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金融: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服务变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推荐序一

近年来,场景金融成为时髦的名词,时常听到或看到。最近,收到黄迈博士寄来的书稿,我抓紧翻看了其中的主要内容,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语言简洁清晰,内容言之有物、启人深思。其中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场景金融的路线问题

场景金融是当前金融行业的热门话题。回顾过去十多年,互联网公司抢滩金融产生的“鲶鱼效应”,已经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商业银行,都是为了推进场景与金融的融合,但两者的优势不同,打法也不一样,前者是先有成熟的场景后植入金融服务,后者是先有成熟的金融服务再搭建培育场景,从路线的方向就可以看出场景金融发展的难易。显然,相比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推进场景金融更为艰难,场景如何寻找、如何搭建、如何培育,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这个过程互联网公司都经历过,甚至面临过生死考验。银行以场景金融为抓手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十分必要,但如何做深、做实、做细场景金融服务以应对互联网公司的挑战,值得深思。

场景金融的泛化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一哄而上”,全面推进场景建设,从早期的在线商城,到五花八门的手机银行,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最后落下的却是“一地鸡毛”,真正有起色的场景金融服务并不多见。这背后反映出,大多数银行并没有从战略上思考场景金融的逻辑和方向,没有从战术上思考金融服务如何融入高频场景。事实上,场景无处不在,但高频场景却是稀缺资源,大多已被互联网公司牢牢掌握,银行如何抓主要矛盾,寻找融入高频场景的机会,进而实现弯道超车更为重要。

场景金融的运营问题

场景建设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运营,即“三分建设,七分运营”。这方面一直是商业银行的短板,传统银行的运营更多关注产品推广和业务运行,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银行更多关注如何通过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客户运营等打法,来吸引更多流量,并将流量转化为价值。对银行的场景金融运营,不可能完全照搬互联网运营的打法,如把控不好,容易带来新的风险点,更多的是要学习互联网运营的思维。目前,很少有银行深入关注场景金融的运营问题,这也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

场景金融的发力重点

有了方向和思路,剩下的就是执行。下一步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发力场景金融,不外乎C端、B端、G端等几大方向,但对银行而言,C端场景金融发展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大,绝大多数市场份额都被互联网公司所占据。更有可能突围的是,加速布局B端和G端,与互联网公司赛跑,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同时,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银行应该更多关注乡村场景的机会,如何发挥场景金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是一篇大文章。

上面提到的有些问题,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有些问题,还需要读者在通读全书后做进一步的思考。本书不是学术著作,在对场景金融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值得工作之余细品,或许能为金融从业人员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路。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互联网公司的冲击对于银行来说并不是一次重创,反而是一次涅槃重生的机遇,是一次去粗取精的历练,也是一次全新而又具有无限可能的挑战。回首我国银行业百年发展之路,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磨炼,也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相信在这一场景革命中也会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