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身份特殊的布衣诗人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云:“陈祚明,字胤倩。仁和人。布衣敦高尚之节。家贫卖文以给食。顺治十三年入都,以诗酒遨游公卿间。龚鼎孳、王崇简皆甚礼重之。……殁在康熙十三年。年五十二。”[28]陈祚明与王崇简、龚鼎孳这样最早一批仕清明臣有所交往。因当时陈祚明不仅远离政坛,在诗坛上也尚未崭露头角,所以这一时期的交往还主要表现为王崇简等人对陈祚明的奖掖和照顾。
王崇简(1602~1678),字敬哉,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清官礼部尚书,与龚鼎孳等人皆属顺治至康熙初年京城诗坛的名公。王、龚二人好交游酬酢,对陈祚明甚为礼重。汪琬《宛西集序》把王、龚二人与钱谦益、吴伟业并推为“以文学倡导于前,然后鸿儒硕士,望风继起”[29]的领军人物。特别是龚鼎孳,《清史稿》云:
鼎孳天才宏肆,千言立就。世祖在禁中见其文,叹曰:“真才子也!”尝两典会试,汲引英隽如不及。朱彝尊、陈维崧游京师,贫甚,资给之。传山、阎尔梅陷狱,皆赖其力得免。……自谦益卒后,在朝有文藻负士林之望者,推鼎孳云。[30]
可见,龚鼎孳汲引英隽、资给贫困之士,是其一贯行为。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陈祚明能够得到龚鼎孳的赏识和礼重,是与其自身的博学与才略分不开的。王、龚论诗皆取宗唐人,对顺康之际京师诗坛的复古诗风深有影响。
王崇简在《稽留山人集序》中不仅交代了自己与陈祚明的交情,亦对陈祚明的才情以高度赞赏:
余衰季抱疾,每思平生故交,不胜今昔之感。武林陈康侯以其兄胤倩遗诗目录过余,云“先处士兄诗业已编辑成集,辱在相知最深且久,宁无一言以序之乎?”……人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常在言外”。读其诗自能得之。……胤倩抱经术之业,以嘉惠后学,来游都下,虽未履仕籍,实多讦谟,士大夫争下榻焉。[31]
他高度赞扬了陈祚明的文采,虽然他未仕清朝,一介布衣,但是在当时还是颇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青箱堂诗集》录《送陈胤倩还武林》一诗,有“若到湖山忆旧侣,知君为我上江楼”句,表达了与陈祚明非同一般的友谊。
另,朱彝尊《曝书亭集》录《王尚书招同钱毛陆陈严计宴集丰台药圃四首》一诗,其中,王尚书就是指王崇简,“钱”即钱澄之,“毛”即毛会建,“陆”即陆元辅,“陈”即陈祚明,“严、计”乃严绳孙和计车。其一云:“上苑寻幽少,东山载酒行。发函初病起,出郭始心清。一老风流独,群贤少长并。甘从布衣饮,真得古人情。”[32]他们群贤少长并集,载酒畅游,凭怀古人而吟诗作赋,呈现的是一种和谐繁盛的文化气象。而这种宴集赋诗的意义,不仅仅在聚会本身,其中的文化意义当类似古代的金谷、兰亭雅集,这实质上是一种与会文人之间共同的审美风尚的张扬和理论主张的宣言,在这里则代表着以王崇简为核心的诗学理论上的复盛唐之古的主张。然而,对于尚未能在诗坛展露头脚的陈祚明个人来说,则是对其诗坛地位和“时贤”身份的肯定与认可。此间乐趣,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方能体会,因此说“甘从布衣饮,真得古人情”。由这些记载可见,陈祚明与当时京师一些著名文人的交往是相当紧密的,他诗酒遨游于公卿之间,也可算一位身份比较特殊的布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