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3.0:培养和提升敏捷领导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的结构

在这本书中,没有案例分析或大量的“标准”实践清单。相反,你读到的将是研究、隐喻、思想和建议。但这不会降低本书的实用性。恰恰相反,本书宣称的是当一个领域的思想被复制并调整用于另一个领域时,会实现相当大的超越(进步):从生物生态圈生存策略中学到的东西,不会少于从软件商业案例中学到的东西。书中提到的情境很少能与你的情况完全匹配,你得琢磨这些思想是否(和怎样)适用于具体的环境。

这本书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从头开始(即有图片的那面)读。然后开始翻页和阅读。每读完一页,翻过去接着读下一页。在某一刻,看到白页,就表示这本书你读完了。

第1章为简介。首先描述线性思维横式是如何屡屡得出错误结论的。然后介绍这本书的核心思想:管理3.0模型的六个视角。

第2章和第3章分别概述敏捷软件开发和复杂性系统理论。这是后续各章要介绍的敏捷管理和六个视角的两大基石。

第4章和第5章描述管理3.0的第一个视角“人员赋能”,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展开讨论。这两章指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部分,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地保持员工的活力、创造力和积极性。

第6章和第7章讲的是管理3.0模型的第二个视角“授权团队”,团队可以自组织。这一视角要求授权、批准和信任。同样,第6章主要讲理论。第7章主要讲实践。

第8章和第9章阐述“调和约束”的概念,当我们意识到自组织可能导致结果不可控制时,就有必要保护人力资源和共享资源,给人们一个清楚的意图和一系列明确的目标。这是管理3.0模型的第三个视角。

第10章和第11章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团队成员不称职,那么这个团队就无法达成目标。因此,管理者必须致力于提高人的技能和加强纪律性。发展竞争力是管理3.0模型的第四个视角。

第12章和第13章指出,许多团队都要在一个复杂组织机构内部运作。有一点很重要,即考虑通过各种沟通方式而形成的社会网络。壮大组织是管理3.0模型的第五个视角。

第14章和第15章强调的是管理3.0模型的第六个也就是最后一个视角:全面改进。这一视角就像前面那样,分理论和实践两章,解释人、团队和组织需要持续改进,尽量避免失败。

最后是第16章,这是本书的结尾,整体回顾管理3.0模型,并将它与其他一些管理模型进行比较。

由此可见,管理3.0模型的六个视角都是分两章描述的,前一章注重理论,后一章更侧重于实践。可以只读敏捷管理是“如何”实践,但这意味着你会错过另一章的“为什么”。

本书各章之间没有什么关联,所以,对于理论部分,可以按照任意顺序阅读管理的六个视角,但对于实践部分,最好从第一视角开始。我自己没有亲自检验过所有720个排列组合的阅读顺序。

在每一章中,有时你会发现,不同标题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密切。这是我精心设计的。我发现,将管理3.0模型分为六个视角并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对本书的结构也是一种制约。既要使其独立成章,又要保证每章内各个主题之间过渡自然,有时真的是一种挑战。但我觉得我做得很成功。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像对待其他创新性事务一样,对我的这点儿小创意表示宽容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