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荒唐而罪恶的晚年
岂止是为了奢侈享受
功成名就后,正处盛年的秦始皇,提前开启了老年的享乐生活……
随着国内的安定和外患的减少,加之秦始皇认为自己已经进入晚年了,因此应该开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享乐。
其实这时的秦始皇并不老——终其一生也就四十九岁的寿命,岂能言老?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自己愿意,在壮年时期就开始过安逸的老年生活,别人也无可厚非。秦始皇也有这个权利。
可惜秦始皇不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人的权力越大,欲望似乎也会成倍增长。坐在金字塔顶端的秦始皇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晚年像普通老人那样安闲,他必然要让它丰富多彩。
旅行是一定少不了的。当然,在秦始皇那里,则叫巡游或巡视。
秦始皇绝对是个高端旅行家,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级别最高、跑路最长的旅行家了。从称帝时起,到最后死在巡游途中,他一共进行了五次大巡游,总耗时占皇帝生涯的一半还多。
秦始皇的出巡,其派头也非一般人可比。根据史书的记载,其情形大致如下:浩荡的车队中,前五十对车是鼓车,上有鲸皮大鼓。出行时,百面大鼓齐擂,震天动地。后面是卫士执戈,肃立车上,再往后是执戟骑兵。等前卫队过完了,才是核心部分。先过的是开道的“辟恶车”,由警卫司令“太仆令”亲执弓箭,观察四方,警示恶人。然后是护驾的“警跸车”,上立威风凛凛虎贲勇士,再后面是五百名轻骑两百名刀斧手,簇拥着始皇帝的豪华龙车。后面还跟着一辆专供睡觉用的辒(wēn)辌(liáng)车。再往后是从属之车,载着嫔妃、近侍、文武大臣。仅从属之车就有八十一乘,取九九之数,车队源源不断有五里之长。
这样排场的出巡,如果放在今天,一定会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从而为秦始皇再赢得一个“第一”。
秦始皇的第一次出游是在他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20年。他带着一大帮人跑到陇西、北地(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然后到鸡头山(今甘肃镇原境内),兜了一圈才回去。
秦始皇从来都不愿做个默默无闻的人,每到一处,他都让人立块石碑,上面写一些文字,他绝不会简单地刻个“嬴政到此一游”就完事,而是要把他的功德细致地描述一番,然后再回去。
经过这次出巡,秦始皇觉得祖国的大好河山真不错,但交通实在不方便。虽然他坐着全国最豪华的座驾,可一路狂奔,但路况太差,颠簸得很厉害。于是,他下令在全国各地修筑驰道。
驰道以秦的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各地辐射,东至燕齐(今京津地区及山东),南达吴、楚(今江苏与两湖地区),北抵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西通陇西(今甘肃临洮),形成较为完整的交通网络。驰道宽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驰道修成之后,极大地方便了整个国家的陆路交通。驰道的建成大大便利了秦始皇的出游。不过游来游去他又烦了,觉得应该“玩”出个新意来,“玩”出个只有皇帝才能玩的创意来。
于是,他决定趁自己还活着,给自己修一座死后的住房,这就是后世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地处芷阳(今陕西西安)一带,占地56平方公里,其坟头经过两千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有46米高,屹立于临潼之南,与骊山并立。据考证,当年的高度竟有120米,完全靠人工堆成。
1974年,在骊山脚下打井的当地农民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巨大的地宫。后来在主陵园和旁边的各个陪葬坑里,挖掘出的陪葬品更令人眼花缭乱,胆战心惊。除了各种价值连城的宝物和各种珍贵奇异的禽兽外,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无疑是享誉国内外的兵马俑。最早发现的一号俑坑中就有兵马俑八千多件,青铜兵器多达数万件。这支地下军队的出土惊爆了世人的眼睛,当时媒体纷纷对此直呼“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挖出这些文物的坑,不过是秦始皇陵外围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已。至今,人们对这座宏伟的地宫仍然未能知晓详情。
据说,为防泄密,当年修建地宫的能工巧匠,在秦始皇落葬后全部被封杀在墓中,因此地宫的建制、形状如何,没有片纸资料留存下来。
