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問要旨論
金·劉完素 撰
自序
天地之道,生一氣而判清濁,而清者輕而上升爲天,濁者重而下降爲地。天爲陽,地爲陰,乃爲二儀〔1〕。
〔1〕二儀 天地。《曹子建集·惟漢行》:“太極定二儀,清濁始以行。”又作兩儀。《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疏》:“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謂兩體容儀也。”
陰陽之氣,各分三品,多寡不同,故有三陰三陽之六氣。然天非純陽,而亦有三陰,地非純陰,而亦有三陽,故天地各有三陰三陽,總之以十二矣。
然天之陰陽者,寒暑燥濕風火也;地之陰陽者,木火土金水火也。金火不同其運,是故五行彰矣。然天地氣運,升降不以〔2〕,陰陽相感,化生萬物矣。其在天則氣結成象,以爲日月星辰也;在地則氣化爲形,以生人爲〔3〕萬物也。
〔2〕以 通“已”。《史記·留侯世家》:“殷事已畢。”
〔3〕爲 與也。《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爲謀。”
然人爲萬物之靈也,非天垂象,而莫能測矣。其我〔4〕機理,歸自然也,其非聖意,而宣悟玄玄〔5〕之理。故有祖聖伏犧占天望氣,及視龍馬〔6〕靈龜〔7〕,察其形象,而密解玄機,無不符其天理。乃以始爲文字畫卦,造六甲曆紀〔1〕命曰《太始天元册文》,垂示之於後人也。以誚〔2〕神農,昭明其道,乃始令人食穀,以嘗百藥〔3〕,而制《本草》矣。然後黄帝命其〔4〕岐伯及鬼臾区,以發明太古靈文,宣陳造化之理,論其疾苦,以著《内經》焉。
〔4〕我 爲也。《太玄·童》:“會我昏。”
〔5〕玄玄 原作“元元”,“元”避清聖祖玄燁諱,今正之。玄玄,深遠也。《藝文類聚·翟先生碑》:“玄玄焉測之則無源,汪汪焉酌之則不竭。”
〔6〕龍馬 傳説中的瑞馬。《藝文類聚·尚書·中候》:“龍馬銜甲,赤文緑色。”《注》:“龍形象馬,甲所以藏圖也。”
〔7〕靈龜 有靈驗的龜。《爾雅·釋魚》:“一曰神龜,一曰靈龜。”《注》:“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似蝳蝐,俗呼爲靈龜。”
〔1〕六甲曆紀 六甲,以天干地支相配,計算時日。《漢書·食貨志》:“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記之事。”曆紀,曆數綱紀。《漢書·律曆志》:“故自殷周皆創業改制,咸正曆紀。”六甲曆紀,干支曆法也。
〔2〕誚 至。誚,古文譙字,見《説文》。譙,瞭望。《史記·陳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師古《注》:“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矣。”望,《廣雅·釋詁》:“至也。”誚,至也。
〔3〕藥 據上下文義、《帝王世紀》疑作“草”字。
〔4〕其 助詞,無義。《詩·邶風·北風》:“北風其凉,雨雪其雱。”
凡此三皇三經,命曰三墳,通爲教之本始,爲萬法宗源,誠爲天之候也。若論愈病疾,濟苦保命防危,非斯聖典,則安得致之矣。然經之所論,玄機奥妙,旨趣幽深,習者卒無所悟,而悟得其意者鮮矣。完素〔5〕愚誠,輙考聖經,撮其樞要,積而歲久,集就斯文,以分三卷,叙爲九篇,勒成一部,乃號《内經運氣要旨論》〔6〕爾。乃以設圖彰奥,綺貫紀倜〔7〕,襲句注辭,而敷其言意。或可類推者,以例傍通,例成而陳精粹之文。詁训難明者〔8〕,兼義釋字音,以附之於後。雖言詞鄙陋,所乘〔9〕從俗,而庶覽者曷爲悟古聖之妙道矣。
〔5〕完素 原作“宗素”。宗字系形近之誤,據下文“劉守真謹序”改。
〔6〕《内經運氣要旨諭》 即《素問要旨論》之初名。
〔7〕綺貫紀倜 綺,《釋名》:“綺,經緯之縱横也。”紀,《説文》:“紀,别也。”倜,《説文新附》:“倜,不羁也。”綺貫紀倜,理順條貫,精義彰顯。
〔8〕詁訓難明者 其下原衍“詁訓者難明”五字,據上下文義删。
〔9〕乘 用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乘絳幡之素蜺兮。”
河間劉守真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