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王象晋

朱由检仍旧神色淡淡,把之前提到的边疆官员要钱的事交付下去后,就宣布了退朝,让各部官员去自己的地方正式上职,自己则是转回后宫,跟周皇后一起用膳。

他运动之前自然吃了点东西,只是吃的早,身体吸收消化得也快,如今又饿了。

周皇后不用跟着他起那么早,醒来后便亲自下厨,为自己和丈夫做了些早食,正好凑上顿热乎的——

这是朱由检下令清查宫内资产后,周后自己揽过来的工作。

要不是亏了这件事,周皇后都不知道宫里一个鸡蛋就要五两银子,也不清楚自己的坤宁宫里,在更换主人之时,莫名消失了几样物件。

联想到丈夫为了国事日日辛苦,周皇后自然要为其分忧,配合王承恩和方正化二人处理了一批后,便从节流下手,帮朱由检缩减开支。

她是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儿,对外面的物价自然清楚,自己下厨,既避免了被人从自家嘴里扣钱,又躲开了中毒的可能。

周皇后还记得,在被召进宫内预备继位的那两天,丈夫都是啃袖子里藏的干粮裹腹,防备魏忠贤毒害的。

“等曹大伴回来,宫里的事清理干净了,也不用你这么辛苦。”

朱由检握住周皇后做菜是不慎被热油溅出红印的手,不免想起史书上讲的那些周后于宫内纺织以节费等事,口中怜惜道。

这辈子,他再怎么没用,也不至于让堂堂皇后跟着过苦日子。

该有的皇后待遇,他一定要给妻子凑上!

周后脸色微红,乖巧的点头。

清理宫廷之事,短时间内只靠王方二人是不够的。

根据两人报告,倒卖宫内财物,在账面上做手脚,这是从开国以来就有的事,只看时代不同,有大有小而已。

只是从万历年间起,随着皇帝愈发不管事,这种事便愈演愈烈,成为皇宫附骨之蛆,没办法学之前皇帝在时,轻易处理。

要真彻查到底,起码要得罪宫内一大半的人。

到那时,群狗撕咬,可不是王方这两个小太监能顶住的。

所以朱由检一收到报告,就直接对二人道,“这事你们扛不住,管了能管的就好。”

“你们的功劳朕记着,不会强迫你们去做些难办的事。”

王承恩和方正化还担心皇帝一见宫内贪腐严重,震怒之下逼着自己去得罪无数人,忐忑时却听到皇帝如此“通情达理”,顿时感动不已。

他们也听出来了皇帝的意思,

既然小太监扛不住,那自然要找个能抗住的大太监来。

而那一位,肯定不会是迅速融入宫内宦官圈子的徐应元!

……

“宣王象晋!”

和皇后吃完了饭,朱由检便传召了之前让徐应元去寻找的人。

王象晋便是其中之一。

其人乃是王象乾之弟,当代著名农学家。

更重要的是,如果朱由检所记不错,这位农学家已经写成了他的名著《群芳谱》,并且在里面记录了关于红薯的种植、推广方法。

而红薯是什么东西?

后世有名的爆人口法宝之一,其产量和种植条件放在古代,可是能被视为祥瑞的!

只是可惜红薯在明朝中后期才传入神州地界,赶上了王朝衰落,没能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至今只在江南沿海地区有所种植。

朱由检要想迅速推广这个产量神物,就得依赖这些对红薯土豆有十分了解的农学家们。

而王象晋那边,也是惴惴不安,等待传召的时候不停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有没有出错,生怕一不小心就触到了皇帝眉头。

因为王象晋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自己先得到皇帝召见。

徐应元办事并不是个周全的。

朱由检给了他一份名单让他去找人,他一心立功,便风风火火的去做了,搞得京城里不少人知道,皇帝要提拔一批新臣子。

而那些被提拔的臣子,又有不少是因为得罪阉党,从而被罢官贬职的。

这样的信息传到朝臣耳中,自然而然就成了皇帝意图打击阉党的铁证!