我们只能从《史记》上的只言片语,想象这个地下世界的宏大——穿凿了三层地下水,用铜汁浇铸成棺椁,将天下奇珍异宝搜罗来,堆积成山;又用水银制作了人造的江河大海。天棚顶上画满天文景象,地面画着地理图案;又用被称作东海人鱼(后人疑为娃娃鱼或鲸)的油脂做灯,长明不熄。
秦始皇陵将秦始皇的奢侈浮华揭露得淋漓尽致。当然,陵墓再好,都是死后用的,活着的秦始皇还得有自己在人世的宫殿,这些宫殿还一点都不能比陵墓差。
秦始皇是一个喜欢豪华建筑的人,在灭六国时,每灭一国,就要把该国的王宫复制下来,在咸阳原样造一个,这大概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建筑世博会”了吧!这些宫殿群,规模达到什么程度?史书记载,咸阳一带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连绵不绝。就算是有人“穷年忘归”,走上一年,也不能逐个看遍。
但这些建筑仍不能让秦始皇满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丰镐(今陕西长安)开始营建空前绝后的超级皇宫——阿房宫。
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不好估摸,但其正殿的规模就很吓人,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殿上可同时坐一万人,殿前广场可容纳十万人。
宫殿的四周,回廊环绕,有的回廊从殿前直通南山顶上的宫殿。此外还建了一座天桥,凌空飞架渭水,直达咸阳。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有很多河流是靠人工小船摆渡来进行交流,可见秦时的架桥技术已经比较先进。
阿房宫的安全设备也是一流的。为防刺客混入,前殿用磁石做门,四夷来朝的使者中,如果有身怀利刃的歹徒,立刻就有机关“咔嚓”一声拦住。
秦始皇把灭六国时抢来的美女、钟鼓乐器,都安置在阿房宫里,以至于“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了一首《阿房宫赋》,把当年盛况想象了一番,根据相关史籍的记载,估计与事实差不太多。开篇的第一段,就气势压人:“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样巨大的宫殿,施工延续了十年,每年派出的民工多达七十万,而当时秦朝的总人口不过两千万左右,其对人力的滥用可见一斑。后来,这座无与伦比的宫殿(据说并没有完全建成)在项羽入咸阳之后被付诸一炬。
中国有句俗话:“广厦万间,不过夜眠三尺。”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一定要劳民伤财地建造那样规模的陵墓和宫殿呢?很多人将之归结为秦始皇追求奢侈享受。
这种说法当然没错,但只是一方面。
其实,在秦始皇心里,无论是建造皇陵,还是修筑阿房宫,这一切除了满足他的物质享受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满足他心比天高的气势。
秦始皇陵在秦始皇即位之初便开始修建,这座默默躺卧在地却分明霸气外露的建筑,不过是作为一种象征,在向人们暗示着,在秦始皇的心里,有不甘于人下的气势。
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阿房宫的修筑更说明了一个问题:除了一幢规模更为宏大的建筑外,已经很难再有什么能为始皇的丰功伟绩歌功颂德的了。
换句话说,秦始皇一直在寻找一种奖赏,这种奖赏能向世人表明他功高三皇、德超五帝。而“皇帝”二字已经渐渐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因此秦始皇需要有种惊人、更加轰动的奖赏。阿房宫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秦始皇的这种精神需求。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奢华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享受。同普通人不一样,在天下之主秦始皇心里,物质的享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用来填补强大的精神需求。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当远离战争,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后,秦始皇已经渐渐地陷入了空虚的精神泥沼。
久而久之,当宏大的建筑也渐渐满足不了他的精神需求时,秦始皇便陷入了一种更加空虚的地步。这个阶段,奢侈的生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了,因为这一切都在凡世之中。秦始皇开始尝试寻找一种能将自己与凡世的俗人区别开来的事物,为此,他想起了生命的恒久,“不死药”也因此正式进入了他的需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