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是指建立企业、组织和用户所需要的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它包括获得创建一个能够提供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所需要的一系列工程、技术及管理活动。企业组织的发展水平和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各自的管理环境和组织应用基础不一样,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目的也不同,因此会采取不同的信息系统开发策略和方法。但是对一个组织来说,了解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选择适宜的系统开发方式对系统开发项目进行恰当的组织和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重要前提。
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3.1.1 系统开发的任务和特点
1.系统开发的任务
我们所说的系统开发是指根据企业或部门管理的目标,根据管理工作内容、规模、性质情况,建立起一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软硬件结合的信息系统。比如,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订货的要求安排生产和作业计划,管理企业的设备、物料库存和人员,组织产品销售等;商业企业需要管理商品的进销存过程,包括前台收付款、后台进货、与供应商结账等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咨询企业需要对自己的客户资料进行组织,建立起客户档案及信息查询系统;图书馆需要建立图书出入库管理、书目查询、读者借阅服务管理系统;等等。
以计算机为基础建立的信息系统,有些是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基础上做进一步开发,主要任务是应用软件的开发;有些主要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基本硬件设备和操作工具的开发,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底层数据库,基本管理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配套等多方面的工作。显然,应用软件的开发在信息系统开发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从实际情况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并不都能成功。特别是一些投资量大、技术先进、结构复杂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要取得成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93年,美国丹佛新机场行李管理系统出现失误,导致新机场开业后十多个月无法正常运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0 0 5年,澳大利亚海关用新的“整合货物清关系统”(ICS)代替旧的系统,系统开始运行时出现诸多问题,使大量货物堆积在港口无法及时通关,每天损失超过200万澳元。选择有效的开发策略,正确进行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系统开发对企业组织的所有人员都很重要,而不是仅仅与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有关。信息系统的最终用户遍及整个组织,上自高层领导,下至具体的业务操作人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系统开发主要由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进行。到20世纪末,企业中几乎所有业务部门的用户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企业的业务需求不断推动着信息系统开发的进展,引导着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向。
2.系统开发的特点
(1)系统的复杂程度高。企业具有复杂的内部调节机制,组织结构、内部流程、人员和控制环节等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企业系统内部构成和行为机制越复杂,信息管理系统也就越复杂。同时,系统开发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还需要较多的资源投入,越是大型的开发项目,管理的难度越大。大型系统开发项目可能涉及楼宇工程、电力设施等更多的建设任务,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将开发工程外包到境外 (离岸外包),或者通过远程协作等方式完成开发,相应的管理过程也比较复杂。
(2)是集体的创造性活动。信息系统开发往往需要对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进行转换和分解,再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分解后的处理单元组装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对大系统的分解、对小单元的分析处理和最后的组装都要借助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绝对不能简单地把手工流程搬到计算机上来做,而是要通过人的智慧劳动进行创新。系统开发也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需要技术人员、用户、业务人员和管理者的协同配合。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要有用户的参与,大家协同努力方可完成。
(3)产品无形。设计中的软件、编码阶段的程序、运算过程中的数据等都是不可见的无形产品,除开发者外,其他人很难理解与掌握。演示产品 (demo)的效果与实际产品存在差异。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感知程度不一样,理解上会有差异。比如,每个人的“排序”想法不一样,不同用户的排序需求往往并不一致。设计者参照多数人习惯的排序方式,不一定能让所有的用户接受。理解上的差异具有隐蔽性,往往直到最后时刻系统初步运行时,用户才能真正了解系统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需求是否满足,才会发现真正的问题。产品的无形性加大了软件项目在管理、控制和协作上的难度。
(4)质量要求高。系统所支持的业务越重要,对系统可用性、安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医院的收费系统如果瘫痪,可能会延误病人的抢救和治疗;金融交易系统若计算精度不够,很小的误差会累积、重复并在网络中迅速扩散,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网络银行系统而言,界面操作不便或不好理解可能使用户望而却步。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一直在不断创新,软件开发者不断面临知识过时、容量不足、缺乏开发经验积累的挑战,这是高质量软件开发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5)要求相应的管理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人机相互作用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组织与管理的抉择。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往往伴随着相应的管理思想、业务工作方式、组织制度和人们权责范围的调整,没有这些调整,再先进的系统功能也无法顺利实现;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需要以一定的管理方式和业务规范化水平为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可靠的原始数据,或者原始数据来源不完整,市场目标和组织基础频繁变动,或者生产物质基础很混乱,就无法通过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来解决问题。因此,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高度关注管理和组织方面的配套和调整。
3.1.2 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
管理信息系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又包含具体的组成部分。各部分既有其独立的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个子系统或功能部件发生变化,其他子系统和部件也要相应地进行改变和调整。
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先将复杂的管理任务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单元,再将独立的单元组合成系统。要使开发的最终结果符合企业目标,需要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先进行整体规划,再逐步对分系统和子系统进行设计;遵从先逻辑模型、后确定物理模型的开发步骤。先从整体出发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对功能模块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构建,然后进入具体的设计。否则很容易陷入无穷无尽的修改和调整工作,造成大量重复浪费,甚至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系统无法协调工作。
系统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也要协调工作,业务部门的用户和系统开发技术人员要保持沟通,各个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协作,不断提高对数据、网络、中间成果等资源的共享水平,保证开发进程的一致性。
2.强调系统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任何一个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都离不开企业需求、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其功能目标的设计都有一定的限制性要求,否则很难为企业所接受,甚至可能陷入开发的无底洞。从长远看,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以及企业的环境和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所开发的信息系统投入运行,以及整个行业和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企业会提出新的系统开发要求。要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就需对原有的系统进行扩展或升级,如增加一些功能,与新的系统实现连接,或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资源共享等。系统变革的因素既来自企业内部,也来自企业外部 (如图3—1所示)。所以,要使所开发的信息系统具有生命力,必须对系统的未来变动有所预见,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使系统在将来容易扩展也容易维护。
图3—1 信息系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3.1.3 开发工作的文档化与规范化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开发使用这些程序所需文档的总称。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及时产生并保存相应的文档,包括开发过程中生成的图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文档作为应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企业机密和重点保护的对象,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档是开发、设计程序本身的技术要求。如数据流程图、功能格栅图等,都是进行系统设计的有效工具,有利于人们进行自上而下的逻辑思考,便于将各个局部功能进行整体化连接和合理集成。
(2)文档是开发人员之间彼此交流和团队合作的必要工具,也是开发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大量的记录、管理和交流环节。个人记忆、口传概念等无法满足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基本要求。完备的工作文档设计和书面档案管理是保证团队合作的基础。各种技术设计的原始依据,开发方与用户方签署的合同、协议,对开发阶段成果的认定书等,都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重要文档。
(3)开发文档为后期用户手册、技术说明书等软件配套文档的编制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也为今后软件的修改、功能分析和扩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系统开发文档为今后的软件维护或后续开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从事软件维护和后续开发的人员往往不是系统原先的开发者,开发文档成为他们了解和熟悉系统设计的直接依据,便于他们对新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保证新的开发与旧系统衔接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