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卷三 不计较过往,不留人生遗憾,少年夫妻老来伴
第135章出生不由己,来世则幸运
肖诺的外孙女、外孙,也就是欢欢和乐乐,正式进入幼儿园,开启了步入社会的前进里程。
已经退休在家、曾经重点看管两个孩子,同时兼顾为一家人买菜、做饭的肖诺,一下子轻闲许多。特别是平日里,身边没有了整天围着乱转的宝贝们,顿时显得空落落的。
这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然历程,肖诺心里是明白的,并且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她打算利用这些空闲时间为自己写一篇回忆录。
目的是什么呢?或许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前辈人的经历,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自己将来的念想。总有一天,会老的走不动了或者干脆失去记忆了,如果还能认识字,就翻开看看,哪怕当作别人的经历,也算有点儿内容吧:
我的出生,同所有生命一样,并不是自己选择来的。但六十多年过去,早就明白了个体生命面世的偶然性。无论出生在哪个家庭,都是父母赋予的基因。虽说是他们决定了下一代的到来,理应对子女负责,但作为子女,确实需要怀有感恩之心,尽力报答生养之情分,因为能够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儿,实在是很幸运的。
纵观大千世界,家庭层次各不相同。有的人出生就被形容为含着金钥匙,有的人却是奋斗一辈子也达不到人家出生时的高度。所以,无需怨天尤人。社会需要多层面,不管位置在哪里,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我人生的最初位置在四线城市附属的一个小山村。
我的奶奶还裹着小脚。她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是“笑不露齿、话莫高声”,大一点则是学习一些洗衣、做饭、做女红等生活技能,嫁人后被要求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着锅台转。
那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庄稼收成全靠天赏赐,风调雨顺之年还好过一些,如果遇到旱灾或是涝灾,一年里就会有几个月的时间青黄不接。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因而人们会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当然也是:“吃了吗?”而每个家里的劳动力都是以男人为主,所以有了干的先紧着男人吃,然后顾着孩子,最后才是自己。
一年里难得吃上肉、难得穿新衣,所以人们才特别盼望过年,希望能饱餐一顿、能换上新装。但这也只是很多人的期望而已。
不过我家比较例外:我爷爷会木工手艺,总比别人多赚些吃的,有时还能有点儿零花钱;奶奶也不似大多妇女那样,在男人当家作主下只管操持家务。因为爷爷很多时候都是在外做工,有时就算在家也是忙于活计,所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奶奶说了算。
奶奶的娘家离得并不远,据说婚前也是温顺女子,嫁过来后也有过一段甜蜜日子。但那时卫生条件很差,特别容易传播疾病;医疗条件也不好,有病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几个孩子先后夭折后,不仅让她性情起了变化,她婆婆也整天骂她“扫把星”,恨不得赶快将她扫地出门。
上天保佑,最后总算将我的父亲抚养大,还传承了爷爷的技艺,成功进入县城的修理厂工作。
这在全村来讲是了不起的大事,奶奶因此将头高高抬起,说话也粗声大气起来。公婆去世后,她更是主抓全面,特别把为儿子找个好媳妇放到重要位置。
在这方面,她的挑剔是出了名的,最终左挑右选确定了我的母亲,也是与她娘家约法几章才罢休。
我奶奶是“千年媳妇熬成婆”,于是自然地延续她婆婆的做法欺压自己的儿媳妇。我爸爸对奶奶言听计从,我妈妈当然也没有反抗的余地,后来去修理厂大院才算放松一些。
怀孕后,妈妈的形体成了奶奶的重点关注区,每次见面都说是小子的面儿大,因而脸面上多少有些缓和。
妈妈还是相信这些传统说法儿的,所以孕期压力并不大。但随着生产日期越来越近,她的心理防线有些不稳定了,特别怕见女孩儿,所以等生出来第一眼看到我时,简直都绝望了。还好肖强随后到来,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那年月村里人生孩子,都是叫个接生婆到家里的,更没有孕期检查的项目。
我爸爸毕竟在县城工作多年,知道应该去医院生。于是这一次不顾奶奶反对,上班前用推车把媳妇送到医院,下班后又赶紧去医院探望。
听说孩子已经生出来,他放心了。见到一对龙凤胎,他先是一阵惊喜,后是心头一沉:一起养两个孩子毕竟负担重了点儿。
听我妈妈说先出来的是女孩儿,可把她吓坏了。我爸爸不禁感同身受,瞅了我一眼,随后把包裹中的我放到车的一角,又将儿子放到媳妇怀里。
虽说是在医院生的,倒也没用住院,一个小推车就把我们全家带回修理厂宿舍。
晚上总是有着寒冷的意味,刚出生不久的我孤零零地被缆在车角,总算平安到了家。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味抱怨那次他们没有抱我,只是希望他们当时能换着抱一下,别让我灌那么多的冷风就好了。因为刚出生就受了风寒,让我咳嗽了挺长时间呢。
但我仍然感激我的父母没有丢弃我。因为那个时代家长将自己认为多余的孩子送人的事例时有发生,而我毕竟在原生家庭里稳定成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