王象晋也这么认为。

他兄长王象乾过去的地位更高,名望更大,而自己离职前不过是个御史,在他人眼中或是高官,可放在朝堂漩涡里,也就是个顺带提溜的货色。

所以理应来说,不是他哥先被召见的吗?

他们兄弟可是一起被打包带来京城的!

“臣……参见陛下!”

怀着满肚子的不解,王象晋跟着内侍转到朱由检跟前,紧张的叩拜行礼。

朱由检随即将他扶起赐坐。

王象晋得了皇帝如此亲切的对待,更觉有大事临头,只敢半个屁股搁在椅子上,随时准备着重新跪下。

“先生不用紧张,朕今日召先生前来,乃是有事相求。”

朱由检看出了王象晋的坐立不安,便微笑着安抚。

“来人,请先生吃茶!”

对于这位善于农学,也被后人记载为“急公好义”的长者,朱由检不介意对他温柔一点。

毕竟以明末虚华的作风,还能出一个研究农作物的士人,属实是歹竹出好笋了。

“国家多难,百姓艰辛,朕亦日夜忧伤……”

“尤其陕西方面,当地官员连连报奏,要么是天灾了要钱赈灾,要么就是边军缺饷要钱安抚,朕真怕哪天就来个消息,说陕西被连年的天灾人祸逼到造反了!”

朱由检先是温和的与王象晋问候了一二句,随后拍案而叹,说出了自己要王象晋做的事。

“朕听闻先生研究过海外传来的良种,名为甘薯,产量不凡……若是推广到陕西这等民生艰难之处,只怕要活民无数!”

朱由检思考过了,国朝百年积弊是避无可避,日后天下必然要板荡一回,可即便如此,能拖就拖也是好的。

延迟个一两年,那自己就能做更多准备。

而陕西那边,的确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受苦都能用三代四代来算了,史书上提到的,日后灭了朱家天下的闯王李自成,也是出自陕西。

“闯王”一出,陕西方面当即云集影从,可见当地人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

神州百姓从古以来便是能吃苦的,要不是真活不下去了,谁会想着造反?

朱由检做了皇帝,一是不能容忍老朱家的天下被人夺去,二来也的确要抚慰一下饱受痛苦的治下子民。

王象晋听完了皇帝的要求,顿时激动起来,连称“圣明天子”。

作为一名农学家,王象晋怎么可能看不出来甘薯这等神物对百姓的意义?

如果甘薯不好,那盘踞海外的红毛夷人怎么可能下严令禁制他人带着甘薯走出自己的地盘!

哪怕甘薯种子还没有经过后世的培育,产量没有后世那么高,还存留着天然携带的一些小问题……

可在这多灾多难的年代,能吃、相对高产、种植方便,就足够让百姓奉为神物了!

但在神州推广这种农物,又不是百姓说了算,

得看上面官老爷和地方乡绅的意思!

对江南地区的大部分官员和乡绅来说,甘薯并不是啥太好的东西。

他们想吃饭,自然能吃上白米白面,山珍海味也是饭碗里的常见物,用得着吃那土里土气的玩意儿?

至于百姓吃不上饭挨饿?

那又关自己什么事?

百姓没饭吃还好呢!

那些贱民吃不上饭就得求人求财,到时候自己还能低价买了对方家里的地跟人,把祖上传下来的基业又给扩张一番。

掌握大量资源的官僚士绅不想做这种事,才使得已经传入大明几十年的甘薯只能迟滞在东南沿海几处地方,靠着时间和百姓自发的行为进行扩张。

如果没有后世的知识,从小生长在北方宫廷之中的朱由检,也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搞笑的是,

甘薯土豆玉米这些海外良种在神州的大范围推广,还得等到鞑清把天下士绅砍了一半后才顺利起来。

王象晋虽有个总督哥哥,但在明末动乱的朝局之下,也只能勉强自保,在自家院子里研究下神奇的甘薯。

如今皇帝主动提出要全力支持甘薯推广,王象晋如何不感动。

他也是个传统士人,怎么会不愿意自己所学的东西,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