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亲爱的孩子:
你说你感到孤独,使我有点吃惊。你这样的年龄,生活才刚刚开始,人生之路只是在起跑阶段,你的周围有那么多美妙的风景值得浏览,有那么多有趣的朋友值得交往,有那么多新鲜的问题值得探索。你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
不错,孤独这个词,常常出现在一些人的文章里,出现在一些人的谈吐中。在有些人的眼里,孤独是一种时髦,没有孤独感,便是肤浅,没有孤独感,便是平庸的凡夫俗子。是不是这样呢?我想答案不应该是肯定的。
有人说,孤独是现代人无法躲避的一种状态,人心如险恶的网,处处有陷阱,处处是庸俗和嘈杂,与其在喧嚣中疲惫不堪地活着,不如孤独。也有人说,孤独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孤独地面对自己,面对自然,可以远远地避开烦人的尘世。
其实,孤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一种美妙的状态。在你之前,我曾收到过很多年轻朋友的来信,他们在信中抱怨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找不到知音。他们都觉得自己很孤独,世界浩茫,却没有人可以说话。我见到了几位给我写信的年轻人,他们默默地看着我,略带着几分腼腆,也带着几分戒备,或许还有几分骄傲,然而目光中分明流露出交流的渴望。我发现和他们交谈并没有困难,我谈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许是我的随便和坦率使他们放弃了那几分戒备。他们向我敞开心扉,谈了许多他们的苦恼和困惑,也谈了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苦恼,是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而他们也不想去了解别人。于是,别人的热情在他们看来常常是虚伪,别人的沉默在他们看来往往是冷漠。有了这两个前提,人与人之间便再不可能作正常的交流,人心和人心之间的鸿沟便越来越深。
这种状态,使我回想起我当年在乡下插队时的一段经历。刚刚下乡时,我也曾觉得自己生不逢时,觉得周围的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我。我每天面对的农民纵然善良淳朴,却没有什么话题可以和他们谈,我需要的东西,他们无法给我。他们不可能打开我灵魂的门窗。我曾经在日记中以《孤独》为题,写过这样的诗句:“周围的面孔那么陌生,这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一个人,说话对我来说已是多余,我要在孤独和沉默中走完我的人生……”写得悲惨凄凉之极。那年我才十八岁。然而生活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可怕,我周围的人群也并非不可交流。不久,我就发现,我周围的人群,不仅善良,而且善解人意,他们向我伸出关爱的手,和我交朋友,为我找书,渐渐驱散了我的孤独感,使我走出了自我封闭的误区。
我把我当年的感受告诉年轻的朋友,还赠给他们一首题为《孤独》的诗。这是英国诗人济慈的作品,当年,我曾经把它抄在我的日记本上,时常诵读:
年轻的朋友们没有读过这首诗,但这位19世纪外国诗人的作品也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我觉得这首诗的翻译不够自然流畅,但诗人要表达的意境和情绪还是得到了较确切的转达。人的至高乐趣,不是享受孤独,而是心灵的沟通。其中的一位青年后来给我来信说:“看来再不能自我封闭,再不能拒绝别人友善的关怀。到人群中去寻找知音,孤独也会离我而去。”我无法断言他是不是能真正离开了孤独的境地,不过,他的这种想法使我感到欣慰。
而你,你的年龄更小,绝不能与孤独为伴。我要告诉你的是,只要热爱生活,只要心灵充实,只要你在追求美好的境界,只要你懂得关心他人,你就一定能摆脱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