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金融1.0:互联网金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传统金融难以实现普惠金融

1.2.1 传统金融的含义

传统金融主要是指只具备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由商业银行发挥枢纽作用。我国传统金融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和高收入人群,无法获取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人群只能通过高利息的非正规途径来满足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必须以商业可持续性为前提,在向中小微企业和贫困弱势群体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要获得相应的利润,实现商业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弱质性决定了普惠金融具有客户覆盖广、单笔业务收益低、成本投入高、潜在风险大等特点,传统金融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不具有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因此难以实现普惠金融。

1.2.2 难以普惠的原因

(1)传统金融开展普惠金融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第一,传统金融难以满足众多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普惠金融覆盖面广,客户类型不同导致金融需求不同,为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群体的多元化、多样性金融需求,传统金融机构需要从客户体验角度出发开展种类齐全、产品丰富的金融服务,这就导致在产品研发上花费很多时间、资金和人力。第二,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解决普惠金融需要解决的地理性金融排斥问题。一方面,普惠金融需要传统金融机构布局更多网点,以覆盖农村等偏远地区,而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以物理网点为主,设备投入、管理运行、人工工资、场地租金等因素导致成本偏高。另一方面,农村等偏远地区受经济因素等影响,金融机构单笔业务金额较小,而传统金融机构处理单笔业务的成本却相对固定,所以实际盈利能力较弱。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金融机构只能在偏远地区设置很少的物理网点,金融排斥依然存在。第三,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的风险太大。一是因为客户数量大使得风险事件发生的绝对数相对较大,风险管理难度自然提高,更何况普惠金融的弱质客户群体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风险概率更大;二是因为业务种类多会增加业务风险,同时风险差异化管理会增加金融机构的风控难度;三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如果服务于偏远农村地区的客户,会使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加上覆盖面扩大,容易引发更多风险。综上可知,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会面临运行成本高、单客收益率低和信用风险大等突出问题,难以实现自身的商业可持续性。

(2)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将客户覆盖到普惠金融要求的广度。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意味着要以客户为重,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让其享受金融发展的成果。但由于普惠金融服务需要特别关照的中小微企业、蓝领工人、农民工、从事兼职创业的大学生等长尾人群却存在信用记录少、有效抵押品少、交易金额小等特点,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这类长尾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选择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更多地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收入人群配置。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服务时往往会设置较高的服务门槛。如银行理财产品通常需要5万元起投、信托产品更是需要10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客户设置了线下风险评估、T+1或T+2赎回等一系列规则;银行贷款除了要求优质抵押品外,往往还要求有机构或人员担保,办理信用卡还需有工资收入证明等,把大量长尾客户排斥在金融服务范围之外。所以,传统金融机构网点往往主要布局在中高端客户集中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区域,而乡镇和农村等经济欠发达区域的金融服务网点则明显不足且还在逐渐减少,即便有一些网点,也只能提供存款、汇款等基本金融服务,服务覆盖面非常窄。由于弱势客户群体的偿还能力低,一些公益性的非政府组织、政策性担保公司以及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定位于专门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机构,在资金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往往难以持续经营,部分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只有将资金投向收益较高的非普惠金融项目。总之,传统金融机构为长尾人群提供服务的种类较少且动力不足,难以满足长尾人群的金融需求。

(3)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原则无法契合普惠金融核心理念。盈利性和安全性的需要使传统金融机构设置了服务门槛以便提高单笔业务收益并降低风险,如贷款要有优质抵押担保,理财产品的认购设有额度的最低门槛,信用卡的发放要求申请人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工资收入等。然而,弱势群体普遍缺乏抵押品,且交易金额规模较小,很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的门槛要求,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点关注中低收入群体客户、农村等偏远地区客户、中小微企业客户等,这些客户的融资需求具有额度小、贷款频率高等显著特征,与传统金融机构只提供大额、长期贷款刚好相反。并且,这些客户的融资需求往往是应急性的,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响应、及时放款,但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长期养成的冗长业务环节及风险控制的需要,放贷流程需要较长时间,贷款获批下来的时候往往错过了普惠金融主流客户群体的最佳用款时间。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传统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大金融”,而中小微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传统金融服务也导致这些普惠金融主流客户群体偏爱从非正规金融机构或非正规渠道融资,或有融资需求时也自觉地放弃了从外界融资的努力,造成自我金融排斥与金融抑制。