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而脾胃学说则是其中之瑰宝,光彩夺目。其起始于《黄帝内经》,创立于东垣,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研究及应用脾胃学说的众多专家学者在中医界已形成著名的学术流派。
《脾胃论》系统阐述了脾胃学说理论及其临床运用,是金元大家李东垣的名著,功在千秋。李氏的“内因脾胃为主论”源于张仲景的“四季脾旺不受邪”,是对仲景理论的发展。李氏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皆因“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本”“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从而创立论治脾胃内伤大法和方药,主张益气泻火、升清降浊,制定“补脾胃,泻阴火”之升阳汤和“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之补中益气汤,皆为后世治脾胃病之津樑。东垣“重脾胃,升清气”,至清代叶天士补充了“补脾阴,滋清润,养胃阴”理论,使脾胃学说更臻完善。当代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谈个人临床体会时说:“运用脾胃论治的理论,治疗范围广泛,不仅可治消化系统疾病,对循环、呼吸、泌尿、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都有采用治脾胃而收到良效的例子。”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疾病谱的变化,各地后学又在李东垣的基础上融会新知,正如邓老指出:“岭南中医学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兼收并蓄,形成体系。”岭南脾胃病是基于岭南地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传统意义上的岭南是指越城、大庾、骑田、都庞、萌渚五岭以南的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人出汗多,喜食鱼虾、海鲜等多湿滋腻之品,久之形成脾虚不运兼有痰湿的体质特征。岭南人以三类体质最为常见,即气虚痰热型、寒湿化热型、阴虚湿热型。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极易产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故我们认为岭南脾胃病的病机从20世纪60年代的脾虚为主,已演变成为肝气犯脾、湿郁化热、脾虚不运的多元病机,在此基础上提出岭南脾胃病的辨治观点:①脾胃本源学说,治病时刻顾护脾胃之运化。②岭南湿热致病学说:湿热→浊毒→毒垢。湿盛成浊,热盛成毒,浊毒积久成毒垢,毒垢是产生难治病、恶性病的根源,治疗注重“宣清通降”法。③脾胃与肝胆相关理论:主张治胃不忘调肝,治肠不忘运脾,治肝不忘实脾利胆。
本书分为10章:第一章岭南脾胃学说的由来;第二章岭南名中医对脾胃学说的运用与发挥;第三章当代岭南名家经验介绍;第四章岭南脾胃病的主要证型;第五章岭南脾胃病治疗二十法;第六章岭南脾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第七章岭南脾胃病自拟经验方及临床应用;第八章岭南脾胃病医论;第九章岭南地区医案精选;附录朱敬修教授药性括要。
岭南气候温润,中药品种丰富,民间草药遍地,民众信中医、用中医蔚然成风。岭南中医人才辈出,吾有幸生长于穗,行医于粤,历五十六载临床验证,上下求索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原自著《杏林健行》的基础上,总结出“岭南脾胃病治疗二十法”,治疗脾胃病经方与时方结合,中药与草药同用。经岭南内科大会脾胃消化论坛连续8期学习班推广应用,各地反馈施之效良,今详细列出,以就正于同道。
论中如有不妥之处,祈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邱健行
二〇二一年春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