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我国发展“互联网+”绿色制造的意义重大
绿色制造是通过集成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实现制造业向环境影响小、资源利用高、经济效益好的绿色化方向发展。“互联网+”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的融合应用模式。过去,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依托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以获得高产出,经济质量效益较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这既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显著影响了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的当下,在绿色制造领域加快集成各类先进“互联网+”技术,既是时代之需,也是绿色制造演进发展应有之义。
(一)“互联网+”绿色制造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
“互联网+”绿色制造涵盖了精益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集成了各类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制造的融合创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从全球来看,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是全球制造业竞争与合作的关键赛道。我国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在新时期要保持既往优势,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需要将传统优势进行有效整合,重塑核心竞争力。“互联网+”绿色制造,就是利用新科技革命涌现出的前沿互联网技术,加快传统制造业全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以绿色可持续的思维推动制造业完成由大到强的蜕变。
(二)“互联网+”绿色制造加快提升人民获得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事关民众健康、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互联网+”绿色制造,通过互联网将绿色基因注入传统的工业园区、工厂、工业制品中,形成先进生产组织活动、先进监测管理能力,组织各方共同构建起绿色制造的硬标准、硬制度、硬环境,营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拓展环境容量、改善生产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互联网+”绿色制造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15-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年,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而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3个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水平高出约1.2摄氏度。2019年和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继续上升,2020年全球气候变化指标和影响进一步恶化,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缩等极端气候加剧,尤其是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叠加,为全球带来双重打击。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推动制造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当前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制造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利用好“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推动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道路的关键发力点,尤其是在经济复苏需求强劲的后疫情时代,积极发展“互联网+”绿色制造将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强大纽带加速人与生态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助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双赢。
(四)“互联网+”绿色制造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振兴、创造就业机会、解决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议题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纳。在发达国家的共同推动下,绿色发展成为国际趋势,绿色制造成为竞争焦点,制造产品出口发达国家的门槛被进一步提高。我国要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实现出口的产品与服务既要在量上领先,又要在质上有优势。“互联网+”绿色制造,通过推动互联网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创新绿色制造技术、提升生产制造效率、降低资源投入、减少环境污染,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始终,从而加快提升我国绿色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1]本研究由世界银行资助,我们需引用世界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但世界银行数据库并非每年更新所有指标,本书中的世界银行数据均为交稿时的最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