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封侯拜相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108/47372108/b_47372108.jpg)
第2章 赵王出山
京城里,朝堂上乱作一团,一封封军报呈达御前,安定了近百年的西南,一朝病变,竟有动摇国本的势头。
皇帝坐在御座上,双眼微闭,手里却紧紧攥着西南各州府呈上来的折子
“泸州沦陷”
“遂州沦陷”
“渝州沦陷”
起初不过千余人的西南叛逆,如今却要兵进成都府,乃至于霍乱整个夔州路。
大臣们窃窃私语,或战或和,没人知道皇帝心中是何想法,沉寂良久的朝堂,被皇帝摔折子的声音打破了
“你们一个个都自视饱读诗书,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今怎么一个个都跟哑巴似的,说,都给朕说!”
一个身穿大紫官服,鬓角微白的老臣从班次中持笏出列
“臣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参知政……”
皇帝显得有些不耐烦,又扔了一本折子下去:“有什么话就快说,现在倒讲究上这些礼节了”
这老人名为陈昶,作为朝廷最高军事机构的主官,或战或和,他的意见自是举足轻重。
“臣窃以为这西南叛逆,不过是乌合之众,我朝西南安定良久,军备不免有所废驰,只要从荆湘两广等地抽调精兵万余,则敌必破。”
皇帝皱起眉头,似是对这位陈大人的意见有些不满
“若是依陈相的的意思,这叛军便打不到成都府了。”
又一位老人持笏出了列,他姓江名津,作为行伍出身的勋贵之首,他对这些纸上谈兵的文臣充满了蔑视。
“依江侯议,又该怎样”
“这西南叛逆,虽说比不上我天朝军士,然立足于西南,其对于地形的熟悉,对于地区的控制,都是我军所比不上的,于荆湘湖广之地调兵,离夔州甚远,叛军以逸待劳,虽朝廷有万千军士,也难以一举击溃敌军,依臣的意思,当择几位熟悉西南的良将,率夔州,梓州,成都府三路的军士,直捣敌军。”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又言
“朝中熟悉西南军务之人少之又少,江侯可有人选”
“臣以为魏国公张浦,广陵侯曹璐,还有……”
“还有何人?”
皇帝眼中充满了期待,他深知这魏国公,广陵侯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可统帅三军仍是不足,且这魏国公还是如今的国舅,办事是出了名的骄横跋扈,让这两位去平定西南,恐平定了叛逆,又要出其他的乱子。
“臣荐赵郡王,司徒韩安平”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这赵郡王,本是跟随先帝多年的良将,征燕云,定河湟,平川逆,不是皇亲国戚,却爵至郡王,可见他居功甚伟。
可在先帝立储之时,他对于今上颇有非议,险些让如今的皇帝失了储君之位,先帝龙驭上宾,今上登临大宝,对这位于国有功的能臣良将,不能杀,却又未在启用,给了个司徒的闲职让他在京城颐养天年。满朝文武皆知今上不喜赵郡王,可江侯如今却荐此人领兵出征,可见朝廷是真的无人可用。
“司徒年过五十了,精力早就大不如前,令其主军西南,不妥吧”
皇帝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希望这位江侯能够识趣。
“臣以为这平逆主帅职位,非司徒不可”
“非他不可?”
“非司徒不可!”
皇帝被这位直臣,忠臣气笑了,狠狠地将茶杯拍在桌子上
“难道我朝廷之上就无其他人可用了吗?”
皇帝又饱含怒气的问了一句
江侯跪伏于地,紧接着就是殿前司,侍卫亲军二司的几位主官,然后是三省的几位宰相
“臣荐司徒主理平叛军务”
“臣等荐司徒主理平叛军务”
满朝文武的谏言声,震耳欲聋,也让这位少年君主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握着折子的手颤抖了,有震怒,也有震惊与无奈。
“好,好,朕就依了你们”
皇帝的语气中带着些许颤抖
“敕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赵郡王,韩安平,加太师,都督夔州等处军事,全权署理平叛军务,另以张浦,曹璐佐军,限六月内平定叛逆。”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的喝彩声并未能给予这位少年天满足感和自豪感,反而激发出的是这位少年天子对于外臣的厌恶与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