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时间:西周元年(前841)
人物: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
历史终于演进到中国历史上祚命最长的周朝。说起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朝代,相信不少人深受《封神演义》等神话传说的影响。因此,周文王、周武王和姜子牙讨伐商纣王的历史也颇具传奇色彩。
这是距今约三千年前的故事,改朝换代,血流成河,惊天动地。而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关键人物,一是周文王,二是周公。
周文王姬昌,原为商纣王的诸侯,封西伯,故又称西伯、姬伯。相传他在被商纣王囚于羑里期间,推演出了周易,为后世万年开启了一套和神秘宇宙对话的密码。姬昌奉行德治,生活勤俭,勤政爱才,成为诸侯中的道德楷模,受到天下百姓爱戴。文王去世后,其儿子周武王姬发就联合其他部族,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并在著名的牧野之战中大败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为了表明自己取代殷商的正当性、合法性,周朝开动宣传机器,竭尽所能把前朝的商纣王描述成一个沉湎酒色、重刑厚敛、拒谏饰非的暴君,以至于这位据说也颇有一些才能的帝王声名狼藉、遗臭万年。事实上,商纣王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趋于没落,尽管他东征西讨想挽回败局,但已难以挽回他自焚丧命、亡国之君的宿命。
周朝肇基者除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两代君主和姜子牙这位被神化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也是最值得被历史记录的一位。
关于这位周公,可说的实在是车载斗量,连今天有的人做了梦也要按照《周公解梦》里他老人家的指示去解读一番。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确都发自内心地争相把他树成忠君爱主的道德楷模和奠定天下公序良俗的治世能臣。为了招贤纳士、广揽人才,周公洗一次头得几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也得数次吐出口中食物,生怕怠慢贤士,这种礼贤下士的作风为我们留下了“吐哺握发”这一成语。在辅佐胞兄姬发挫败商纣、建立周朝的艰难历程中,姬旦功不可没;制礼作乐,使万世子民言谈举止有规矩可依,他也煞费苦心。即使遭受冤屈,他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理所当然地被万世敬仰、名垂青史。“周公”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成了忠厚长者、可托付大事者的代名词。雄才大略的三国豪杰曹操也由衷地赞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孔子儒家学派把他作为最高人格典范,把周初的仁政誉为最高政治理想,孔子本人终生念兹在兹倡导的始终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武王之后,成王、康王父子二人广施仁政,厉行节约,农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共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在他们统治时期,周朝疆域急剧扩大。为了更好地实施统治,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分封制)被采用实施。周天子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赐给王公贵族。分封诸侯对自己的封地实行完全自治,定期向天子朝贡、镇守疆土,如果天子遇到危险还要率军勤王。
分封制直接导致诸侯崛起,王室逐渐衰微,一些异性诸侯不仅停止朝觐,甚至起兵叛逆,公然和周王室叫板。为了重振周室,再现“成康之治”,周厉王姬胡决定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强大军事。由于不断分封,大部分税收都流进了诸侯和贵族的腰包,周王室能征税的范围越来越小。周厉王任用荣夷公分管经济,违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泽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把以前未纳入征税范围的山林川泽纳入进来,但此举影响了王公贵族的利益。山林川泽纳税收入充实了国库,周厉王便任用虢公长父组建军队,加以训练,重振王师,然后开始四面出击,去征讨那些犯上作乱的贵族大臣。
最终,周厉王的改革使得他和贵族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新贵族们怂恿工商业者和沦为平民的没落贵族在镐京发动了一场武装政变——“国人暴动”。周厉王逃之夭夭,从镐京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丢下个空空如也的周王室无人理政。两位股肱之臣周公和召公被国人推选出来,代行天下之事,同时考察新天子人选。周公和召公联手辅政,这一独特现象史称“共和行政”。
这一年也是中国历史纪年的重要节点。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岁次庚申,中国历史第一次开始纪年,中国历史从此有了清晰的时间轴。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认真筛选材料,精心组织编纂,为后世留下一部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这也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