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建校之初起,学校就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一批主要岗位管理干部。

从1978年至今,学校不但构建了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层次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而且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亦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中国人民大学确立了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不断改进与完善研究生教育工作,立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内涵提高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开展博士点学科专业主文献制度建设,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逐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之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关键。作为党和国家亲手缔造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应该以担负国家使命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专门人才和科技创新、理论创新人才为工作的重心。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应视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中国人民大学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大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落实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将“人大梦”融入“中国梦”,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当前,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应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发布实施为契机,抓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把“立德树人”理念落到实处,传承、发展和创新学校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三十年(1978—2008)》一书,对于探索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充分理解“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使命,有助于探索研究生教育的“人大模式”,以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层次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