,气候变化促使两足行走成为自然选择青睐的特征,这样才能在吃不到果实的时候,提高早期古人类获取备用食物的能力。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完全验证这种假说,但无论其原因如何,转变为直立站立和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但是为什么说两足行走对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后来发生的事情有着重大的意义呢?是什么使它成为一种在根本上如此重要的适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