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才与组织建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乌卡时代下的组织形态

很多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都会陷入仅进行技术转型的误区。事实上,企业需要转型的远不止是技术本身,而且是需要进行业务、营销、组织和战略的全面转型。企业正在经历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对企业管理的优化,而且也是代际的变化。新旧组织的博弈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麦肯锡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为70%~80%。该报告还指出,组织能力不足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成功的绊脚石之一。组织能力的不足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各职能部门相对孤立、担心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难以形成并执行统一的客户观。

适应乌卡时代下的组织形态有平台型组织、敏捷型组织和共创型组织三种。

2.2.1 平台型组织

平台型组织是指能够驱动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一种组织形态。平台型组织主要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定义组织形态。组织由原来的金字塔式、科层制变得扁平、网状和立体,彼此间互相发生作用、产生连接。

平台型组织的三大特点如下。

第一,委派距离客户最近的人来做决策。

第二,目标协同,各种对应目标的关系是网状化的。

第三,信息透明,相关人员充分共享和获取信息,透明即赋能。

2.2.2 敏捷型组织

敏捷型组织是指对市场变化能够做出快速反应的组织,它从组织的响应速度的角度定义组织形态。根据埃森哲等世界知名咨询公司的研究,灵活性、快速适应能力、快速执行战略的能力、创造力等是企业赢得胜利的特质。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使企业变革变成常态,这都需要企业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不断发展。

敏捷型组织能够适应灵活快速的调整,这些调整包括“去中心化”、小团队作战,以及激活员工的潜力、让员工自己成为自己的“Leader”等。敏捷型组织有以下四种特征。

第一,拥抱变化的企业文化。

第二,快速的响应能力。

第三,强大的执行能力。

第四,持续的迭代能力。

2.2.3 共创型组织

加里·哈默在他那本著名的《管理的未来》一书中宣称,“21世纪,制约组织实现优良业绩的不是营运模式,也非其商业模式,而是该组织的管理模式。”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组织、韩都衣舍的小组制、海尔的小微与创客、永辉超市的合伙人团队,均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共创型组织。

共创型组织从沟通模式角度定义组织形态。共创型组织倡导双向沟通,没有对错只有不同。在共创型组织中,每个人都是学员,每个人也都是教练,从而使所有人一起“看见”事情的全貌,并得出解决方案。共创型组织要求从问题出发,独立思考,找到“冰山”下的未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共创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在激发团队活力、建立团队共识方面,不断破局、卓尔不群。

共创型组织有以下三种特征。

第一,在沟通模式方面,沟通不仅是为了解决冲突,更是为了共同创造。我们以往的沟通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冲突,但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共同的创造型沟通才是最好模式。

第二,在沟通情境方面,不消极等待,杜绝弦外之音。新生代也好,Z时代也好,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信息爆炸的影响,每个人都在发声。在沟通过程中,应倾听并尽可能早地给出反馈,以形成坦率开放的氛围。

第三,在领导情境方面,更提倡“真诚”领导力。管理者对新生代员工要更多地采取激励引导的沟通方式,说真话、不打官腔,减少高高在上的命令式沟通方式,强化领导方式的人性化与科学化。

总之,在数字化时代,客户实时地与企业发生互动;企业以客户为中心,并整合多方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要求组织日益敏捷,围绕客户的需求,容纳更多相关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为企业提供获得竞争优势所需要的灵活性和加速度;组织形式更多地强调协作协同,共同创新;注重上下贯通的激活、赋能,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升组织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