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与楚汉相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功德无量的大一统

完备的国家机构建立后,踌躇满志的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统一大业……

“郡县制”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它遭到了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帮老臣的抵制,但在秦始皇的支持下,实行起来还算顺畅。

眼看着新帝国逐渐步入正轨,一手推动“郡县制”的李斯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李斯心中,他已经为帝国构建了更为宏伟的设想。

一天,正忙于政务的李斯忽然被秦始皇召见。待他一进入咸阳宫,还没行完君臣大礼,秦始皇就着急忙慌地说道:“天下刚刚平定,朕所烦忧之事甚多。此次召爱卿进宫,一来是让爱卿陪朕聊聊天。二来呢,朕想知道,爱卿怎么看待朕这些年来的表现?”

李斯似乎早有准备,待秦始皇说完,便立即在左手心写了个字伸到秦始皇面前。

秦始皇一看,原来是个“一”字,便有些纳闷地问道:“爱卿此举何意?”

李斯狡黠地笑了笑,向秦始皇侃侃奏道:“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为,一为万物之始,无一则无以至天下。一,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非凡,彻悟一道而可贯万机,就是这个道理。今陛下一统寰宇,一主天下,开创了古人从未有过的伟业,陛下实为亘古以来的第一人也。”

秦始皇心里乐开了花,但仍然谦虚地笑着说:“朕能横扫六合,问鼎中原,多亏有爱卿这样的贤臣辅佐,才有此成就,今后还得继续仰仗爱卿的辅佐啊!”

李斯赶紧起身施礼答道:“陛下之言,令臣汗颜。忠心辅佐陛下,自是臣的职责所在。”

“爱卿真乃朕的股肱之臣也!”秦始皇似乎对李斯的表态很满意,欠了欠身子继续说道:“现在天下初定,不知爱卿可有什么安邦定国之良策?”

李斯见秦始皇主动提及,知道进言时机已到,于是清理下嗓子,高声向秦始皇道:“臣斗胆以为,陛下若想大定天下,仍需从‘一’做起。”

“哦,此话怎讲?”

“禀陛下,想当初七国分治期间,各国法令不一,货币、文字各异,度量衡也大不一样。今天下虽已归我大秦,但此等遗留问题,却令天下黎民百姓深受其累。若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大秦的稳定发展。臣以为,当今第一要务乃迅速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法令、币制、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如此方可万众归心,我大秦也才会长治久安。”李斯一口气将内心酝酿已久的想法和盘托出,他企盼这些建议能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李斯的愿望达成了,秦始皇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系列的统一工作。

首先是统一文字。

中国古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自商朝,当时所用文字为甲骨文,此后逐渐普及开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已经从甲骨文进化到金文。

这种金文,形制华美,但各诸侯国在使用时,加入了许多本国的特色,使得“语言异声,文字异形”。因此,当时的赵国人认不出齐国的文字,齐国人也认不出赵国的字。

在七国纷争期间,这些自然不算什么,但秦国一统天下后,这事就显得比较麻烦,大家各自说方言也就算了,可是皇帝的诏书发到一些地方,比如南边的桂林郡,当地官员不认识,那还怎么工作?秦始皇觉得这是大问题,就交代李斯他们来做统一文字的工作。

秦本西周故地,通行的是籀(zhòu)文,也叫大篆。大篆笔画繁多,不利读和书写。李斯等人领命后,废除异体字,推行简化字。将大篆简化为小篆,也叫秦篆。

后来,随着文字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出现了更简单的字体“隶书”。这种新文字的创始人,是一位名叫程邈的小吏。他因犯罪被判刑十年,待在监狱里没事就琢磨文字演变,大有成就。秦始皇认为他太有才了,不但将他释放,还将其提拔为御史。

程邈把篆字笔画转折处的圆弧形,全部改为直角转折,成为后世“方块字”的起源。从此,中国主体文字就变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的曲里拐弯分道扬镳。

由于秦时实行严刑峻法,监狱断案这类事特别多,导致官狱文书工作繁重。程邈发明的新字体,因为易写,深受当时抄写文书的“徒隶”(也就是狱卒)的欢迎,一下子流行开来,后世因之将这种字体命名为“隶书”。到汉朝,隶书已上升为主流字体。

秦始皇对文字的改革,其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因为这一举措,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续了文明。事实上,中华文明之所以不中断,文字的作用居功至伟。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周篆到秦篆,从篆书到隶书,一脉相承。于是商文化延续为周文化,周文化延续为秦文化,秦文化延续为汉文化。承上启下的,正是秦始皇的“书同文”。

书同文的结果,是一个伟大民族也就是汉族的诞生。汉族虽然得名自汉代,但其实它的形成开始于秦。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秦帝国过于短命,而东西汉又长达四百多年,或许我们今天所说的汉语、汉字、汉族、汉人,是应该叫作秦语、秦字、秦族、秦人的。

其次是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是指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

战国时,七国各自为政,度量衡各不相同,国与国之间的交易要经过复杂的换算,算得人直发晕,而且还极其不方便。

秦并天下后,秦始皇用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范围。秦始皇的这一整顿,大大方便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商贸的发展。

秦始皇还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这个算法后来也延续了千年,大致不变。

第三是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五花八门。简略地说,大体上是周、赵、魏、韩通行布币,燕和齐通行刀币,楚通行铜贝和金币,秦通行圜钱。而且即便同为刀币或布币,形制和重量也不一样。

这些钱币,对钱币收藏者来说是福音,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起来却极为不便。秦始皇也看到了这种弊端,天下初定后,他便下令废除秦以外六国的刀、布等货币,统一以“秦半两”圆铜钱作为法定货币,与黄金并用,还规定珠、玉等物只作器饰珍藏,不能充作货币。

从此,铜制的方孔圆钱作为主流钱币,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才退出货币体系。

第四是统一车轨。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的车辆向来是没有统一规定的,各地的车辆大小都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因此,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作“车同轨”。

“车同轨”无妨看作是对秦朝工业“标准化”的一个概括,秦王朝在工业生产领域内广泛推行标准化生产,可以说是为近现代工业生产标准化开了先河。

第五是“行同伦”。

行同伦是指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与规范。秦始皇在许多重要场合及众多的巡游刻石中反复强调“以法为教”“禁止淫佚”,以法律的形式矫正人心,改造陋俗,这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

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政策,有效克服了在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格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始皇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是有其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